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節約糧食為主題的班會教案1教學目標:
1,通過這次班會,讓同學們知道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珍惜和節約糧食的意識。
2,培養學生物盡其用,不浪費糧食,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良好品質。
教科書分析
要點:通過這次班會,讓學生反思自己對待食物的態度,培養“節約糧食,從我做起”的情操。
難點:培養愛惜糧食、珍惜勞動成果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首先,揭示班會的主題
老師:同學們,妳們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春天。自力更生,勇往直前,才是妳的方向。但是在我們的校園裏,有壹種不好的現象阻礙著我們身邊的人進步。請看圖片:(課件中是學生浪費食物的圖片)
老師:這種浪費就發生在我們身邊,學生甚至整個社會浪費糧食嚴重。看到這種被拋棄的中餐,妳想說什麽?
學生談經驗。
第二,開展班會活動
主持人: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我們現在生活的很好,但是這種美德還是不能丟。我們是幸福的壹代。我們沒有經歷過饑餓的時代,也沒有真正經歷過從播種到收獲的艱辛。讓我們來看看農民是如何在田裏工作的。
播放課件:課件內容(農民伯伯春播、選種、浸種、耙地、保水、施肥、除草...烈日炎炎,汗水浸濕了衣服的背面,太陽曬黑了皮膚,但他們全然不顧,依然工作。)
主持人:看到農民伯伯的辛苦,妳有什麽想說的?
主持人:大家都說的好。每壹粒都來之不易。可謂“粒粒皆辛苦”。浪費壹粒米,扔掉壹個饅頭,其實就是丟棄了中華民族節儉的傳統美德。歷史上有很多受人尊敬的人,他們總是用自己的言行告誡我們要珍惜糧食。現在,請同學們給我們講壹講偉大領袖毛主席勤儉節約的榜樣。讓我們壹邊聽壹邊互相鼓勵。
學生們講述毛澤東勤儉節約的例子;
毛澤東過著簡樸的生活,睡在硬邦邦的床上,穿著粗布衣服。壹件睡衣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降低工資和生活水平,不吃魚不吃水果。偉人為中國人樹立了節儉的榜樣。
毛澤東的女兒有壹次去學校吃窩窩頭,她只把棗拿出來吃,其余的都扔掉了。老師把這件事告訴了毛主席,毛澤東嚴厲批評了他的女兒。從此,毛澤東的女兒再也不浪費食物了。
主持人:毛主席勤儉節約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每個人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浪費食物的現象在我們身邊越來越多。
主持人:這些學生的表演很精彩,也教會了我們珍惜糧食。我想采訪我的同學。妳以前浪費過食物嗎?妳將來會做什麽?
通過剛才的采訪,我知道我的同學曾經浪費食物,但是大家都說以後會改正。我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現在,我們來讀幾個關於節儉的名言來警示自己。
(課件演示:壹粥壹飯,思考時不易;半絲半縷,很難保持對物質資源的思考。朱伯儒
靜以修身,儉以修身。——諸葛亮每次吃飯都想著種田的艱難;每壹件衣服,再想想紡紗表演的辛苦。—吳京)
第三,總結主題班會
老師:同學們,老師現在很高興,因為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了壹次成功的教育。在愉快的氣氛中,同學們真正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了“愛惜糧食”的含義,學會了如何節約糧食。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有所感悟。同學們,請珍惜食物!從我做起,從今天開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做壹個愛惜糧食的小衛士!
節約糧食主題班會教案2主題班會: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班級:高壹
班會主題: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活動理念:樹立節約資源的意識,養成節儉的習慣。
教育目標:
1,來之不易的美食;
2.樹立“存榮廢恥”的思想;
3、學會從身邊開始節約,不要浪費學校的糧食;
4.樹立為學校節約的意識,就是要尊重我們父母的勞動成果,救國救世。
活動過程
首先,導入:
同學們,妳們知道6月10是什麽日子嗎?(世界糧食日)世界糧食日,今天我們的話題是“糧食”,我們班會的主題是: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二、題目設計1
同學們,我們大部分是農村的,父母都是農民。我們都知道食物是怎麽來的。現在,我們來回憶壹下,我們每頓飯吃的白米飯是怎麽被我們農民的父母種下的。
——3分鐘回想,然後學生自由發言。
-班主任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天吃的白米來之不易:犁地、播種、插秧、除草、防蟲、施肥、收割、曬粟、碾米等。,中間也不會出錯。出了問題就不是白飯了。
三、話題設計2
學校的免學費現象有點嚴重。有同學說:“生活費是我出的,管我怎麽倒飯是我自己的事。”同學們,妳們怎麽看待這種行為和看法?
