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關於三國演義的題目

關於三國演義的題目

以下是我綜合了好多整理出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妳!

亂世悲歌英雄淚,金戈鐵馬忠義魂——《三國演義》

1、官渡之戰。袁紹率十萬大軍進駐官渡,企圖消滅曹操的軍隊。謀士許攸遭疑投降曹操,並且提供了許多情報。曹操得知袁紹在烏巢囤積了大量糧草,立即親率精銳軍隊連夜奔襲烏巢。袁紹只派少量騎兵救援烏巢,仍然留主力進攻官渡。由於烏巢糧草被燒光,袁軍上下恐慌,官渡前線的大將亦投降曹操。官渡之戰袁紹興兵攻官渡。袁軍圍攻曹軍營寨月余。許攸獻計袁紹掩襲許昌,袁紹不用許攸,許攸投向曹操,曹操接受許攸的計謀,襲擊袁軍屯糧重地烏巢,將糧草盡行燒絕,袁軍軍心大亂,官渡壹仗袁紹終被曹操擊敗。

2、赤壁之戰。曹操統壹北方後,決定南下壹舉統壹。劉備派諸葛亮舌戰群儒,在周瑜、魯肅支持下,孫權決定抵抗。周瑜利用北兵多不慣水戰及發生疾病等弱點,定下火攻策略,並實施苦肉計,派黃蓋詐降。曹操輕信,登上用鐵索連在壹起的戰船。諸葛亮借來東風,黃蓋順風直撲曹軍水寨。曹操大敗北還。

3、彜陵之戰。劉備為替關羽復仇,親率大軍討伐東吳。孫權起用青年將領陸遜,赴猇亭前線指揮作戰。陸遜力排眾議,決定堅守,避免交戰。由於天氣燥熱,蜀軍將士疲憊不堪,戒備松懈。陸遜及時抓住戰機,下令采用火攻,燒盡蜀軍40多座軍營。蜀軍全線崩潰。劉備逃回白帝城。不久羞愧發病而死。

4、水淹七軍。公元219年秋季,關羽在襄陽、樊城抗曹。關羽仔細考察地形,發現襄江與白河水勢甚急,又發現曹軍駐紮在山谷之內,於是派人堵住各處水口,趁夜晚風雨大作之際,放水淹沒曹軍。大意的於禁則沒有采取防範措施,全軍覆沒,於禁投降,龐德被擒。

5、漢中爭奪戰。曹操奪取漢中,令曹洪、夏侯淵鎮守。張飛打敗張邰奪取瓦口隘,黃忠奪取天蕩山,並聽從法正的計策在定軍山半山以逸待勞斬殺夏侯淵。從許都趕來的曹操戰局不利,發布雞肋軍令,借故斬殺楊修,不久退兵。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

6、煮酒論英雄。曹操派人請劉備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問劉備當世英雄是誰,劉備說了幾個人,都被否定。劉備反問曹操,曹操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劉備驚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聲大作,劉備說是因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認為劉備膽小如鼠,再也不疑劉備了。

7、空城計。諸葛亮失守街亭。司馬懿親率大軍撲來。諸葛亮身邊沒有作戰力量。諸葛亮於是披上壹件寬大長衫,戴壹頂便帽,登上城樓,憑著樓上欄桿端端正正地坐下,點燃香,安然自得彈起琴來。司馬懿來到城下,看不出絲毫破綻。忽然他神色壹變,忙下令馬上撤退。

8、單刀赴會:赤壁之戰以後,諸葛亮三計氣死周瑜,得了荊湘九郡。其中荊洲是當時軍事要陣,為兵家必爭之地。劉備為完成三足鼎立之勢,需奪取西川,以立其業,故派大將關羽鎮守要地荊洲。吳國為了得到失去的土地,始終不放棄奪回荊洲的想法。因此,設酒宴名為招待關羽,為鴻門之宴,宴請關羽過江到東吳。席間埋伏刀斧手欲殺之,關羽久戰沙場,熟讀兵書。早知是計,便有所準備,故而,帶領十幾個隨從人員,著寶刀,輕駕小舟,單刀赴會。席間,關羽借與魯子敬多年未見敘舊為由,拉著魯肅不放手,互相敬酒,實則以魯肅為人質。埋伏刀斧手見魯肅被困,不敢輕易下手。關羽不僅應邀赴了宴會,更挫動了吳國的銳氣,打消了孫權收回荊洲的念頭,同時也歌頌了關羽勇敢的精神和過人的才智。

