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現在正熱衷於練習硬筆書法,有的人短期內進步明顯,有的人苦練數年卻毫無進步。學寫書法應註意下面幾點:
1:選擇範本,先摹後臨,摹臨結合
縱覽市面上出版發行的鋼筆書法字貼,由於是鋼筆書寫的原因,字都偏小。雖然筆畫精細,結體嚴謹,但不便於初學者摹寫(蒙著字貼寫)。大多數人又懶於摹寫,認為只有小學生才這樣做,殊不知摹寫是學書書關鍵的壹步,是避免"抄貼"學無收益的有效方法。壹個不摹只臨(照著字帖寫)者,很難發現自己書寫的弊病,只有先摹後臨,摹臨結合,才能有進步。選中字帖後,可用復印機放大到1.5Χ5厘米的字。如果自己喜歡寫撇捺明顯、精巧的寫,就可選用彈性的鋼筆。在學的過程中,摹、臨、背(默寫帖字)、創(寫與帖字相近的字)四結合。另外,可將字帖後頁自己沒學過的內容記入腦海或請人念,然後用自己的習慣方式寫出來,再和原帖字比較,就可以看到自己與字貼之間的差距,從而檢查自己的弊病所在。
2:選擇正確的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為了速成,可以直接學行書。但多數學書者受"寫好了正書才能寫行書"正統觀念的影響,長期精描細畫地寫楷書,壹旦實用需寫行書發現沒有進步就喪失了信心。所以,直接寫行書或正、行結合練,都是短期見效的方法。
3:選擇合適的書法字帖
在書法字帖中,有規範嚴整的,也有疏朗奔放的。每個人性格的不同使得愛好各異。同樣壹本字帖,也因人而異。壹個性格豪放、外露的人寫起來往往不拘泥於點畫,喜歡寫大幅的行草書。雖然瀟灑、流暢,但法度不足、草得天書壹般。而壹個性格內向、深沈的人則常常喜歡寫工整精美的正書,但在寫行書時過分計較點畫的精細,難以擺脫僵硬、死板的書寫習慣。所以,對各種風格類型的字帖加以選擇再定自己的專攻對象是第壹步,在學的過程中據已特點對癥下藥地換帖是第二步。選擇,深入,沖淡,融合,才能逐步提高。歷史上王羲之《蘭亭序》、《聖教序》帖,顏真卿《爭座位帖》等都是優秀的行書範本。可以直接臨習,為了解決用鋼筆書寫起來字小筆劃細的弱點,可用軟鉛筆2B-5B臨寫,用鉛筆其好處有三:壹者無鋼筆運用不當偏鋒掛紙之病,寫起來圓暢自如、易得行氣;二者避免用鋼筆時追求點畫的精雕細刻,忽視整體效果,為快寫打下基礎;三者筆粗可寫大字與原帖相近,既有法度又可消除拘謹、無束縛之感。
4:用筆應恰當
毛筆書法中講究中鋒行筆,鋼筆書法同樣重視運筆的正確性,如果握筆過緊,僵硬,轉折或運筆時筆尖壹側著紙,就容易掛紙,難寫流暢。正確的握筆方法是松緊適度,使筆尖下水縫處於筆的正中位置,在書寫過程中根據筆畫的粗細、主次決定用力的大小,而這種技法,要求學書者在對帖練習時註意觀察分析才能逐漸掌握。
5:善於思辯
學習寫書法,長期苦練固然重要,還應善於動腦,否則,寫出來的字將只具型而無神。還要克服不愛靜心練,面對字帖,心猿意馬,只知狂怪,不明規矩,提筆便是龍飛鳳舞的缺點。只有勤學苦練、善於動腦,才可寫好書法。
二、學書"五要"
1:要師法古人
我國書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且名家輩出,流派紛呈,名碑佳帖更令人目不暇接,百學不厭。這無疑為我們學習書法提供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初學者應師法古人,千萬不可求勝心切。有位老師說過:"壹個真正的學書者,首先必須是位善於向古人學習的人。必須將自己'沈'下去,取法乎上,長期不斷地研習古代碑帖,練就紮實的書法內功,然後才有可能融百家之長,成個人之風,走出壹條屬於自己的書法之道--根深方能葉茂!"
