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的招生簡章也很快產生,依次如下:
壹、本校為養成革命軍幹部軍官,完成國民革命起見,特續招入伍生,施以軍事預備教育。
二、入伍生期限六個月,期滿後甄別及格者,升入本校為學生,修習軍事學術,壹年畢業。
三、投考者須於八月二十五日以前,持二寸半身相片三張,中學或與中學相當之學校畢業文憑,及黨證或各地區黨部之介紹書,分赴廣州“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本校駐省辦事處”,上海“中國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報名(黨證報名時驗發還,文憑試畢發還)。
四、投考者之資格如下:
A、年齡:十八歲以上,二十五歲以內。
B、學歷:舊制中學畢業及與中學相當程度之學校畢業。
C、身體:營養狀態良好,強健耐勞,無眼疾、痔疾、肺病、花柳病等疾害。
D、思想:中國國民黨黨員,能了解國民革命速須完成之必要者,或具有接受本黨主義之可能性,無抵觸本黨主義之思想,有本黨黨員之介紹者。
五、試驗之種類:
A、學歷試驗:按舊制中學修了之程度出題,求筆記之答案。
B、身體試驗:準陸軍體格檢查之規定,分身長、肺量、體重、目力、聽力等項。
C、性格試驗:用口試法,觀察對於三民主義了解之程度和性質,誌趣、品格、常識、能力等項之推斷,及將來有無發展之希望。
六、在廣州投考者,無論從何地來試,錄取與否,均不發給川資,在上海、開封取錄者,則給與川資來粵。
七、入隊後,服裝、書籍、食費、零用,概由本校供給。
八、本簡章之外,關於試驗手續、課目調制、成績等,另有細則。
在考試試驗種類中,不同於以往軍校考試的是除了學歷試驗、身體試驗外,還增加了壹項性格試驗,其考試方法為口試法,目的在於觀察考生對於三民主義了解之程度和性質,誌趣、品格、常識、能力等項之推斷,及將來有無發展之希望。由此可見,黃埔軍校入學考試不同於其他軍校的是極大地加強了對於考生思想的控制,用三民主義理論控制考生,使考生成為三民主義的信徒,進而加入中國國民黨。此外,另壹方面,為了最大限度招攬人才,黃埔軍校還針對全國各地制定了招生計劃,按照省份以及軍隊分配了招生人數。全國擬定招生324名,其中東三省、熱河、察哈爾***50名;直隸、山東、山西、陜西、河南、四川、湖西、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每省12名,***168名;湘、粵、滇、豫、桂五軍各15名,***75名;國民黨先烈家屬20名,尚余11名。另招備取生30名至50名。1924年3月1日,孫中山正式任命蔣介石為黃埔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委員長,王柏齡、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張家瑞、宋榮昌、簡作楨為試驗委員。經過孫中山批準,1924年3月27日,黃埔軍校在廣東高等師範學校舉行了第壹期入學考試。考試科目為作文,要求考生論述中國貧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此外還有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試。參加考試的學生多達1200余人,因考生學術較佳者比較多,所以酌量寬限錄取。1924年4月28日發榜,經過嚴格考試,第1期***錄取正取生350人,備取生100余人。
考試科目很全面,包括國文、三民主義、算術、典範令、實兵指揮(單人教練、班教練)、身體檢查六項。如果要參加無線電招生考試,也必須是黃埔軍校畢業生才有資格。實驗科目包括聽力、物理、數學、英文四項。隨著黃埔軍校招生的日益增多,招生考試的種類也逐漸變化。此後的黃埔軍校高級班考試分為保送試驗與入學試驗兩種方式。考試科目包括戰術、兵器、築城、地形、交通、政治、數學、理化、口述等等。而在《憲兵招考簡章》中,則明確要求報考者體格五官端正,無嗜好,身體強壯,無暗疾,高小畢業(或與高小有相等之程度)文理通順,同時要求兩名中國國民黨黨員作為介紹人。
