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天裏,如果妳沒能經常上網沖浪,乍壹回歸會發現不太適應。那是因為,現在整個中文網絡世界的語言風格都變了樣。
妳搞不清楚,為什麽壹時間所有人都在說“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而“買冰箱”又是什麽東西?跟前段時間的“買可樂”有聯系嗎?
再加上這兩天熱門的視頻、段子、表情包,全部都指向了壹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黃曉明。
歡迎來到“明學”大講堂。
“秦海璐是不是情商低”曾引發熱議
而店長黃曉明,就是中餐廳裏的蘇大強。
第壹期播出後,愛好者們對於《中餐廳3》的研究還被稱為“中學”,彼時的“中學家”們大概想不到,這個流派很快將被“明學”取而代之。
在第二期尤其是第三期播出後,黃曉明就成了被罵得最多的那個人了。
壹句話概括黃曉明在《中餐廳3》中的表現,就是把偶像劇中霸道總裁的做派搬到現實中來,但又沒錢支撐這種霸氣,從而產生的水土不服。
或許,在0啟動資金的情況下,對於管理者而言更需要的是小巧騰挪的智慧,而不是大手壹揮的魄力。
顯然,節目錄制中的黃曉明並沒有意識到這壹點。
輿論持續發酵,對黃曉明的群嘲也不滿足於節目內了。從前黃曉明的“鬧太套”、內增高、學貓叫……全都被翻出來當作笑點。
還有不少網友,在深度學習“明學”後,激發了創作欲望。於是,妳可以在網絡上看到用“明言明語”組建的歌單——
深刻理解並運用“明學”精髓的無良企業——
萬物皆可曉明化——
以及明學十級網友創造出來的新詞:明治唯心主義。
總之,黃曉明之於這季《中餐廳》,就像楊超越之於《創造101》。他以壹己之力,帶起了節目的知名度,拉高了其他嘉賓的路人緣,連帶著常演爛片的ab,都收獲了不少同情的目光。
被黃曉明氣得不行又拿他沒辦法的網友們,還真情實感地跑到趙薇微博去請願了。
本來,第壹季播出的時候,店長趙薇經常懟黃曉明,不采納他意見的舉動,還引發過“趙薇是不是太欺負人了?”的爭議。現在看來,趙店長簡直太有先見之明了。
這兩天的曉明哥實火,人到中年,卻被迫擁有了 娛樂 圈頂流都沒有的討論度。沒時間看綜藝的,多半也看過“曉明cut”,而看了“曉明cut”的網友,卻很難再有勇氣點開完整節目。
這就造成了雖然黃曉明被全網熱議,但實際上《中餐廳》的播放量卻也不咋地……
至於節目組究竟有沒有為了博出位在剪輯上下功夫,我們不得而知。
但昨晚最新壹期播出後,關於節目剪輯又引發了爭議。
前兩期那個壹直“聽我的,壹個人說了算”的霸道總裁,突然變成壹個語重心長地說“我同意妳的觀點”“他(林大廚)也很辛苦”的山東大哥。
有觀眾質疑部分鏡頭口型對不上,是後期為了洗白重新配音了。
雖然前兩天黃曉明接受采訪說“(被評價為“中年王子病”)覺得是好事”,也發微博“在線送冰箱”,看起來是開得起玩笑的樣子。
但從被網友們詬病的刪差評,撤熱搜的舉動來看,黃曉明團隊對於這種處於輿論下風向的現狀,顯然還是不滿意,期待改變的。
玩梗歸玩梗,“操控節目剪輯”這口鍋,換作是哪個明星,都是接不住的。
但同時,我們也很難說這些網友就是在陰謀論。
在經歷了全網“聽我的聽我的”“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學洗禮後,再面對畫風突變的黃曉明,很容易讓人產生“妳莫不是在逗我吧”的質疑。
畢竟,這檔節目裏的曉明店長,可實在是太煩人了。
有時候,黃曉明的煩人勁兒在於,在只有他自己覺得他是對的的時候,他依然覺得自己是對的。
要命的是,作為店長,他是最後下決定去拍板的人。
於是,妳可以看到第三期的名場面之“為什麽要買冰箱”。
眾所周知,買冰箱是因為儲存空間不夠,而需要那麽大的空間是因為要多備菜,多備菜的原因是因為開業第二天超賣了,後期攬到客之後卻發現食材已經用完了。
在總結會上,黃店長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多備菜。12桌以每桌2人,***24人計算,ABC三個套餐(每個套餐內有五種單品)要各備出24套、甚至30套。
為了說服其他人多備菜,帶邏輯家曉明哥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壹問:
“如果壹個套餐有24個人點,24個人裏還有1個人說我就要吃3份套餐,我問妳怎麽辦?”