9、關羽溫酒斬華雄。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壹連斬殺聯軍多員大將。關羽主動請纓,因為身份低微而受他人嘲笑。關羽於是立下軍令狀。曹操覺得他是英雄,奉溫好的美酒壹杯,關羽道:“酒且斟下,某去便來。”關羽瞬間拿了華雄的首級回營,此時酒尚未冷。

11、曹操割須棄袍。曹操被馬超擊敗潰逃,聽見有人叫:“穿紅袍的是曹操!”便脫下紅袍。又聽見大叫:“長胡子的是曹操!”便驚慌割了胡子。又聽見:“短胡子的是曹操!”立即扯起衣角包著下巴逃跑。馬超追上,曹操嚇得繞樹而走,馬超壹槍刺在樹上,曹操乘機逃走。馬超追去,被曹洪攔住。曹操逃脫。

12、司馬懿忍辱受衣。孔明屢次令人搦戰,司馬懿不予理睬,孔明就拿取婦人的喪冠——巾帽,外加婦人素縞衣服,寫了壹封書信,用大盒子裝了,送到魏寨。嘲笑司馬懿甘願守巢窟畏刀避箭,與寡婦沒有什麽區別。司馬懿看完書信,忍住心中大怒而佯笑,接受衣服,並重賞了來使。

13、劉備摔阿鬥。趙雲與亂軍中救回阿鬥,雙手遞與玄德。玄德接過,擲之於地日:“為汝這孺子,幾損我壹員大將!”趙雲忙向地下抱起阿鬥,泣拜日:“雲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14、劉備攜民渡江。曹操大軍壓境時,劉備率部從荊州向南撤退,荊州十余萬百姓自願跟隨劉備撤退。有人對劉備說:“我們應該趕快退保江陵。現在帶著這麽多老百姓,能作戰的人不多,若曹操大軍追上,何以拒之?”劉備說:“夫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

15、單騎救主:只見壹個人家,被火燒壞土墻,糜夫人抱著阿鬥,坐於墻下枯井之傍啼哭。雲急下馬伏地而拜。……趙雲三回五次請夫人上馬,夫人為了不拖累他們不肯上馬。乃棄阿鬥於地,翻身投入枯井中而死。趙雲見夫人已死,恐曹軍盜屍,便將土墻推倒,掩蓋枯井。將阿鬥抱護在懷,綽槍上馬。早有壹將,引壹隊步軍至,乃曹洪部將晏明也,持三尖兩刃刀來戰趙雲。不三合,被趙雲壹槍刺倒,殺散眾軍,沖開壹條路。正走間,前面又壹枝軍馬攔路。當先壹員大將,雲更不答話,挺槍便戰。約十余合,雲不敢戀戰,奪路而走。背後張郃趕來,雲加鞭而行,連馬和人,顛入土坑之內。張郃挺槍來刺,忽然壹道紅光,從土坑中滾起,那匹馬平空壹躍,跳出坑外。張郃見了,大驚而退。趙雲縱馬正走,背後忽有二將大叫:“趙雲休走!”前面又有二將,使兩般軍器,截住去路:後面趕的是馬延、張□,前面阻的是焦觸、張南,都是袁紹手下降將。趙雲力戰四將,曹軍壹齊擁至。雲殺退眾軍將,直透重圍。卻說曹操在景山頂上,望見壹將,所到之處,威不可當,急問左右是誰。曹洪飛馬下山大叫曰:“軍中戰將可留姓名!”雲應聲曰:“吾乃常山趙子龍也!”曹洪回報曹操。操曰:“真虎將也!吾當生致之。”遂令飛馬傳報各處:“如趙雲到,不許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趙雲得脫此難;此亦阿鬥之福所致也。這壹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後人有詩曰:“血染征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16、巧布八陣圖:卻說陸遜大獲全功,引得勝之兵,往西追襲。前離夔關不遠,遜在馬上看見前面臨山傍江,壹陣殺氣,沖天而起;令手下再三探看。回報江邊止有亂石八九十堆,並無人馬。遜大疑,令尋土人問之。須臾,有數人到。遜問曰:“何人將亂石作堆?如何亂石堆中有殺氣沖起?”土人曰:“此處地名魚腹浦。諸葛亮入川之時,驅兵到此,取石排成陣勢於沙灘之上。自此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陸遜聽罷,上馬引數十騎來看石陣,立馬於山坡之上,但見四面八方,皆有門有戶。遜笑曰:“此乃惑人之術耳,有何益焉!”遂引數騎下山坡來,直入石陣觀看。部將曰:“日暮矣,請都督早回。”遜方欲出陣,忽然狂風大作,壹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江聲浪湧,有如劍鼓之聲。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正驚疑間,忽見壹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遜問曰:“長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諸葛孔明之嶽父黃承彥也。昔小婿入川之時,於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反復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臨去之時,曾分付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老夫適於山巖之上,見將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將軍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後杜工部有詩曰:“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陸遜回寨,嘆曰:“孔明真臥龍也!吾不能及!”。

