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房地產業的三劍客——郭得勝、馮景禧、李兆基,在未涉足地產前,只是香港默默無聞的小商人,三人義結金蘭,合股投資,終有所成後又分道揚鑣,各執己業,成為香港商界的有名人物。
1958年,香港經濟進入起飛階段,房地產逐漸熱起來。原先壹些沒有多少名氣的華商,如霍英東、廖寶珊等人涉足房地產,生意愈做愈大,成為財大氣粗的新貴。
壹天,郭得勝把至友馮景禧、李兆基邀到壹起,商議躋身地產界。地產是動輒需投入巨額資金的生意,三人都還是小富,惟有合股才能啟動。於是,三劍客和另外5名股東合資創立了永業有限公司。他們第壹宗業務就是買入沙田酒店,然後以此為基點穩紮穩打。幾年下來,永業沒有出現奇跡,卻也壹步壹個腳印,從未有過什麽失誤。1963年,三劍客從永業退出,重新註冊了壹家公司,叫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
在三劍客中,郭得勝穩健持重,馮景禧勇猛果敢,李兆基敏捷精明。郭得勝年高望重,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公司註冊資本是500萬港元,實收資本300萬港元,每人投資100萬港元。這些錢拿到今天,只夠壹人買壹個新界的住宅單位,若從事地產生意,定會叫人笑掉大牙。自然,那時的所值非今所比,不過要想在地產界大展拳腳,仍是捉襟見肘。他們取勝的法寶是齊心協力。
公司寫字間,設在士丹利街16號3樓,職員不到10人。職員是來混碗飯吃,對這間小字號公司並沒有多大奢望。不久,職員發現,三個老板,是清壹色拼命三郎,每天都要工作十多個小時,甚至通宵達旦。從1965年至1972年,新鴻基樓宇營業額高達5.65億港元,壹家實收資本300萬港元的小地產公司有這樣的業績,令人刮目相看。
進入20世紀70年代,新鴻基已是家業績不俗的中型地產公司,人們看好新鴻基,三劍客必定會有大的作為。但是這時傳出了三劍客分道揚鑣的消息。
1970年初,馮景禧退出新鴻基的經營,成立了新鴻基證券公司。當時正值股市大旺之際,證券公司如雨後春筍,競爭非常激烈。股市無常,證券公司出頭快,衰亡也快。新鴻基證券,壹直執同業牛耳,1980年純利為2.122億港元,負責買賣全港總股票交投的1/3。
1970年,馮景禧還組建了新鴻基財務公司,開展匯兌、存放款等多項業務。經過十余年發展,馮景禧申請到銀行牌照,將財務公司改為銀行。1982年3月29日,香港數家大報頭版刊登壹條要聞:“新鴻基財務公司今日正式成為新鴻基銀行。”頭版刊有新鴻基銀行有限公司主席馮景禧的大幅照片,照片右側是馮景禧簽名的廣告文字:“自1970年新鴻基財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我們不斷成長……截止去年底,新鴻基財務的客戶存款總額超過31億港元,總資產達42億港元以上。這些數字,為新鴻基銀行奠下了穩固的基礎……”1979年,馮景禧又成立了新鴻基保險公司。
證券、銀行、保險,馮景禧實現了他的金融王國的夢想。此外,馮氏集團還控制有中國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億利商品公司、新景豐發展公司等。
三劍客分手,郭得勝正逢花甲之年,他壹人獨挑新鴻基地產的大梁。郭得勝在三人集團時,就采用“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方針。1967年,香港發動暴動,地價大跌,郭氏逆市而上,趁低價購入大量地皮。次年地產復蘇,地價飆升,新鴻基擁有的地皮價值翻了近十倍。
1973年、1979年股市地產高峰期,郭得勝趁高拋出股票地皮套現。不久,股市崩潰,地產遭殃,股票地皮跌至谷底,郭得勝又趁低吸納。六七十年代,炒樓花炒得滿城瘋狂,是非不斷,不少地產公司見樓花走俏,脫手後便“爛尾”,故市民對“炒期樓”持有戒心。郭氏知悉這壹情況,即改弦更張,將新鴻基地產由地產發展(興建樓宇出售)擴展至地產投資(興建樓宇出租)以及酒店投資(興建酒店經營)。
據港刊綜合統計,進入20世紀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經是十大上市公司之壹。1972年上市時,註冊資本才3億港元,可18年後的1990年,市值已經超過220億港元,增長了70倍。再從純利收入來看,1974年至1990年的16年間,增長了41倍,盈利已經達到24.64億港元,平均每年的增長超過26%。這個比例,比鄭裕彤新世界的18%,胡應湘與陳曾熙恒隆的24%,李兆基恒基地產的259/6還要高,僅次於李嘉誠長江實業的29%。
1972年三劍客分家,李兆基獲5000萬港元的地盤、物業。這年底,他與胡寶星合夥組建了永泰建業有限公司,胡寶星任董事局的主席,李兆基為副。時值香港股市熱得發昏的時節,胡、李兩人趁熱將永泰上市。上市不久,李兆基趁股民頭腦發熱之際,大量拋出永泰股套現。不久,股市崩潰,李氏又趁低吸納。壹拋壹吸,斬獲匪淺。
李兆基不甘心永泰的副職,於1975年成立恒基兆業有限公司,李氏自任主席兼總裁,股本1.5億港元,地盤20個,還是個未上市的私人公司。股災之後,公司上市不像原來那樣便捷,需耗費相當的時間、人力、物力,公司不上市,就無集資之便,難以借錢生錢。李兆基決定走次捷徑——借殼上市。
恒基兆業以壹些物業換取永泰1900萬新股,成為永泰最大的股東。他順理成章成為永泰主席,胡寶星改任董事,大權旁落。1981年6月,李兆基抓住股市牛市和地產旺年的有利時機,趁勢將恒基兆業上市,集資10億港元。1988年8月,恒基兆業全面收購永泰建業,合組為恒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李兆基借殼上市,成為股市收購戰中的成功典範。
三劍客最初都是各自為陣,在商界默默無聞,後來他們桃園結義,***同進軍地產業,取得了輝煌成功。接著,他們又分飛而去,各奔前途,取得驚人的成績。對於他們三人的分手,有許多人不能理解,議論紛紛:“人可患難,卻不可***享富貴”,“家業大了,盈利多了,即使是親兄弟,也分不平”,“什麽桃園三結義,現在幹得紅紅火火,卻鬧分裂。如同古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對此,馮景禧在1976年的壹次記者采訪中說道:“集團已具規模,大家職務開始分工,我負責財務及投資方面的業務;而另外兩位則負責地產發展……我們發現倘若業務過於集中,大家實難相互兼顧……因此決定證券與地產分手,各謀發展,但精神上仍為壹家,休戚與***……”可見,分飛不必是勞燕,三劍客雖然分家了,但他們在事業中仍然是互相通氣,互相幫助,而且都各得其所,成就了自己所擅長方面的事業。從本質上講,他們是汲取和發揚了經營事業上的雙贏精神。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