看到別人都楞住了,曉明哥自以為把人問住了。
但其實,其他人的表情已經出賣了內心的疑惑:
說實話,看著曉明的得意勁兒,我腦海裏迅速浮現另壹個小明——範明老師——表演的老邢↓↓↓
至少在節目展示出的內容中,店長黃曉明與其他嘉賓永遠不在壹個頻道上。
霸道總裁式的“明言明語”,只是觀感上比較差,但其實如果能力擔得起這份自信,壹個作風強硬的領導,也是不乏追隨者的。
《穿Prada的女王》中,梅姨扮演的 時尚 總編絕對說不上和藹。但在她手下歷練過的小助理,工作能力卻能夠得到飛速提升——
《中餐廳》第壹季裏,趙薇也曾經說過“我是店長,我來說”,而且懟的正是黃曉明。
但大家都覺得這話由趙薇說出來似乎並沒有那麽煩人?
網友們的“雙標”除了有看曉明吃癟的快感,還因為趙薇在反駁別人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是出於經營理念的不同,而不是作為管理者的自尊受到挑戰,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而反駁。
換句話說,管理者的強勢態度其實無傷大雅。
對於黃店長來說,反倒是作為笑點的迷惑行為反映了癥結所在。
比如這段關於買海鮮的對話:
黃曉明:我個人建議我們九點半出發
王俊凱(小聲提醒):這邊的生鮮壹般八九點就賣完了
黃曉明:那這樣好了,以防萬壹,我們還是九點出發吧
這是……以防萬壹買到生鮮嗎?
在壹片嘲笑聲中,也有不壹樣的聲音。為曉明哥鳴不平的網友,覺得他被黑得太過了。
因為最出名的那句“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其實不是關於業務上的探討,而是楊紫手受傷了,黃曉明關心楊紫,執意要帶楊紫去醫院。
雖然手長在楊紫身上,但並不妨礙黃曉明發出“我不要妳覺得,我要我覺得,妳覺得沒有用,我覺得才有用”的總裁發言。
但問題是,在行程安排上,是先采購物資再帶楊紫看醫生。他壹通買買買下來,只給楊紫剩了二十多歐的診金……
在找“財務總監”秦海璐要錢的時候,秦海璐壹臉無奈說出了觀眾的心聲:
“妳明知道要帶她去醫院,還買那麽多東西,這些全是必要的嗎?為什麽不能回來再買呢?”
這話說得委實在理,即使霸道如黃曉明也只能低下頭說“我錯了”。
總而言之,黃曉明在《中餐廳》裏的種種迷惑行為,都讓人有種熟悉的感覺: 這不就是日常學習工作中,不懂業務又喜歡亂插手,還特會擺譜的前輩嗎 。
而看著王俊凱,屏幕前的觀眾也蠻有代入感。
他就像給上級撰寫演講稿要寫成“歡迎各位領導千裏條條立臨我縣”的秘書小王。又要照顧領導感受又要把事情做好,可太難了。
然而,秘書小王再努力也還是得不到明總的賞識。在所有人都提完意見之後,黃曉明很無奈地嘆氣:我不覺得這是問題!
內心OS:這群人無可救藥了,怎麽全都沒說到點兒上,還得我來!
他的認真勁兒,就像壹位疾馳在高架橋上的司機在怒斥:“這什麽世道,為啥所有的人都在逆行?!”
