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壹些冷知識讓妳腦洞大開。比如辣是痛而不是味,胃可以膨脹到自身體積的6倍,人壹緊張就想上廁所...
妳腦子裏還有哪些令人費解的想法?
《生命時報》新推出“腦洞科普”專欄,幫妳補上這些精彩的腦洞。
奶茶,冰淇淋,蛋糕,小吃...
這些著名的“脂肪屋食物”,
為什麽要讓人開心?
壹個甜蜜到悲傷的事實是:
甜食對大腦有影響,
讓妳有更多的快樂荷爾蒙,
吃完了還想吃。
但是糖果富含卡路裏,
而是讓身體承受。
生活君采訪專家,揭秘妳的“甜食癮”從何而來,教妳減少對甜食渴求的正確方法。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誌紅
為什麽食物會上癮?
至於“垃圾食品為什麽會上癮”,甜食在國內外都有廣泛的研究。
如果妳在吃甜點、餅幹、甜食等碳水化合物時感到滿足,但在吃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時會感到不安和焦慮,那麽妳可能會對甜食上癮。
碳水化合物成癮可能比成癮更恰當。
食物對情緒的影響與這些因素有關。
多巴胺帶來快感。
高糖食物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使人心情愉悅。
血糖升高帶來滿足感。
人體血糖水平比較高的時候,情緒比較穩定,比較愉快;血糖水平低的時候,更容易煩躁、易怒、抑郁。
澱粉、糖等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後能迅速升高血糖,使人產生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感。
“獎勵途徑”被激活。
美味的食物可以激活調節情緒的中腦-邊緣多巴胺神經系統,促進多巴胺的釋放,使人產生欣快感,增強相關行為,這就是所謂的“獎賞通路”1。
其他觀點
目前有學者不支持“食物成癮”的觀點。他們認為許多藥物成癮的定義特征並不出現在飲食行為中。食物是否會“上癮”,目前還不清楚。
誰在攪妳的“饞蟲”?
甜食是壹個廣義的概念,可以讓人產生渴望等情緒,主要包括這兩種食物。
高糖食物
這裏的糖其實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麥芽糖、蔗糖、澱粉等為人體提供熱量的物質。
高GI食物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GI)是指某種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進入人體後兩小時內可導致血糖升高的相對速度。
GI & gt70%是高“GI”食物。這類食物升血糖較快,但快感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當血糖水平下降時,這種快感就會消失,妳會感到饑餓和渴望。
所以甜點、白面包等精致食物會讓人越來越想吃。
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雜糧,血糖升高緩慢,但可以維持很長時間,會使情緒更加穩定。
甜食讓妳快樂,也傷害妳。
甜食在帶來快感的同時,也會“送人”大量熱量,最終讓身體買單。
脂肪
如果甜食吃多了,身體無法消耗的熱量最終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
痤瘡
吃太多甜食還會引發身體的炎癥反應,引發痤瘡等皮膚問題。
內疚
暴飲暴食後,由於罪惡感增加,容易情緒低落,情緒不穩定,不利於心理健康。
慢性病
長期攝入過多的熱量還會增加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如何擺脫甜食的“支配”?
偶爾吃點甜食也無妨,但如果執迷不悟,不妨就這樣戒掉。
吃夠三餐。
壹日三餐按時吃飽,可以減少對甜食的渴望。
人在饑餓的時候,往往想吃蛋糕、巧克力等高糖、高熱量的食物,更難抵擋糖的誘惑。
進食時,不妨增加能增強飽腹感的食物,如蔬菜、雜糧等。
蔬菜比主食多,吃飯的時候可以吃三菜壹飯;用雜糧代替部分主食,比如少吃半碗白米飯,換成等量的燕麥米飯。
攝入足夠的蛋白質。
挑食。
偶爾吃點甜品,對健康影響不大。與其經常吃低端甜品,不如攢錢買個高端甜品。我相信在“經濟約束”下妳能管住自己的嘴。
腦洞說:
許多研究表明,人們在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更喜歡吃甜食。
其實運動、聚會、購物等方式也能趕走不開心。長期運動還可以增加多巴胺的產生和儲備,使人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比吃甜食更有效。
作者:傑森。
參考資料:
1卡羅琳·戴維斯《從被動暴飲暴食到“食物成癮”:壹系列的強迫和嚴重性》印度新聞出版公司第2013卷,文章ID 435027,20
保羅·c·弗萊徹律師事務所;保羅·j·肯尼《食物成癮:壹個有效的概念?《神經精神藥理學》第43卷,第2506–2513頁(2018)
主題集合
歡迎來到腦洞科學。生活君邀妳壹起腦洞大開。
回顧過去
我們不傳播流言蜚語。
我們不接受醒目的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流量而存在的媒體。
在健康的道路上,我們願意認真的與妳同行。
人民日報由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 lt 0385
合作調查
010-65363786
010-6536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