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知乎為什麽要做知乎專欄?

知乎為什麽要做知乎專欄?

知乎專欄是繼知乎日報之後知乎的又壹重要產品,它體現了知乎企圖通過更有效率的方法積累和沈澱用戶知識的想法,是壹個從知乎問答社區催生的自媒體平臺,知乎更大方向地走向媒體化的結果。在很長壹段時間以來,社交網絡的媒體化成為壹個熱點的話題。這個話題是從國內外壹起走過來的。社交網絡媒體化社交網絡的媒體化是壹個普遍化的問題,社交網絡是互聯網上的壹個偉大作品,讓用戶群居心理得到釋放,更容易地找到朋友和集體,讓用戶有歸屬感。但傳統的社區發展下來似乎到達某壹段時間後總有其限制,首先突破的選擇就是讓社區發展媒體化。另外,社交網絡的媒體化似乎也是社交網絡發展到壹定階段必然的結果。盡管社交網絡在某壹個階段只是專註於社交功能,讓用戶更方便地結交朋友,但某些社會名人的進入,或某些能力更出色的個人慢慢地在社交網絡中聚集大量的追隨者,似乎必然地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社交媒體中用戶可方便地與平時只可以仰望的名人偶像交互或者親自參與某些大事件的傳播和討論,這種參與感能給用戶帶來的道德優勢、暢快感和滿足感,這與以前閱讀傳統媒體信息只能被動接受不可同日而語。這方面新浪微博甚至不能算是壹個典型,新浪微博在新浪這個媒體公司手上誕生,從壹開始就是當做媒體產品來運作,時至今日成為壹個消費公眾情緒的龐大的媒體產品。更為典型的是 Facebook ,Facebook 毫無疑問自誕生以來就是壹個單純的社交產品,但如今在社會名人、企業賬號等進駐之後,目前有人說 Facebook 的社交屬性占80%,媒體屬性占20%。在目前 Facebook 用戶量逐漸走向頂峰慢慢回落的時候,偏向媒體化的發展無論是社區的自我成長或者公司的運營思路似乎都是唯壹的選擇。另外,在國外而言,Twitter 本身就是更偏向媒體的產品,而且仍在激進地走媒體的道路,增加圖片服務、發布 Twitter Card 等富媒體元素、與 NBC 合作進行奧運報道、與電視公司維亞康姆(Viacom)和 NBC 商討視頻內容合作等。現在社會化招聘網站?0?2LinkedIn?0?2收購新聞閱讀應用?0?2Pulse,也在走偏向媒體的路子。知乎的媒體化知乎不算是壹個單純的社交網絡,但毫無疑問其具備社交屬性,而且作為壹個問答社區,經過長時間經過邀請才能註冊的機制限制,積累了大量的優質內容。當時間來到知乎誕生兩年左右的時候,知乎的用戶量壓力和內容如何增值就成為必須考量的問題。知乎畢竟也是壹個創業公司而不是壹個公益項目,不能壹直養在深閨人未識。知乎在去年開放註冊,用戶量在開放註冊之後增長很快,雖然整個社區的質量有壹定程度的降低,許多人在感嘆劣幣驅逐良幣,但情況未必如此嚴重,許多用戶在了解規則之後會糾正自己在社區內的行為。當知乎積累了大量的高質量內容並用戶壹定量級的用戶之後,業務的拓展成為必然,以繼續在產出的高質量內容為基礎,媒體化是很自然的思路。在知乎團隊看來,這就是把內容受眾擴大化的過程。關於知乎想要做什麽,其實知乎創始人周源已曾說過知乎不僅限於問答社區:但我想說的是,問答或許不應該是知乎的全部。壹家優秀的公司不是圍繞壹個定位思考,而是圍繞壹種用戶場景不停思考。回到那個隨處可見的需求——壹個人大腦中從未分享過的知識、經驗、見解和判斷力,總是另壹群人非常想知道的東西。知乎的使命是把人們大腦裏的知識、經驗、見解搬上互聯網,讓彼此更好的連接。所以,接下來我們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設社區,我們在做問答,還會做搜索,做閱讀,和更多的事情。連接才剛剛開始。知乎先著力於建設高質量的社區,通過問答積累內容。當需要把內容推廣發放出去,就會形成媒體化過程。知乎之前推出知乎日報APP,壹個根據時事熱點組織優質問答內容的應用,也就是周源說的做“閱讀”。這個應用確實讓知乎的優質內容得到擴散,不但應用本身用戶量比較高,而且還給知乎本身的用戶量帶來短時間的暴增。這次推出的知乎專欄其實相當於壹個博客平臺,如果說知乎日報以時事熱點為線索組織內容,知乎專欄則回到知識本身,以用戶個人為中心,以個人知識體系為基礎,激勵用戶產出更有組織性的有深度的內容,通過知乎本身的渠道散發出去。知乎本就是壹個自我營銷平臺知乎專欄對哪些用戶有好處?