此後的入伍生招生考試組織更為嚴密,程序也更加嚴格。要求廣東省投考者,必須到長堤肇慶會館入伍生部、黃埔軍校編譯處報名;其他省投考者必須向各省黨部報名並由各省黨部匯送中央黨部,咨送黃埔軍校,同時要求各省黨部匯送的報考者,必須經過該部執行委員三人以上簽名,方為有效。考試科目上,也做到了文理分科,文科生要求參加國文、政治、歷史、地理考試;理科生則要求參加算術、代數、幾何、物理、化學考試。即使是身體檢查,較之以往也更為科學,考試完畢後必須由軍醫處統壹檢驗體格,並將體檢結果分為甲、乙、丙、丁四等。其中身體強壯而無疾病者為甲等;身體本健壯而有皮膚病,容易醫治者為乙等;身體屏弱或染有隱疾者為丙、丁等。甲、乙等者為合格,丙、丁等者為不合格,決不取錄。為了增強對入伍生的素質要求,黃埔軍校還開展了“甄別考試”。針對各隊入伍生程度不齊的現狀,決定由教官、總隊長會同擬定試題,通過考試成績分出高低,另行編隊。並要求“各隊長官每月按照表式考查,尤須註重品格,填列考語呈報。其有品格不端者,學術雖長亦在所不取”。但是,隨著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國民黨獨裁統治也日益加劇。所謂的“甄別考試”也逐漸成為國民黨控制學生以及各軍隊派系相互傾軋的工具。例如1941年,蘭州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所舉行“甄別考試”的主要目的就是“大量削減三十四集團軍的實力和第七分校的學生名額”。時任軍訓部部長的白崇禧派來了專門負責甄別考試的特派員楊言昌並由他帶來了考題,壹天半的時間就考完了語文、數學、物理、化學、政治五門課程。“甄別考試”結果出來後,連同原來鳳翔總隊被淘汰的***計壹千壹百多名學生被押送到了鳳翔。這壹千多名學生的衣、食生活等等,再也無人過問,甚至學生想找長官接洽,領取衣物棉被之事,也找不到問事之人。其處境之悲慘,著實令人同情。
從1924年5月到1927年7月,黃埔軍校總***招收了六期學生,合計兩萬余人。他們來自全國26個省,朝鮮、韓國、越南、新加坡等國的進步青年也來到黃埔軍校學習。隨著全國革命形勢的變化,黃埔軍校也在蓬勃發展,陸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分校,而招生考試也隨之發生了各種變化。
1926年11月1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招考委員會正式成立,鄧演達擔任委員會主席,委員包括郭沫若、李民治、彭漪蘭、王法勤、楊樹松、王樂平、陳公博、詹大悲、李漢俊、董必武、劉芬、包惠僧、紀錢、鄭強等眾多國***兩黨重要人物。招考委員會制定了包括投考資格、名額支配、各地招生人員及旅費、考試日期及科目監試、入場閱卷、取錄標準、落第生之救濟等多項規定。除特派員於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上海、奉天等處招考外,又承認河南、安徽、山東、直隸、山西、陜西、甘肅、奉天、熱河等處黨部及韓國青年會介紹學生投考。為了更加廣泛招收有誌青年同時提倡男女平等,***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商量在即將成立的軍校中辦壹個女生隊,招收第壹批女生,讓他們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畢業後與男生壹樣擔任軍官〔27〕”。武漢分校招生考試分為初試和復試,初試考三民主義、國文、數學、中外史地、博物、理化,復試考國文並測驗黨的常識及政治常識,檢查身體。先後初試復試各五次,初試生約***六千余人,復試生約四千人,最終錄取1181人,其中男生986人,女生195人。