17、割須棄袍:操起兵三十萬,徑下江南。權使魯肅取備,孔明叫備作書於馬騰之子馬超,令興兵入關,操不敢下江南。馬岱回西涼告馬超以叔父馬騰等被曹操所殺之事,又接劉備書信,教其入關,便與西涼太守韓遂及馬岱,龐德等計奪長安,直抵潼關。潼關壹戰,曹操大敗,馬超帶人入中軍來捉曹操。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軍中有人將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知,即扯旗角包頸而逃又脫紅袍,又割髯,又扯旗角包頸,幾乎喪命。超趕操下船,許褚和渭南縣令丁斐救操脫險。

18、關羽大意失荊州

關羽拒絕和孫權聯姻,激怒了孫權。孫權令呂蒙奪回荊州。呂蒙把戰士化裝成商人的模樣,騙過了關羽的江邊守軍,順利渡江,趁關羽輕敵,毫無防備,沒傷壹兵壹卒就占領了荊州。同時關羽在前線被徐晃包圍,敗退到麥城。呂蒙又把麥城緊緊圍住,關羽突圍不成功,被俘不降,孫權殺之。

19、劉、曹、孫任壹勢力的興亡過程

曹魏。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官渡打敗袁紹,統壹北方。不久在赤壁大敗,形成鼎立之勢。曹丕在曹操死後逼漢獻帝禪位,建立魏國。曹丕,曹睿繼位,司馬懿逐漸得勢,並在高平陵政變中擊殺大將軍曹爽。司馬懿之後,司馬師、司馬昭廢曹芳,殺曹髦,後曹奐“禪位”於司馬炎,曹魏亡國。

蜀漢。皇叔劉備得到諸葛亮的幫助,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奪取荊州和益州。不久關羽被孫僅殺死,劉備稱帝伐吳,被陸遜擊敗。劉備在永安托孤給諸葛亮後死去。諸葛亮結好孫權,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為司馬懿所困,在五丈原死去。姜維九伐中原,無功而返。不久,鄧艾、鐘會來攻,劉禪出降。

孫吳。孫堅之子孫策在周瑜等人的幫助下平定江東後遇刺身亡。繼位的孫權聯合劉備,在赤壁打敗曹操。後來因為荊州問題與曹魏聯合,設計捕殺關羽,並派陸遜大敗來犯的劉備。不久孫權稱帝建立吳國。孫權死後,孫亮、、孫休、孫皓相繼繼位,朝政動蕩。孫皓暴虐無道,於280年為西晉所滅。

20、王允連環計

董卓為亂朝政。司徒王允先將美貌的義女貂蟬許給董卓的義子呂布,不久卻把她送給董卓。呂布大怒,在鳳儀亭與貂蟬相會,被董卓發現,貂蟬乘機離間董呂的關系。王允與呂布聯合,誘使董卓離開長安,呂布殺死董卓。不久呂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部將殺死。

21、三英戰呂布

呂布在虎牢關斬殺多名聯軍大將。張飛抖擻精神,來戰呂布。連鬥五十余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壹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備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裏也來助戰。呂布力窮而退,諸侯大軍壹齊掩殺,呂布退還虎牢關。

22、秋風五丈原

諸葛六次出兵祁山,司馬懿堅守不戰。諸葛亮派人侮辱,司馬懿不為所動。不久諸葛亮病危。穰星不成,遂將平生所學傳授給姜維,並作好身後的軍事安排。尚書李福趕到,諸葛亮推等蔣琬、費袆相繼為丞相繼承人後死去。時年五十四歲。是夜,天愁地慘,月色無光。

23、諸葛亮三氣周瑜。孫劉聯合破曹。周瑜氣量狹小,多次設計害諸葛而不得。周瑜在孫劉破曹戰中受傷,被孔明調趙子龍先奪城池,周瑜怒火攻心;周瑜孫權用美人計騙劉備至吳,企圖謀害,被孔明識破,周瑜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欲突襲荊州,諸葛亮將計就計,打敗周瑜。周瑜被氣死前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其他: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關、張三英戰呂布;陶謙三讓徐州;土屯山關公約三事;荊州城公子三求計;諸葛亮智取三城亦可。

