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楊,字體:草書,字跡:墨跡,書家:孫過庭,作品:書譜
字:楊,字體:草書,字跡:墨跡,書家:黃庭堅,作品:李白憶舊遊詩卷。
草書分為兩類:壹是章草,即隸之草;二是今草,即楷之草,理當與行書屬同壹層次。狂草屬今草,若行書為“走”的話,小草即為“跑”,狂草就是“狂奔”。
草書從字法到筆法結構都有嚴格的要求,只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平正入險絕,循序漸進,並經過長期的字法和技法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和學好這門藝術。
擴展資料:
草書有廣義和狹義。廣義的,不論時代,凡寫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草書。狹義的,即作為壹種特定的字體。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創作要有壹定的氣勢,字法準確,用筆大膽,敢於放開寫,並註意墨色變化,過渡得自然,有節奏感。註意防止用筆潦草不沈實、筆畫交待不清、送筆“過”或不到位、出現滯筆等,特別是轉折處的提筆。
要加強對經典法帖的臨摹,強化字法和技法訓練,在大氣中求精到,走由生到熟、由熟到巧、復歸於生、由法到意的路子。
由於草書的意多於法,載情性特強,因此習草還需註意字外功夫。因為書寫者往往在瞬間揮灑中下意識地將自己審美、修養、情緒表現出來,所謂“書如其人”此時表現得最為充分,故習草更需提高藝術修養。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