男生以四川籍為最多(207人),女生以湖南籍為最多(61人)。還有壹部分未被錄取的考生由臨時開辦的政治訓練班南湖學兵團錄取。1927年3月底,南湖學兵團的30名女生編入軍校女生隊,人數擴大到213人。武漢分校首次招考女生是黃埔軍校招生考試的創新之舉,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批在正規的軍事政治學校中接受革命教育和軍事訓練的女兵隊伍。此外,從最終錄取學員籍貫來看,武漢分校的招生考試明顯呈現出了地緣特征,即與湖北臨近的四川、湖南兩省學生得以“近水樓臺先得月”,因此錄取學生總數在男生學員與女生學員中分別最多。
三、歷史的深描:黃埔師生的考試記憶
黃埔軍校第壹期招生考試在全國各地分配了名額,但是其中大部分地區都在各地軍閥控制之下。因此招生分為三次,即先在招生所在地初試,初選合格後再到外地復試,最終到廣東參加總復試,而各個地區也要派專人負責招生工作。何叔衡負責湖南省初試選拔,毛澤東則負責上海復試考核。但由於當時的湖南正處於軍閥趙恒惕統治之下,因此招生考試也是秘密進行的。接下來的這段回憶就來源於當年參加考試的壹位考生:
……我於三月的某天晚上,秘密地到清水塘去報考,只寫了壹篇文章,題目是:“試述投考黃埔軍校的誌願”。其他數學理化等都沒考。過了幾天,何叔衡同誌當面告訴我說:“妳已取了”,晚上到清水塘去辦手續、填表、領路費。並要我將壹師附辦的平校夜校教學任務,移交給姓葛的(忘其名)。我到了清水塘辦手續,才知湖南省照規定名額正取十五名之外,另取了備取三名。並囑咐我們;行動要秘密,分散搭火車輪船到漢口後,再搭輪船到上海去見毛委員。我們到了上海後,由陳作為、趙自選兩同誌和我等將湖南黨考取的軍校壹期學生公函和名單壹起交給了毛委員,並請他照顧。毛委員當即告訴我們;這次復試考生人數很多,很認真,憑考試成績取錄,妳們趕快準備功課復試。才知算術、代數、幾何,三角、理化等都要考試。(但在湖南初考,僅考國文壹篇,其他功課未考試)。我們於三月底參加長江流域和以北各省考生的復試,也是秘密進行的。經過上海復試,據說湖南送考的學生,思想文章都好,但學科及格的少,只取八名。在上海復試取錄的,發給旅費和證明書,於四月問到廣州報到,又參加全國總復試。結果全國取錄正取生三百六十余名,備取生壹百二十余名,合計四百九十余名。通過這段親歷者的回憶,我們不難看出當時的招生考試條件盡管艱苦,但是程序十分嚴格。想要最終考取黃埔軍校,要經歷初試、復試、總復試三次選拔,同時還要奔赴湖南、上海、廣東三地參加考試。如此選拔出來的學生自然非常優秀,而如此艱難復雜、輾轉流離的考試記憶也必將深深印在經歷者的腦海之中。
徐向前和杜聿明同為黃埔壹期生,也是兩位黃埔培養的壹代名將。他們也有很多***同之處,同是北方人,又都是從《新青年》雜誌得知黃埔軍校招生的消息,考試路上輾轉流離,歷盡艱辛。徐向前對於招生考試初試的印象為“應考的條件和手續頗嚴,規定了許多條。政治思想上要‘了解國民革命須速完成之必要’、‘無抵觸本黨主義之思想’;既有筆試,又有口試。筆試考作文、政治、數學;口試則考察學生對三民主義的了解程度及個人誌趣、品格、判斷力之類的”。而他復試的結果則是喜憂參半,由於之前他從報紙上看到壹些文章,記了些術語,政治考的結果不錯,作文也可以,但數學因為沒基礎,幾乎交了白卷。而黃埔軍校招生考試對於杜聿明而言,則又是另壹番記憶了。杜聿明、閻揆要、關麟徵、張耀明等陜西考生盡管匆匆趕來。但仍然錯過了考期,後來他們積極聯系陜西同鄉——同盟會元老於右任並最終獲得了他的舉薦,得以獲準參加補考。由於孫中山要推進國民革命,而第壹期來報考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從北方來的青年較少。因此,軍校在招生中特別註意招收來自北方的青年,徐向前、杜聿明、閻揆要、關麟徵、張耀明等20多名山西、陜西考生都被錄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