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國戲曲之母”是昆曲,是中國的戲曲“國粹”。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簡稱“昆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劇種,現又被稱為“昆劇”。昆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壹,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壹朵“蘭花”。昆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昆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壹的曲種。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昆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擴展資料:
1、藝術特點:
昆劇作為壹個曾經在全國範圍內有著巨大影響的劇種,在歷盡了艱辛困苦之後,能奇跡般地再次復活,這和它本身超絕的藝術魅力有緊密關系,其藝術成就首先表現在它的音樂上。
昆劇行腔優美,以纏綿婉轉、柔漫悠遠見長。在演唱技巧上註重聲音的控制,節奏速度的頓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講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
昆劇表演的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諧和。昆劇是壹種歌、舞、介、白各種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綜合藝術,長期的演劇歷史中形成了載歌載舞的表演特色,尤其體現在各門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體可以分成兩種:
壹種是說話時的輔助姿態和由手勢發展起來的著重寫意的舞蹈;壹種是配合唱詞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動作,又是表達人物性格心靈和曲辭意義的有效手段。
2、昆曲藝術節
中國昆劇藝術節創辦於2000年,由中華人民***和國文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蘇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文化部振興昆劇指導委員會、江蘇省文化廳、蘇州市文化局、昆山市人民政府承辦,中國昆劇研究會以及有關資助單位協辦。中國昆劇藝術節以保存和發展昆劇藝術,增進世界各國昆劇愛好者的溝通為宗旨。
除對參賽的劇目進行評選外,還舉辦了各種展覽、祝賀演出、研討會、藝術家簽名售書及群眾聯誼等活動。政府還特別為藝術節印制了明信片、首日封等紀念品。首屆中國昆劇藝術節於2000年3月31日至4月6日在江蘇省昆山市和蘇州市舉辦。第二屆中國昆劇藝術節於2003年11月在蘇州市舉辦。
百度百科-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