他人不壞,只是拎不清。但他能造成的殺傷力,卻未必會比心懷惡意的人來得少。
在壹片喧囂中,鏡頭下的黃曉明(或者hxm、綠大暗)或許已經逐漸成為壹種文化符號,供眾人挖掘、玩味、解讀。
這場突如其來的“嘲明”狂歡,在給大家帶來快樂之余,或許也值得思考:當我們在嘲諷黃曉明的時候,是在嘲諷什麽?
有人說,黃曉明所表現出來的大家長作風,就是山東中年男子的畫像,更有網友開玩笑說“明學”是“魯學”的分支。
其實,拋開對於地域的成見,不難看出,黃曉明式的人物在生活中還真的挺常見的。
剛才說過了, 節目裏黃曉明的問題不是霸道總裁,而是拎不清。 拎不清的人,總是搞不清狀況,給別人帶來麻煩。
“小明們”的第壹個特點就是過度自信,總是覺得自己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
但實際上,有限的能力,永遠會導致個人自評和他人互評發生沖突。在這個時候,他們總是能屏蔽壹切聲音,堅定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底氣不夠足的人往往還容易被他唬住,甚至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我覺悟不夠高,理解不了?
蠢和自信,是明式幽默的壹體兩面。自信而不蠢,是慕強者最愛的slay全場的人生贏家,嘲諷他們會被認為是“酸”;蠢而不自信,是大時代下的每個人的自我認知,這點只能自己嘲自己,嘲諷別人就成了落井下石。
只有又蠢又自信,才能燃起人們的不適感和吐槽欲,從而越嘲越開心。
這兩天因為黃曉明的“明言明語”,帶起來壹個話題叫“學學明式自信”,人們有點開始羨慕這種內心強大、過度自信的心態。
只不過,這種自信壹般都是從小培養起來的。“小明們”對自己的認知有偏差,很多時候是環境使然。
“小明們”上學的時候,成績不理想,老師們跟家長說的永遠都是“XXX挺聰明的,就是不努力/太粗心,壹努力/仔細壹點兒成績準上去”。小孩子聽得多了,會真的以為自己不鳴則已,壹鳴驚人了。
於是,哪怕暗地裏已經很努力了,“小明們”表面上也要裝作不在乎地說“嗨,那是我沒好好學~”
在把社交網絡上的簽名改成“為年輕時吹過的牛逼,奮鬥終身!”後,他們緊接著到問答網站上匿名提問:我現在280分,高三拼命壹年,有沒有可能提高到600分?
等小明們老了,大概就成了酒桌上常見的中老年人,自我感覺良好,不允許別人質疑。
“小明們”第二個特點,是理解能力為0,永遠讀不懂空氣,永遠品不出弦外之音。可能壹只訓練有素的邊牧,都比他們會看臉色得多。
相親對象說“我配不上妳”,他們往往能驚訝地瞪大雙眼,真誠又大度地回上壹句,“沒關系,我不嫌棄妳啊”。
於是,在“小明們”的眼中,那些禮貌而不失尷尬的圍笑,都成了釋放愛意的信號;那些自以為雲淡風輕的嘲諷,也全都是真情實意的恭維。
所有表達拒絕的潛臺詞,藏下
外表的在小心思,在小明們面前,通通都是對牛彈琴。
他們可能不會永遠年輕,但會永遠給點兒鮮花就燦爛,給點兒雨水就泛濫,給個筐就下蛋……
要命的是第三點,他們往往沒有惡意,妳還真的很難跟他們撕破臉。有時候就算妳忍不了了,也會被人勸和“算了算了,他是好心辦壞事”。
於是,妳只能靜靜看著他們無知且無畏的笑臉,從牙縫裏擠出壹句“沒關系,妳也不是故意的”。
深夜上網沖浪時,無論妳覺得 情感 博主的“忍壹時卵巢囊腫,退壹步乳腺增生”說得有多對,到了白天,面對那些討厭而不自知的煩人精時,還是只能臉上笑嘻嘻,心裏mmp。
在壹片群嘲聲中,越來越火的黃曉明以及“明學”,對於嘗盡生活苦酒的人們來說,大概也是壹種堆積已久的情緒傾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