-學生討論並發言。
——老師總結:中國人口超過654.38+0.3億,人均耕地面積不足654.38+0.5畝,是世界人均值的654.38+0.4;如此寶貴的耕地正以每年1000萬畝的速度消失。中國東部600多個縣(區)的人均耕地低於糧農組織確定的0.05公頃(0.75畝)的警戒線。然而,由於我國落後的設備和管理,糧食在收獲、儲存、運輸、加工、銷售和消費中的總損失高達18.2%,也就是說,我國每年約浪費850億公斤產後糧食。資源和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性的話題。
節約糧食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不是說妳生活好了就能吃得起就能浪費的。浪費是可恥的行為。即使在發達國家,節儉也被視為壹種美德。這是對勞動的尊重,也是壹種社會責任,更何況中國還是壹個發展中國家,還有那麽多人沒有解決溫飽和貧困問題,還有那麽多孩子因為貧困而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並不難,只是日常生活中的壹點點努力。只要有節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的時候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不要把剩菜倒掉;在餐廳用餐時,要適量點餐,不要招搖過市、任意妄為;把吃不完的食物打包帶回家。把對生態環境的壓力降到最低,已經成為新時代的壹種新時尚,壹種人們應該具備的素質。
我們必須堅決反對和制止上述壹些學生的浪費行為。這種浪費是對我們父母勞動的不尊重,是對全國人民的不尊重,是對國家糧食的浪費,是不愛國。那麽我們自己有這些行為嗎?
四、話題設計3
我們自己有沒有什麽浪費的行為?
——老師首先要分析自己日常的壹些浪費行為,並進行檢討!
——學生自己分析。
——老師結束語:同學們,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有壹些浪費的行為。大部分同學都是無意識行為,沒有這種習慣。那麽,從今天開始,從我們每個人做起,養成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習慣,我們大家壹起努力!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設計1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簽約儀式。
不及物動詞活動設計2
-所有學生發誓:
我發誓:從今天開始,從我做起,節約每壹粒糧食,節約水電,反對浪費,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我發誓,我會做到的!
抵押人:xxx
七。結論:
學生:“不要把浪費當瀟灑,妳揮霍的是壹種修養;不要把節儉當成難堪,妳培養的是壹種品德。希望這次班會能帶給我們反思,讓我們形成良好的習慣,真正認識到節約光榮,浪費可恥!"
節約糧食主題班會教案3壹、活動目標
通過此次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勤儉節約、愛惜糧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樹立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意識,並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活動的目的
讓大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和勞動人民的艱辛,養成節約糧食的好習慣。
三、活動主題
愛惜糧食,節約糧食。
四、活動時間
2014 10 6月17日(本周五)
動詞 (verb的縮寫)活動的主持人
李漢偉·漢克
不及物動詞活動議程
1.請認出圖中的糧食作物(玉米、水稻、小麥和土豆)並簡單介紹。
2.說說吧。請三名學生分別談論“食物日的起源”、“食物的作用”和“名人珍惜食物的故事”。
3.答題答題,請10同學回答關於世界糧食日的相關知識,答對的同學將獲得小獎品。
4.想壹想,為世界糧食日擬出幾條宣傳標語,突出“珍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請6名學生朗讀自己準備好的標語,讓學生互相評論,交流思想。
5.朗誦,由主持人帶頭,全班集體朗誦《珍惜糧食》這首詩。
6.最後,陳老師總結了壹下
節約糧食主題班會教案4壹、班會主題:珍惜糧食,吃好糧。
二、本課程目的:通過舉辦本次主題班會,從小養成愛惜食物的習慣,讓學生反思自己對待食物的態度,從而了解日常飲食的壹些良好習慣,珍惜勞動成果;讓學生養成物盡其用、不浪費、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三、這節課的形式:表演、小品、朗誦等。
四、流程設計:
(壹)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導出班會主題。
古人雲:戴壹縷,當思織女之功;日食這頓飯,每次都懷念農民的苦。沒有食物,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怎麽發展?
(2)讓本報記者以愛惜糧食為重點采訪該班學生,並與學生交流采訪答案。
(3)讓學生觀看《羊肉串隨筆》,告誡他們珍惜食物的重要性。
糧食問題並不是壹個新話題,“節約糧食”是我們從小就熟悉的壹個詞。無論是何、朱家英的小品表演,還是等學生的小品表演,我們都不難發現其中隱藏的真相。
(四)用觸目驚心的數據告訴學生節約糧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最後,班會宣布結束。
我們不妨算壹筆賬:如果壹個人每天節約壹粒米,十億人能節約多少?5000多斤!它可以節省近2000萬阿津年,折合人民幣2000萬元。如果這筆錢按每所希望小學50萬元計算,可以建40所希望小學。按照每人300元的學雜費計算,7萬多輟學學生可以重返校園!妳不為金額感到震驚嗎?妳的心不為之顫抖嗎?
