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作文,是修改文章的內容選擇是否恰當,表達是否完善,其實就是修改思想,修改認識,學生在寫寫改改,改改寫寫的過程中,反復思考原來認識,就能使他們經過這樣反復的過程,不斷提高,不斷進步,就能真正獲得作文能力。同時,當學生看到自己的作文經過修改,通暢,流暢多了,更具體、完美了,會產生壹種成功成的喜悅,他們作文的興趣的也會增強。修改方法有多種,我在教學中常用以下幾種。
壹、提綱修改法
學生作文“初成”後,可要求他們按照作文前所列的提綱逐項進行檢查、對照。如寫“我敬佩的壹個人”時,壹名學生的提綱是這樣列的:
1.爸爸是我敬佩的人。
2.具體敘述爸爸讓我敬佩的典型事例。
3.爸爸真令我敬佩。
在他的作文中有這樣壹段敘述:“爸爸很勤勞,為了我們這個家,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後做飯、收拾屋子,打發我和媽媽吃過早飯,他又去開出租車。媽媽有腿病,行動不方便,只負責我的學習,每次作業她都要給我檢查……”在對照提綱檢查時,他發現寫爸爸讓自己敬佩的作文,卻寫進了媽媽的事,這樣與提綱不符,於是刪去了寫媽媽的材料,重點寫了爸爸讓自己敬佩的內容。這種修改方法可使學生的作文邏輯性更強
二、擱置修改法
學生對某壹事物的認識,總是隨著知識的增多而逐漸加深,所以作文寫完後,如果擱置壹段時間自己再看,就會發現其中的不妥之處,此時,再對作文進行修改,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寫“難忘的壹件事”,壹名學生寫自己第壹次學縫衣服的事情,沒有在細節描寫上下工夫。幾天後,她拿出這篇作文再讀,自己發現縫衣服的過程寫得不夠詳細,於是進行了補充修改,最後改為:
“……我進屋把媽媽的針線簍拿出來,找了壹條同我的衣服顏色相同的線,接著就穿針,誰知穿了幾次都沒有把線穿到針眼裏去。……我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線撚了撚,撚得針尖般細,慢慢往裏穿,終於穿上了,我特別高興。再把線的壹頭挽個結,把衣服的破口對齊,便開始縫起來,不知怎麽搞的,手總是被針尖紮著,手指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繼續縫,可是針總是不聽使喚,不是偏左,就是偏右……”
這樣壹改,使情節變得壹波三折,生動具體,誰讀後也會覺得這的確是令人難忘的壹件事。
三、朗誦修改法。
作文初稿完成後,誦讀幾遍,發現問題,然後修改。這種修改方法,對論文中存在的壹些毛病,如語句不通、銜接不緊、缺詞漏字、情感不相稱等語言表達方面的問題,光看不容易發現,但壹誦讀就讀出來了,甚至有時僅憑“語感”也能發現不妥之處。古代壹些詩人寫作讀文,總是反復吟唱,直改到順口為止。杜甫是“新詩改罷自長吟”的。他詩寫完了,要反復長吟誦讀,在誦讀中發現問題,然後再改。寫詩如此,作文也需如此。壹些有經驗的學生很重視這種修改文章的方法。老舍說:“文章寫完之後,可以念給別人聽聽。念壹念,那些不恰當的字句,不順口的地方,就顯露出來了,才可以壹壹修改,文章叫人念著舒服順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
四、互改修改法。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面窄,或是只從自己的認識角度看作文。采取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互改前,老師要根據本次作文的訓練要求,提出本次修改的主要任務。方法是先把學生按作文的不同水平分成四至六人為壹組,要求每個人都閱讀其他人的作文,如遇到自己認為需要修改的地方,應說清為什麽要這樣改,並征求作者意見。對有爭執的問題,老師要給予點撥解決。這種方法可集思廣益,激發學生修改作文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關於修改還有分析修改法、重抄修改法等多種方法,但最重要的是妳首先得有壹種文不厭改的意識。這樣妳才有可能建立起壹套自己修改作文的經驗。
2. 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哪幾種作文是改出來的,學生的修改能力是培養出來的。
老師除了加強修改作文專項 訓練外,還要教會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修改作文的五種方法:朗讀修改法、同學互評法、時間冷卻法、老師講評法、佳作參考法。
《小學語文大綱》中明確規定,要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為什麽要修改作文?修改作文有哪些好的方法呢?經過實踐積累,我認為首先應該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被選入小學課本的《烏鴉和狐貍》《狼和小羊》這兩篇文章的作者——俄國傑出的寓言作家克雷諾夫,他對自己的作品總是不斷地修改,直到每壹句都擲地有聲形象生動為止。例如他寫的寓言《杜鵑和雄雞》,草稿有二百多行,後來經過反復修改,到發表時只有二十壹行了,正是由於他不斷地修改自己的作品,力求出精品,所以它的作品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大作家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所面對的是初學寫作的小學生呢。壹篇作文即使是經過了認真地構思,也不可能壹下筆就十全十美,往往會存在著丟字落字,重復羅嗦,層次零亂,詳略不詳等毛病,經過修改,文中不妥的地方減少了,明顯的錯誤糾正了,學生的作文質量也就提高了。