什麽樣的用戶會使用知乎專欄?其實知乎裏本身就有許多用戶的行為符合專欄這樣的性質。知乎作為壹個問答社區,為了保持問答的高質量,對問題有相當多的規則限制。但許多用戶有幾類問答行為是不太“常規”的。例如自問自答類型,自己問問題,自己回答。這可能是因為自己本身對某個問題或某個領域研究得比較深入,擁有這方面的知識想要分享或者想把個人宣傳出去,但在社區裏沒找到合適的問題,於是自己問自己答。事實上這是壹個比較有效的個人宣傳方式。另外知乎裏還有壹種比較常見的問題是 “X 是誰?”的問題。當某壹個人在知乎裏混到壹定的名聲,就會有其他人對其感興趣,於是采用發動人民群眾的方式問出這種問題,許多熟悉的人就會來這裏作答。這種問題常常讓其他用戶抱怨說這是搞小圈子行為,問題沒有意義。但這種問題常常會讓“X 是誰?”裏的“X”更為社區裏的人所知。因而其實很容易可以理解,知乎本身就是壹個自媒體平臺,壹個自我營銷的平臺。用戶在知乎裏活躍,在某壹類別的話題下體現自己的知識厚度和專業性,並讓社區其他人所了解,這就已經把個人品牌推廣了出去。知乎初期本身由於比較多地積累了互聯網行業從業者,對於互聯網從業用戶尤其如此,只要妳有意識地利用知乎這個自我營銷的平臺,很容易就能讓自己的品牌價值得到提高。因此,知乎專欄其實只不過是把這個行為更為規範化,組織了壹下這些行為,不但更能體現用戶個人的品牌,減少社區裏上述問答類型。個人知識體系的組織知乎是壹個問答社區,其用社交的性質,以問答的形式激勵用戶產出許多優質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常常是散落在社區各處。知乎本身的問答內容以話題、標簽、用戶的時間線進行組織,是比較零散的。無論是想尋找某個問題的優質答案或者尋找某個人的某些答案,都是比較困難的。事實上這些困難用知乎搜索也很難解決。而在用戶個人頁面裏,答案的組織是以時間的順序排序,當用戶的答案達到幾百上千,甚至現在許多用戶的答案已經有數千,這些答案不是每壹個都非常高質量,回頭逐壹翻看幾乎不太可能。知乎專欄實質是社區裏的個人博客,而博客的體裁會限制用戶就某壹個話題寫得比較有組織性有深度,讓用戶個人知識體系得到更好的梳理和積累。知乎專欄的劣勢當然,跟以往任何壹次知乎推出新功能都頗具爭議壹樣,這次推出知乎專欄也讓許多用戶抱怨不已。事實上,知乎專欄有其必然的劣勢。首先知乎專欄的文章用戶發表之後會直接進入關註此人的用戶時間線裏,筆者也有體會,突然在時間線裏看到專欄內容,會有片刻斷片的感覺,影響瀏覽體驗的連續性。知乎的發展早就了少數核心用戶,明星用戶,這些用戶關註的問題或贊同的答案壹般會得到更多人的關註。馬太效應讓這些用戶得到越來越多的關註,造成與普通用戶的距離。以前知乎社區裏就常有明星用戶與普通用戶之間的矛盾。知乎專欄知乎更是壹種造名人活動,這方面更讓許多普通用戶有抵觸情緒。知乎專欄是類似博客的存在,但博客在現在比較浮躁的互聯網氛圍中,已經是漸漸沒落的體裁。許多當年堅持寫博客人如今都已經放棄,壹來交流少,得到的激勵少,二來沒有利益來源,缺乏足夠的動力。知乎專欄能否讓人持續在其中產出高質量內容,這本身就需要打壹個問號。當然,知乎把專欄內容插入社區,就是為了增進交流討論,增加專欄作者的激勵。知乎專欄需要做到持續輸出好的內容,否則經過三分鐘熱度,很快成為雞肋功能。盡管知乎在開放註冊用戶量得到大量增長之後,社區的質量曾壹度受到嚴重質疑,但毫無疑問,目前知乎仍是目前中文互聯網內容質量最高的社區。圍繞這些高質量內容做新的功能,壹來激勵用戶持續產出,二來把優質內容受眾擴大化,是知乎必然的選擇。 (若無特別註明,雷鋒網文章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最新發表波導電子商務總監王珂:王者歸來 將註重電商和社會化營銷雲OS專場發布會:小夥伴齊上陣 阿裏欲打造Ali OS完整生態阿裏巴巴CTO王堅:雲計算給中國帶來的變革Camera360顧銳:創業者應專註產品 保持領先不怕“模仿”解讀雲的蝴蝶效應 阿裏雲開發者大會從“聚焦”到“蔓延” 雷鋒網移動互聯網創業和創新 雷科技匯聚全球面向未來的創新科技產品 愛搞機玩智能手機就上愛搞機 超好玩推薦超好玩的移動遊戲超好玩的推薦移動遊戲 左林右貍雷鋒網創始人林軍、笨貍二人轉負責八卦和無厘頭,絕不賣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