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主張對金強硬,反對割地
1126年(靖康元年)金人大舉南下攻宋,朝廷驚慌失措,戰和不定,時任 太學正的秦檜曾上書主張對金強硬,強烈反對割地,還表示自願出使金國,原話如下:
金國遠夷, 俗尚狙詐?,?不宜示怯, 以自蹙削?,?狄人貪心無厭,得地而勢益強, 復不能保其不再犯邊?。他表示自願? 奉使?,? 伐大金始謀, 破李鄴割棄三鎮之說?。第二次,以少對多,再次反對割地
當年十壹月,金軍再次進逼開封,宋欽宗再次召百官集議對策,宰相範宗尹等多數高官束手無策,竟然主張割地求和,只有秦檜為首的36人仍反對割地。
第三次,反對立張邦昌偽楚政權
金人攻破開封,滅亡北宋後,並沒打算長期入駐中原,而是準備冊立宋朝官員張邦昌為楚國皇帝(被稱為?偽楚?),作為傀儡政權,實行?以漢治漢?。
這壹行為引起壹些宋朝官員激烈反對。監察禦史馬伸起草了壹份議狀,號召眾人簽名。秦檜當時已有畏怯之意,不敢跟金人叫板,但他時任禦史臺長官,又壹向以?愛國忠臣?面貌出現,在馬伸等人強烈動員下,秦檜迫不得已,才勉強在議狀上簽名。
因為這件事,秦檜又被戴上?愛國憤青?的帽子,也為他後來東山再起撈足了政治資本。
但實際上,秦檜怕激怒金人,送了自己的狗命,不但修改刪除了馬伸議狀中言辭激烈的部分,還私下單獨上狀,建議金人另立其他趙氏宗室為帝作為金人的傀儡(絕非重建宋室),完全沒有以往激烈的?憤青?之舉,後來更是篡改議狀,把自己打扮成愛國憤青。
第四次,被金人俘虜北上
這份議狀沒有起到絲毫作用,金人仍然滅了北宋,立張邦昌為偽楚皇帝,在撤出開封前, 把秦檜壹並驅擄,與徽宗、欽宗、皇室和其他官員壹同北上,更坐實了?愛國?之名。
秦檜在金國境內,屈膝變節,成為金人細作
1130年,壹樁奇葩的意外之事發生了。
當年10月,秦檜竟然攜帶妻子王氏,帶著整批隨從,滿載財寶,從北方投奔到南宋的漣水軍(今屬江蘇),然後由乘船由海路宋高宗?行在?(臨時駐地)越州,拜見趙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