在修改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後就可以少犯這樣的錯誤,而親手糾正自己的存在的問題以後,又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進而掌握寫作規律。可見寫作文壹定要養成多修改的好習慣。
在教學實踐中,我總結了修改作文的五種方法:壹.朗讀修改法。完成習作後,出聲地朗讀幾遍,讓自己的耳朵當“老師”。
說來奇怪,文章壹朗讀,什麽地方丟字落字,什麽地方不流暢,什麽地方有毛病,都聽出來了.凡是讀起來繞口,聽起來別扭的地方,就仔細查找問題,進行修改.例如,有壹個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到“壹進校園,我首先第壹個看到的就是那富饒的假山”。當他朗讀此句時,總覺得別扭,後經仔細思考,認為“首先”與“第壹個”保留其壹 ,避免重復.又覺得用“富饒”來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為用”造型新穎”更為合適.修改好的句子再來讀壹讀,覺得流暢多了.看來“耳朵”這個老師還真挺稱職,把毛病都挑了出來。
另外朗讀自改法對於作文中的丟字落詞現象,修改有明顯的錯誤的句子現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二.同學互評法。
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自己寫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說的話,而別人並不知道妳在想什麼,只能憑文字來理解。往往會出現自己寫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別人卻不明白。
正因如此,同學互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橫挑鼻子豎挑眼’壹番,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難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這壹位位小老師,工作起來蠻有水平的。
壹位寫作能力挺強的學生在作文中的好詞佳句不斷,比喻擬人交錯使用,可是壹到‘小老師’那就通不過了“妳壹會兒寫花,壹會兒寫藍天,壹會兒又寫樹,壹會兒又寫小草,按著妳這樣的順序,讀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點頭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氣,辯解自己就是按這個順序觀察的。二人爭執不下,找老師理論。
老師因勢利導,講解了觀察順序的重要性和觀察方法。兩位同學點頭稱是。
不見得‘小老師’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來加以改正,寫作水平就會在這壹次次的修改中提高。三.老師講評法。
老師講評要精,具有代表性,我僅以小學第五冊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壹幅看圖作文為例。設計下表,進行講評。
錯誤類型 例句 分析原因 修改方法 類似病句圖表1 其中錯誤類型是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例句是學生作文中的原句,分析原因和修改方法是這次講評的重點,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並改正。類似病句則是讓學生在講評後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
依照此表,進行講評,學生積極性提高,記憶深刻,尤其是修改方案時,更是思維活躍,提供了多套可行性修改方案。四.時間冷卻法。
壹次偶然事件中,使我意外發現此法。當學生寫完《校園春色》這篇文章後,沒有時間修改,過壹段時間後,我來了個亡羊補牢,沒想到效果卻極佳,深思後豁知:學生寫作是當時水平,而經過壹段時間,又學習了新的課文,閱讀了新的作文,知識又有了新的積累,所以再修改以前的作文,又有了不少創新。
如學習了《錫林格勒大草原》這篇課文後,學生了解了課文是以歌詞作結尾,反映小牧民愉快的心情,在學生作文中就出現了以‘春天在哪裏呀,春天在哪裏……’,開頭和以‘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呀吹向我們……’,為結尾的文章,來表達心情,吸引讀者。《南京長江大橋》以描寫天氣作襯托,以毛主席詩詞用結尾,在學生作文中就出現了“和煦的陽光,涼爽的春風,讓人心曠神怡”,“校園春色關不住,歡聲笑語出墻來”,“紫丁香,開紫花,朵朵張開小嘴巴,在那綠葉襯托下,散發清香笑哈哈”等構思新穎,用詞準確的好句子,使自己的寫作水平又上了壹個新臺階。
寫完立即修改是壹個好方法,而過壹段時間返回頭來修改,也不失為壹種好的修改方法。五.佳作參考法。
壹個善於學作的人,必多讀書,勤積累。我們班每學期都要開展佳作欣賞活動,讓學生陶醉在壹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中。
也。
3. 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說的太多只會過於冗雜。
我引用壹句話,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作文就是講自己心裏的話,心裏怎麽想,就怎麽說。”
修改的目的是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完善,而如果原作是壹個狗尾巴草,我想無論再怎麽“增、刪、改、調、換、留”也不能弄成壹朵玫瑰吧..當然,我不是說前面的朋友說的不好,我僅僅做下補充.
好的作文往往不需要改,因為它早已熔煉於作者的內心,正所謂“胸有成竹”.
