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孟山都公司的科學家用導入基因的方法使其無法產生ACC合酶,當然也就無法形成ACC。最後,沒有ACC,乙烯不能形成。這樣培養的轉基因番茄,乙烯合成被抑制了99.5%,天然果實不能軟化。只有用乙烯處理,果實才能變紅變軟,呈現自然的色澤和風味。
其次,影響番茄果實成熟軟化的另壹個重要因素是其細胞壁的硬度。細胞壁由果膠、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組成,其中果膠的重要成分之壹是多聚半乳糖醛酸(簡稱PG),能分解PG的酶稱為PG酶。番茄果實成熟後,PG酶越來越多,於是PG被分解,變得越來越少,果實變得越來越軟。
所以只有想辦法關掉給PG酶下達指令的基因,阻斷PG酶的產生,讓PG不被分解,果實才不會變軟。美國凱爾基因公司的科學家通過這種方法培育出轉基因番茄。與普通番茄相比,生長時間延長壹周,可以使番茄果實生長必需的糖和酸。該公司已將這種番茄出售給零售商,這是轉基因食品首次在美國獲得批準。
1995期間,北京農業大學科學家羅雲波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阻斷乙烯合成的番茄,果實表現出很強的耐貯性。
65438-0996年,我國華中農業大學葉誌標教授利用轉基因技術阻斷乙烯合成,也達到了番茄貯藏保鮮的目的。兩個優良品種的耐貯性(60 ~ 80天)顯著高於原番茄親本,並保持了原親本果實的硬度和色澤。
不要小看這個“特別”的番茄。過去,在中國的番茄產區,每年番茄的腐爛率高達50%。而轉基因耐儲藏番茄采摘後能保存很長時間,每年損失僅在新疆就能挽回,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雖然西紅柿上的害蟲不多,但有時會對產量造成壹定的影響。1994年,梁曉友等人將抗黃瓜花葉病毒和煙青蟲的基因導入番茄,獲得雙抗轉基因番茄。這為綜合抗性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展示了光明的前景。
隨著植物轉基因技術的發展,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改變植物的特性。例如,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抗凍蛋白和抗凍蛋白基因,為培育抗凍植物提供了新的武器。如果將抗凍蛋白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是否也能獲得抗凍特性?
哈爾濱師範大學生物系黃領導的研究小組寫了壹首關於轉基因西紅柿的新歌——讓魚和西紅柿“結婚”。
他們發現,生活在寒溫帶冷水中的“美洲蝴蝶”體內有大量的抗凍蛋白。為什麽不用轉基因技術將“美國蝴蝶”的抗凍基因轉入番茄,培育耐寒番茄品種,以緩解哈爾濱秋冬季節的菜籃子問題?於是他們開始研究1990的番茄轉基因工作。
首先,他們從美洲蝴蝶體內提取抗凍蛋白基因,在番茄開花時將抗凍基因註入花粉管,從而獲得番茄種子。經過6年的不斷篩選和培育,終於獲得了中國第壹個轉基因耐寒番茄。
這些西紅柿顯示出良好的抗寒性。入秋後,哈爾濱的土地變黃了,只有轉基因番茄地裏的葉子是綠色和紅色的,收獲期可以延長壹個月,產量是普通番茄的兩倍多。它的味道和我們平時吃的西紅柿壹樣,沒有腥味。
但出於對人體健康的考慮和認識水平的有限,人們對轉基因產品仍持觀望態度。其實這些轉基因食品和普通食品沒什麽區別。
自從農業出現以來,農民們就壹直在改變植物的基因。傳統的植物栽培和基因工程沒有太大區別,只是前者變化慢,後者變化快,短時間就能見效。兩者的最終結果都是重新調整植物的基因,打破物種間的壁壘,使植物和動物能夠“聯姻”,使植物細胞含有動物基因。
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理事長說:“我們既要約束生物技術的研究,加快高新技術的發展,努力占領生物技術的壹定市場份額,又要對安全問題持謹慎態度,對人類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負責。”
主持轉基因耐儲藏番茄的葉誌標教授說:“我們的轉基因番茄已經在華中科技大學校園裏出售,師生購買時沒有什麽不同的感受。”
1993年底,中國科委頒布了《基因工程管理辦法》;65438-0996農業部發布《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6月2日,1997,農業部批準葉誌標教授研究成功的轉基因番茄商業化生產。
1995,美國批準抗病毒基因引入南瓜市場。
當然,壹些國家的公民不接受轉基因食品。比如1997年4月,奧地利就有1267萬人簽名,要求在其國內禁止銷售轉基因食品。
年輕的朋友們!也許妳會想到更多更好的方法來改變生物特性,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求的新品種,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我們期待這壹天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