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楷書寫法的“墨”,楷書字體端正,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字體。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從程邈創立的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楷書有楷模的意思,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楷書也是中國書法史上最初的規範化書體。
2、隸書寫法的“墨”,隸書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且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壹波三折”。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壹種莊重的字體。隸書起源於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3、篆書寫法的“墨”,篆書則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形體均勻齊整,古味濃。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篆書起源於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歷史,是傳世最早的可識文字,主要用於占蔔,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4、草書寫法的“墨”,草書結構簡單省略、筆畫連綿。
草書是漢字的壹種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亂中覺得優美。《說文解字》中說:“漢興有草書”。草書始於漢初,其特點是: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
5、行書寫法的“墨”,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壹種書法字體,行書的實用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
行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