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方舟子在北大的演講《沒有質感的民族》中說了什麽?

方舟子在北大的演講《沒有質感的民族》中說了什麽?

方舟子《壹個沒有肌理的民族》的原文。

今天下午剛從北市郊區的世新大學聽完講座回來。石鑫的入口很特別。有壹條長長的隧道,校園的廣場就在隧道的盡頭。世新中文系的學生很可愛,很熱情。壹個創意學校真的送了我壹些紀念品(壹個鑰匙圈,壹個馬克杯,壹套紀念郵票,壹個演講的聘書)。非常感謝!

還記得我的第壹次校園演講,大概是四年前,我被邀請到作家張曼娟任教的東吳中文系跟同學分享我的創作心得。四年來,我去過很多學校講課,但幾乎都是在報告廳、會議室甚至禮堂。今天回到講臺上有黑板的普通教室講課,很特別。我記得除了世新大學,還有東吳大學、師範學院、成大、文化大學、師大、建中、復興藝校、內湖高中、桃園中央大學、呈貢工商學校等。高校的這類演講活動大多是在中文系相關社團做講座,如果是高中的話,會有壹個年級或者全校的人參加。除此之外,我還去過很多高中的文藝營,還被其他民間文化團體邀請去講課、演講。我去過庚欣文教學院,在戲劇學院編劇班教過,分享過我的創作,也在初中的補習班兼職過,甚至講解過與唱片公司簽約的詞曲作者的歌詞創作,參加過誠品舉辦的詩歌講座。應該有30多節課吧!

兩個多月前,因為宣傳詩集,我去了張曼娟的電臺節目。她告訴我,在我任教的中文系那壹屆畢業的時候,她問我的同學,大學生涯中,班上有什麽讓他們印象深刻或者特別難忘的事。他們都異口同聲的說,我去上課的那件事對他們來說是壹段很特別的回憶,我知道後真的很開心。希望上過我講座課的同學們,以《詩的世界》演講的形式與我相遇,這將是妳學習生涯中的生動印象,也是《青春回憶》中的美好回憶。其實學校的學生都很熱情。每次演講後,他們拍照並簽名。有時候,有些同學做筆記很認真,當然,也有人打瞌睡。(終於理解老師在我學習的時候看到學生在臺上打瞌睡的心情了!呵呵),在這裏,希望所有聽過我演講的同學都能在妳們的記憶中有所收獲!

其實除了我自己的詩歌專業,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概念和想法就是文化問題,無論是建築格式,文字形式,民族審美,民族性格,傳統服飾等等。,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必須仔細觀察的變化總是吸引著我。我是反全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倡導者。不要告訴我這是地球村的時代。試著去英國,挪威,意大利等國家告訴他們,我們都是同壹個地球村的壹員,所以請不要總是在心態上對我們有某種程度的歧視,或者菲律賓,* * *,泰國等國家的外籍勞工來告訴妳,我們都是地球村的,那麽妳覺得這些事情能發生嗎?妳不是說地球村的時代已經來了嗎?!

文化、種族、國家、地域等本來就不壹樣的東西,不需要蒙上眼睛假裝大家都壹樣。出國旅遊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異域風情,以及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吸引著妳;比如南非的祖魯舞,海地的巫毒教,道教的拜神儀式,北歐的維京傳說,蒙古的草原風光,河南的少林寺,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西班牙的搏擊年節,日本的茶道文化,韓國的跆拳道,泰國的小乘佛教,紐約街頭的嘻哈音樂,等等。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資產,我們生活的地球才顯得有趣而生機勃勃。全球化應該是指國與國之間信息的快速交換,各大洲之間商品流通的便利,以及國際組織的區域合作。這些戰略考慮和經濟措施采取全球宏觀思維和商業營銷是絕對可行和必要的,但絕不是文化全球化和全面西化(西化自然是指歐化,西方是當今強大的主流文化),無論飲食、服飾、語言、建築。

可惜的是,在臺灣,無論是城市建築的形式,節日的傳統服飾,還是民族集體的審美標準,都需要加強,因為根本沒有這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人們在消費商品的時候,會關註商品的材質,關註衣服的設計感,也就是大多數人非常重視商品的質感。人的質感呢?環境外觀的整體審美調性如何?妳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有多少了解或認同?於是乎,拍電影的時候,葬禮壹定要西式的,因為更莊重。拍MV的時候,不管主角信不信* * *,婚禮壹定要在教堂舉行,因為這樣更美好更浪漫。重點是,人們的婚喪喜慶形式確實適合呈現在銀幕上,畫面有自己的審美構成,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如果說用歐美傳統的婚喪嫁娶形式來表達本土戲劇創作不愛臺灣灣,那麽戲劇圈真的有壹堆編劇和導演不愛大陸和臺灣灣。在臺灣,最熱愛本土文化的恐怕只有壹些八卦政客了,因為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叫囂本土化,熱愛臺灣。問題是,即使是具有標誌性意義和文化底蘊的百年小學,也根本沒有能力或不願意保存,所以反對派市政府團隊其實和執政當局沒什麽區別。對他們來說,愛臺灣只是壹個愛臺灣的口號,與實質性的文化建設無關。在這壹點上,我也想用我的語言和嘴巴去愛臺灣灣!

為什麽臺北在文化保存上沒有壹個明確的立場(盡量不要建!妳能保留多少?在臺灣灣,建設通常意味著摧毀)提出具體想法和政治觀點的市議員候選人?如果有,我壹定會投他壹票。走在臺北街頭,打開電視,看到的都是讓人惡心的政治口號。妳愛臺灣灣什麽?熱愛故土!妳可以想象壹下,在英國,如果有人競選議會代表,只需要喊壹聲“愛英國”,其他壹切與市政相關的政見都可以不管。然後當選後,如果自己品行有問題,就用吼對方打壓英語文化來解釋過去,甚至可能沒事!妳壹定認為世界上沒有這麽好的議員,等等…臺灣灣就有壹個!而且,這種人還真不少,重點不是這種人怎麽這麽多。關鍵是怎麽會有那麽多人覺得他強調的東西很重要,給他投票。臺灣民主很自由,但是沒有基本素養。臺灣流行很多元,但是沒有審美基礎。總之,整個人缺乏質感,就像廉價快銷的商品…

就像我剛才提到的,其實我比較喜歡搞的演講內容是文化問題,甚至我已經想好了演講的題目,夠嚴肅的!叫做“沒有質感的民族”,這是我前幾天接受某雜誌專訪時談到的壹個文化概念。我覺得很適合作為演講題目。嗯…好吧…首先,我忙著寫太多的雜文,還欠著壹首歌的債和采訪稿!呵呵…改天再聊這個話題吧…(笑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