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唐秀玲的重彩技法語言解析全新正版

唐秀玲的重彩技法語言解析全新正版

內容簡介 風格與技法是畫家創造的。中國繪畫的歷史在繼承中發展,在傳承中進步。與有著幾千年色彩繪畫的歷史相比,現代重彩畫的真正復興也不過近十年的光陰,但它由歷史積澱和時代發展所引發的變革,產生出了巨大的爆發力和生命力,使它在短短的十年中,創造出時代的奇跡。隨著價值取向與文化構成的多元化,現代人更加關註和喜歡“有色彩”的繪畫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重彩畫已不再因著旁落而處於邊緣,而是與水墨畫壹起成為中國畫發展的主流,並承擔起中國畫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重任。近十年中,我們重新審視中國的重彩傳統,對失傳已幾百年的技法與材料重新學習與掌握:我們從日本請來市川保道先生、上野太郎先生、上村淳之先生等,使我們能從日本畫所保留的中國重彩畫技法及它在發展與演變過程中創造出的新樣式中汲取營養,得到提高我們以開放的心態向其他壹切可以為現代重彩畫所用的畫種與技法學習,使現代重彩技法從傳統的定數成為了變數——技法因人而異、技法層出不窮、技法隨心隨意、技法表現力增強。我們學習,我們創造,我們在探索與研究中創造了大量作品,並不斷總結和完善著重彩畫的技法表現語言。 唐秀玲作品2 作者簡介 唐秀玲,筆名壹可,女,1956年生於山東淄博。1983年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美術系,1994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班,1998年結業於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現為教育部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美術分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淄博市文聯副主席,淄博市美術家協會主席,山東理工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碩士生導師,山東省首批藝術科學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蘋工作室客座教授,山東省德藝雙馨中青年藝術家。多年來致力於工筆重彩畫畫材及技法研究,同時致力於現代重彩畫的創作,其作品在國內工筆畫界具有廣泛影響。作品曾入選由文化部、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美展以及“中國女美術家作品展”、“中國藝術大展”、“首屆全國中國畫展”等全國大展。曾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銀獎、“第三屆工筆畫大展”銅獎、“第四屆工筆畫大展”銅獎、“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學術獎、“首屆全國人物畫展覽”優秀獎、“微觀與精致——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金獎、山東省美術創作貢獻獎和壹等獎等。三件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其中代表作《金沙灘》被收入《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畫集,成為20世紀末中國畫壇工筆重彩畫界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壹。曾多次應邀為“文化部重彩畫高研班”、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重彩畫高研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蔣采蘋工作室(碩士課程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講授現代重彩畫材料及技法課程。 作品多次由文化部外聯局選送出國展出,作品曾發表於《美術》、《美術研究》、《中國書畫》、《中國畫研究》、《國畫家》、《江蘇畫刊》等,並與中日專家合作編寫《名家重彩畫技法》壹書,主編《工筆人物畫技法新編》、《重彩畫風——首屆中國重彩畫大展作品精粹》等專著及畫冊。出版有《唐秀玲重彩畫技法》光盤,主持在研省級重點藝術課題。 唐秀玲作品4 目錄 眾說重彩 重彩畫流變歷程 壹、傳統工筆重彩 二、現代重彩/傳承與發展 繪畫材料與工具 重彩技法樣式 壹、筆彩 二、非筆彩 現代重彩畫語言表達 壹、制作 二、表現 現代重彩畫技法語言賞析 後記 書摘插圖 眾說重彩 工筆重彩畫是我國民族繪畫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其形成、發展、成熟、變革的漫長歲月中,形成了壹套完全有別於西方繪畫的美學觀點、審美取向及表現手法的藝術體系。它是中國畫發端最早,又成熟最早的畫種。它以工整、謹細為特征,以線為造型手段並崇尚色彩表現,在作品中使用天然礦物色及金屬色,註重技法與制作,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面貌和風格。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中,從我國遺存的巖畫中,我們均能看到天然礦物色在先民那裏的使用,也許這應該是用天然礦物色制作中國重彩畫的最早源頭。從現在掌握的考古資料來看,承載繪畫的材質由陶器、山巖等演變為絲織品,最早的當屬戰國時期的帛畫,如果以此作為中國畫的完整形態,則工筆重彩畫的發展迄今已走過了兩千多年的漫長歷程,其間留下了大量珍貴的作品,這些作品中透射出的種種信息,為我們的研究和學習提供了重要依據。 工筆重彩畫具有雅俗***賞的審美品格,幹百年來在我國有眾多的畫家群和喜愛者,這是它歷久不衰而未成絕響的重要原因。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取向決定了中國畫發展的軌跡與風貌,而生存的環境與時代又決定著中國畫在某壹特定時期的風格和樣式。幾千年來,中國畫的發展壹直遵循著人與自然相融相合的哲學原則,在“大樂與天地同和”中生生不息。 發端於戰國時期的中國畫,是以工筆重彩畫的形式出現的。傳統工筆重彩畫,在中國畫發展歷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藝術價值,它的存在與發展決定了中國畫的繁榮與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