壹句話,作文靠的是寫,靠的是真情的表達,靠的不是改.
4. 修改作文的方法有哪三種修改作文的方法
壹.朗讀修改法.完成習作後,出聲地朗讀幾遍,讓自己的耳朵當“老師”.說來奇怪,文章壹朗讀,什麽地方丟字落字,什麽地方不流暢,什麽地方有毛病,都聽出來了.凡是讀起來繞口,聽起來別扭的地方,就仔細查找問題,進行修改.例如,有壹個同學在作文中這樣寫到“壹進校園,我首先第壹個看到的就是那富饒的假山”.當他朗讀此句時,總覺得別扭,後經仔細思考,認為“首先”與“第壹個”保留其壹 ,避免重復.又覺得用“富饒”來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為用”造型新穎”更為合適.修改好的句子再來讀壹讀,覺得流暢多了.看來“耳朵”這個老師還真挺稱職,把毛病都挑了出來.另外朗讀自改法對於作文中的丟字落詞現象,修改有明顯的錯誤的句子現象是快捷有效的修改方法.
二.同學互評法.俗語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因為自己寫的作文,是自己心理想說的話,而別人並不知道妳在想什麼,只能憑文字來理解.往往會出現自己寫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別人卻不明白.正因如此,同學互評就顯得十分必要了,彼此‘橫挑鼻子豎挑眼’壹番,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難逃“法眼”了.可不要小瞧這壹位位小老師,工作起來蠻有水平的.壹位寫作能力挺強的學生在作文中的好詞佳句不斷,比喻擬人交錯使用,可是壹到‘小老師’那就通不過了“妳壹會兒寫花,壹會兒寫藍天,壹會兒又寫樹,壹會兒又寫小草,按著妳這樣的順序,讀完作文害得我象吃了‘點頭丸’似的,忽上忽下”,小作者也不服氣,辯解自己就是按這個順序觀察的.二人爭執不下,找老師理論.老師因勢利導,講解了觀察順序的重要性和觀察方法.兩位同學點頭稱是.不見得‘小老師’比小作者的水平高多少,但能挑出毛病來加以改正,寫作水平就會在這壹次次的修改中提高.
三.老師講評法.老師講評要精,具有代表性,我僅以小學第五冊教材中第三篇作文,是壹幅看圖作文為例.
設計下表,進行講評.
5. 修改作文的方法好作文都是從反復修改中來“語文課好上,批改作文難”。
1、按綱修改法。學生完成作文草稿後,可要求他們按照作文前所列的寫作提綱逐項進行檢查、對照,刪除與提綱不吻合的材料,補充遺漏的內容,充實應突出的重點部分。
2、自改自評法。“最終目的: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評;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作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對作文教學的精辟論述。
3、互相批改法。“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教師修改不如學生自己修改。學生個人修改不如***同修改。”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達不到最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或是知識面窄,或是只從自己的認識角度看作文。
4、冷卻批改法。文章寫成後,因是自己盡力而寫,所以想修改,也覺得無從下筆,這時,可以把寫的作文放置起來。學生對某1事物的認識,總是隨著知識的增多而逐漸加深,所以作文寫完後,如果擱置1段時間自己再看,就能比較客觀地發現自己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此時,再對作文進行修改,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5、面批面改法。教師瀏覽學生作文後,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作文中的主要問題,采取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方法,輪流確定面批面改的對象,實行面批面改學生作文。
6、抽樣批改法。教師將全班學生作文按好中差分成幾類做精心修改,在作文講評課上把原文與修改過的文章進行講評,學生聽後進行對比討論,說說修改前後有什麽不同?這樣改好在哪裏?妳認為還可以怎樣改?最後教師進行總結。這種方法比精批細改全班作文節約時間,而且收獲也大。
~~修改作文還有對比修改法、擴充修改法、凝縮修改法、朗誦修改法、傳閱修改法、重抄修改法等多種方法,只要有助於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以上方法都可靈活采用。
6. 怎樣修改作文對於小學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作文”無疑是壹項最為頭痛的作業,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好不容易東拼西湊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卻幹巴巴的,毫不生動.要是修改作文更是大難題,許多學生在修改作文時只能把幾個錯別字找出來,對於語句通順與否,內容的完整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學生幹脆不改,因為他壓根不知道有什麽不足,還欠缺些什麽,該怎樣改.為了讓學生能學會修改作文,我想出了許多辦法.例如,將壹篇作文抄在黑板上,然後師生壹塊兒修改,但是這樣修改作文的結果是全班作文幾乎壹樣,都是依照黑板上的作文依葫蘆畫瓢,絲毫看不到每個學生的特色,壹點兒創新都沒有,更無法激起學生創作的熱情.我又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交流修改作文,但由於小組成員本身的能力有所差別,造成四篇作文全由壹或兩人修改,其他的人坐享其成,只知道傻呆呆地在壹旁看,根本起不到每個人都動手修改作文的目的,而且由壹個人修改幾篇作文,即增加了個別學生的工作量,容易使幾篇作文壹個樣,又養成了其他學生偷懶的心理:反正有別人替我修改作文.