2:要善於讀帖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鋼筆書法,讀帖也是非常重要的壹環。讀帖:壹是拆字讀,就是把壹個字拆開來看,先看各筆畫的起、行、收,再看各筆畫之間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讓、和諧安排的;二是單字讀,即只看某壹個字,主要看它的間架結構,形態神韻諸方面,並能通過對逐個字的賞讀把握該帖的結字規律及整體風格;三是連字讀,就是把幾個字或幾行字連起來看,主要是揣度字與字之間如何行氣,如何伸縮揖讓,如何統壹中求變化的;四是相似字比讀,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來,比較實際用筆、結字等方面有何異同,特別是它們對相同筆畫是如何作不同處理的;五是特殊字強讀,每壹本帖中總有壹些字在結體上獨具匠心。對此類字應當強加記憶,以便在創作時可以順手拈來,為己所用。
3:要勤觀察
打開眼界,廣泛觀看,細心琢磨,才能兼取諸長。除了要多讀名碑法帖,把優美的字形廣積於胸外,還要仔細揣摩名家作品。通過多看、多讀,廣納眾長,牢記在心,汲取精華。天長日久,字在腦中達到"預想字形"、"意在筆先"的境地,同時把壹些字的多種寫法有機地溶於自己的創作中,會使作品避免雷同,增添靈動、變化之感。
4:不恥下問"謙受益,滿招損"。"不恥下問"是最直接、最便捷獲取知識經驗的方法之壹。如果有了疑惑不去解開,問題越結越大,最終延誤了學習時機、擋住前進的腳步,甚至失去繼續學習的信心。因此,平時在練習書法過程中,要把自己不懂的問題,大膽地向能者請教。
5:要敢於參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要敢於多參加壹些正規的書法比賽,以此來檢閱自己的學習成績和找出自己的差距,促使自己不斷提高書藝。同時,在參賽前,由於要認真地練筆,仔細地揣摩筆法、章法、形式,熟悉創作內容,這就無形中培養了自己認真細致的責任感,又磨練了書法技藝。
三、學習書法應有良好的心態
青少年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應有良好的心態註意以下幾點:
1:重視基本功訓練
近幾年來,各種類型的書法展覽、書法大賽和形形色色的書法報刊如同雨後春筍蓬勃而起。青少年如果想參賽參展,在書法上有所成就,就不能忽視基本功訓練。只有苦練基本功,才能打好基礎。高樓大廈,以地基為本。
2:追求時尚也要依靠傳統
在現代社會意識和時尚的沖擊下,書壇掀起了壹股革新風,出現了"變形體"、"隨意書"。創新是每個有誌於書法藝術者的畢生追求,但絕對不能離開傳統的根基。只有深入了解傳統,認真學習傳統,將來才能談得上創新。
3:勤學苦練、勇於進取
只有經過勤學苦練,書法上才會有較大進步。特別在取得成績後,更應該把這些成績看成是學習書法的新起點,不應把精力放在投稿、個人書展上,而是要不懈地奮鬥,不斷地進取。學習書法跟研究其它學問壹樣,講究"勤""苦"二字,唯有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地學習,即使條件差,將來也必有成就,象這樣的例子古今皆有,枚不勝舉。
4:心誌專壹
臨摹碑帖是傳統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臨帖時應心誌專壹。臨摹碑帖貴在用心專壹,選定碑帖後,就要用鍥而不舍的精神,反復摹寫,百臨不厭,直至臨到形神俱似才肯罷休,做到這樣,方有收獲。
四、關於"臨摹"
臨摹是學習書法最基本最初步的方法,是攀登頂峰的必由之路。"臨"和"摹",本來是兩個意思:"臨"是"對著寫","摹"是"蒙著描"。臨的對象(字帖),可以由老師指定,但最好還是自己選擇。妳喜歡它,並且著手研究它,那可以說是壹種享受;要培養壹種興趣。
臨摹不是整篇謄抄。無論對整體還是局部,都需要仔細推敲慎重對待。臨摹是通過手的描畫,加深腦的印象通過手、眼、腦的運動,把優美的形象刻在自己的心裏。關鍵不在數量,而在於每臨壹遍都確有所得。哪壹遍心無所動,那壹遍就是浪費時間。臨就要力圖象,這是臨摹的主要目標之壹。通過臨摹來理解、消化別人創作的書法形象。臨習作品與原作的相象程度,反映出妳理解和掌握的程度。
從形式上看,臨摹是用自己的手寫別人的字;從本質上看,這實在是訓練形象感受能力的極好手段。臨寫的越象,必定是琢磨得越透;觀察得越細,說明感受能力越敏銳。兩個字放在壹起,稍有不同,便能壹眼明辨,這樣敏銳的眼力,應是每個書家必具的基本素質。臨摹是壹種思索、壹種比較、壹種記憶。
對鋼筆字來說,臨摹的重點是字的結構,不必在用筆上花太多的力氣。既註意結構又照顧用筆,能壹下學得象固然很好;但實踐的結果常常是互相幹擾,顧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