(5)教師總結。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壹句口號,更是我們和每壹個人的呼喚和呼籲。我們希望是壹個綜合體,鑄在妳我心中,從而自覺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
節約糧食主題班會教案5活動緣起
周壹早飯後,我去教室,看到壹些“吃不完”的饅頭,要麽塞在抽屜裏,要麽扔在垃圾桶裏,表達無聲的抗議。饅頭雖小,道理很深。亂扔垃圾、浪費食物的現象在中小學普遍存在。長此以往,孩子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會發生什麽變化?
活動目的
1,了解饅頭知識,體會饅頭的來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落實不丟饅頭不倒菜的良好行為。
2.培養學生的辨別能力,形成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3.結合《弟子規》,培養對工作和父母感恩的良好美德。
要準備的活動
1,學生課前知識準備:饅頭是如何“煉成”的。
2.材料:《饅頭的營養與功能》
3.文章:《餐桌上的浪費》《浪費東西是大罪》
班會領導:班主任,班長,杜守蘭,楊雪琴。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全體同學讀《割莊稼》:中午割莊稼,汗水滴莊稼。誰知道中餐每壹粒都是硬的。
老師:古人說:當妳披著壹縷時,妳要想著織女的工作;日食這頓飯,每次都懷念農民的苦。沒有食物,人類將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糧食,中國怎麽發展?(出示垃圾桶裏找到的饅頭)饅頭,壹種普通的食物;吃饅頭,簡單的早餐;丟饅頭是壹個很容易的動作。然而,當這壹幕在每壹天、每壹所小學不斷上演的時候,同學們,妳們以為失去的只是壹個饅頭嗎?展示題目:饅頭,饅頭!
第壹步,發放“問卷”,調查早餐情況。
問題1:妳早餐吃了幾個饅頭?
壹個,經常吃兩個
b、經常吃壹個左右。
c、經常吃不到壹半或幾乎不吃。
問題2:吃剩的饅頭怎麽處理?
a把它留下,等妳餓了再吃。
當妳吃不完的時候就扔掉它
收集和組織數據。結果如下:
壹是9個人經常吃2個,占45%;七個人吃壹個左右,占35%;基本不吃的5人,占25%;
2.對於吃剩的饅頭,有8人(40%)被“扔掉”。
老師:統計學,我們分析:
第壹,平時喜歡吃饅頭的同學不到壹半;
第二,吃不到浪費的同學將近壹半!這種現象就是“果”。追根溯源,這個結果的“因”是什麽?
第二個環節是討論交流,重新認識饅頭。
老師:同學們,當妳們拿起饅頭時,首先想到的是什麽?是氣味嗎?這個饅頭好吃甜嗎?妳想過這個饅頭是怎麽到我手裏的嗎?裏面有多少故事?那麽,我們來追根究底,看看饅頭的起源吧!
壹、饅頭是如何“精制”的?(小組討論,代表發言,總結,形成答案)
A組:時間周期長。饅頭是面粉做的,面粉來自小麥。秋天播種,冬天生長,春天成熟,夏天收獲,結束了小麥的循環,然後進入加工廠,磨成面粉,然後去食堂,經歷了壹系列的變化。最後在熱氣騰騰的蒸籠裏,“破繭成蝶”白白變成了肥肥的饅頭。
B組:勞動強度大。饅頭從田間開始了它漫長的“進化”:種植、管理、收割、脫粒、烘幹、倉儲、運輸、加工、生產,最後壹站是課堂。真是“誰知道中餐每壹粒都是硬的”!
C組:參與者多。有農民伯伯,收割機師傅,運輸司機,工廠工人,廚師,值班學生等。壹個小籠包凝聚了這麽多勞動者的心血,來之不易!
老師總結:這筆賬壹算,我就明白了,饅頭小,來之不易。吃在嘴裏甜在心裏。饅頭為什麽這麽甜?因為它經歷了雪、雨、霜,因為它吸收了日月精華,因為它凝結了勞動者的汗水!所以,讓我們感恩勞動者和父母。扔掉壹個饅頭很容易,但是做出來呢?價格真的太高了!那麽,作為餐桌上的主食,饅頭有什麽營養價值呢?
二、饅頭(小麥)的營養(讀杜守蘭)
小麥,中國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以來就是滋養人體的重要食物。《本草》中提到:“小麥粉,補虛,固皮補身,厚胃,強筋。”小麥的營養價值很高,它所含的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
面粉發酵制成的饅頭更容易消化吸收。主要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們補充能量的基本食物。饅頭制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有利於保護胃腸道。胃酸過多、腹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的人,吃烤饅頭會感覺舒服,癥狀減輕。
老師:同學們,饅頭來之不易,是無數勞動者汗水的結晶。它食用方便,制作簡單,營養豐富,為我們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我們有什麽理由糟蹋這麽好的食物?把吃不完的饅頭扔掉是壹種什麽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