使班上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少數學生埋頭苦幹,而大多數學生卻在談笑風生,這極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以上種種情況,我結合小學生愛當老師,愛出風頭的特點,采取了全班分工合作修改作文的方法,取得了壹些成效.現在就談談我的做法以及這種修改作文的方法.首先,用壹點兒時間先講壹講本次習作應註意的幾點,例如人教版第六冊積累運用六的習作,通過壹件事寫人這篇習作.將習作應註意的四點:抓住特點描寫外貌,事情的經過是否具體,語句通順與否,有無用錯的標點及錯別字分別列在黑板上.然後由學生自由選擇修改的內容,認為自己能做好哪壹點就選擇那點修改.通過教學實踐,壹般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會選擇“事情的經過是否具體”這壹部分,因為他們喜歡向高難度挑戰;成績中等能力壹般的學生有的會選擇“抓住特點描寫外貌”;有的則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語句通順與否”來鍛煉自己;而那些平時成績較差,能力較弱的學生則會拿著壹本字典,選擇“有無錯別字及用錯標點”壹項.這樣壹來,所有的學生就不會閑著沒事,他們有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事可做,也不會因為不會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壓力.然後將選擇這四部分的學生分別分成四個大組坐好.準備工作就緒以後,分別向各組學生介紹如何修改作文.修改“抓住特點描寫外貌”的學生在仔細讀完作文後,在最後寫上自己的修改建議,如“描寫眼睛的句子應抓住特點來寫”,“人物的神態描寫用詞不當”等等;修改“事情的經過是否具體”的學生讀完作文後也寫上自己的修改建議,如:“沒有抓住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人物的內心活動沒有進行描寫”等;修改“語句通順與否”的學生則在不通順的句子下劃波浪線;修改“人無錯別字及用錯的標點”的學生把錯別字或用錯的標點,用另壹種顏色的筆畫上圈即可.每個人寫完自己的修改建議後,簽上名字,這樣就可以避免個別學生亂修改的情況發生,因為壹切有據可查,所有的人都必須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即可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又讓學生們有種做老師的感覺,因為他們不是幫妳改,而是教妳改作文,給作文寫句評語,有了這種感覺,學生就更認真了,在提建議時反復斟酌.在修改的過程中,如果有壹些問題,還可以進行討論,幾個人壹塊商量,然後再做出修改建議,等修改建議完成後,就和其他大組成員交換,修改另壹本作文.待所有人的作文全部經過四名同學的修改後,回到本人手中,根據作文後面的修改建議,自己進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據簽名找到提出建議的人,進行面對面交流.用這樣的方法來修改建議修改作文,雖然所用的時間比過去多壹些,但是修改作文的效果卻比過去好許多,不會再出現亂改、不改作文的現象.除此以外,還可以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1、讓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讀別人的作文,博采眾長.任何壹名學生,無論他的學習成績是好或壞,在他的作文中總有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能從成績較差的學生的作文中看到他們的優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也能從中學到寫作文的方法,積累別人作文中的好詞佳句.這樣不管對誰都能從別人的作文中吸取優點,並可以將這些優點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2、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我們常說要積極倡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而用全班合作這壹形式修改作文,則加強了全班學生之間的合作.將壹篇作文分成幾個重要部分,由幾個人合作完成修改,在修改時如果遇到有困難的地方還可以臨時組成小組進行討論,綜合多個人的修改建議,合作學習這壹學習形式得到了充分體現.3、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在過去同桌或四人小組合作修改作文時,總會遇到壹些學生由於不會改而亂改、瞎改的現象,采取了簽名制度以後,每個學生提完了建議都必須簽上自己的名字,這樣做即可以督促學生認真對待別人的作文,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又可以讓學生有壹種自豪的感覺,因為作文的其中某項建議是他提出來的.學生有了責任感和自豪感,自然不會亂改別人的作文.4、讓學生學會傾聽別人建議,自改作文。
7. 請問有什麽好的作文的修改的方法嗎作文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環節,對提高寫作大有好處.(1)內容修改(A)語句是否通順,流暢.(B)內容是否符合題意.(C)材料是否恰當地表現中心.(E)中心是否明確、集中.(F)觀點是否正確、鮮明.(2)格式修改(A)層次是否清楚.(B)詳略是否得當.(C)漢字占格、標點占格使用是否正確.(D)應用文格式是否完整、正確.(3)修改方法,可采用增、刪、調、換等方法,考場作文還要使用相應的修改符號,以保證卷面的幹凈、整齊. 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用!滿意請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