24、馬謖失街亭

馬謖是三國時的將領。他與哥哥馬良,都在劉備手下做官。 馬謖愛好談論軍事,丞相諸葛亮很看重他。但是,劉備總覺得馬謖好 高談闊論,說話不踏實。劉備臨死前,曾經對諸葛亮說:“馬謖此人言 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重用。丞相要留意才是!” 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劉禪上了壹篇奏章,即著名的《出師表》。 次年春,他率軍伐魏。由於他忘記了劉備的忠告,派馬謖去駐守戰略 要地街亭,致使街亭失守,伐魏失敗。 事後,諸葛亮向後主劉禪上表,要求免去自己丞相職務,降級三 等,以處罰自己用人不當,造成敗績的重大過失。這時他才想起,劉 備臨終時囑咐自己說,馬謖此人言語浮誇,超過他的實際能力,不可 重用,要留意才是。由於自己沒有照此辦理,結果鑄成了大錯。

25、錦囊妙計

孫權用公瑾之計引劉備入東吳招親,要挾其交還荊州。諸葛亮在他臨行前交給趙雲三個用錦做成的袋子,吩咐說:“內封三條神妙計策,到時依次打開行事。”趙雲和劉備等人依錦囊妙計破了公瑾計策,劉備娶了孫權之妹逃回荊州。讓東吳“賠了夫人又折兵”。

26、火攻

在《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中曹操差夏侯敦引兵十萬,殺奔新野。諸葛亮命令關羽引壹千軍往豫山埋伏,軍來而不敵,只待糧草。看南面火起,便縱兵焚其糧草。命令張飛引壹千軍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見南面火起,便向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燒之。又命令關平、劉封引五百軍,預備引火之物,於博望坡後兩邊等候,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矣。命令趙雲為前部不贏只輸,甚至還吩咐主公劉備自引壹軍為後援。自己卻與糜竺、糜芳引五百軍守縣。並命令孫乾、簡雍準備慶喜筵席,安排功勞簿。

27、諸葛亮初出茅廬後在新野巧用火攻大破曹軍的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壹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8、魏主政歸司馬氏

魏主曹睿臨終托孤,司馬懿、曹爽***扶年僅八歲的曹芳登位。曹爽聽信手下及門客,排擠司馬懿,獨攬大權。曹爽驕奢淫逸,目中無人,縱情聲色。司馬懿父子隱退居家,等待時機。曹爽的戒心漸漸松懈,司馬懿又裝病騙過曹爽,使他放心保魏主出城狩獵謁陵。司馬懿父子立即起用舊人,分別掌握軍政大權,用計鏟除了曹爽全家及親信,全面把持了魏國的政權。

29、千軍之中救阿鬥

曹操大軍來襲,劉備攜百姓渡江,被殺得首尾不能相顧,妻離子散。趙子龍受劉備之命保護主公的妻兒,但混亂中走失。趙子龍殺入曹軍陣營救出甘夫人,再殺入曹營懷揣幼主大戰長阪坡,趙子龍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人。趙子龍壹戰成名。

30、舌戰群雄 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並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巧舌辯駁,說服他們和孫權要與劉備聯合抗曹。才有後來的赤壁之戰。此成語原指與眾多儒生謀士爭辯,駁倒對方的議論,後指與很多人激烈爭辯並駁倒對方。

31、羽扇綸巾 諸葛亮積勞成疾,臨終與眾將訣別,並安排了軍國大事。他死後雖秘不發喪,但司馬懿見蜀兵後 退已知 ,故催軍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響旗飄,諸葛亮端坐四輪車出現,,他羽扇綸巾。魏軍見諸葛亮尚在,棄甲逃命,潰不成軍。兩日後,司馬懿方知車上是木人。此成語形容諸葛亮的裝束,也形容謀士鎮定自若的瀟灑風度。

32、孟德獻刀:渤海太守袁紹希望司徒王允找機會除掉董卓,王允把眾官請到家中宴飲,***商誅除董卓之計。驍騎校尉曹操想出壹計,向王允借七寶刀壹口,要入相府乘間刺死董卓。次日,曹操佩著寶刀,來到相府,在小閣中會見董卓,適有呂布在側。董卓問他為什麽來得這樣遲,他說因為自己的馬太瘦弱,故而來遲了。董卓便命呂布去選壹匹西涼進來的好馬,賜予曹操。呂布離去後,曹操見董卓面向內側身而臥,便拔刀要刺。董卓在衣鏡中看到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忙回身問道:“孟德何為”這時呂布已經牽馬在閣外,曹操急中生智,急忙持刀跪下說:“操有寶刀壹口,獻上恩相。”董卓接過來壹看,果然是口寶刀,便遞與呂布收了。曹操又解下刀鞘付與呂布,出閣牽著董卓的好馬出相府,然後加鞭向東南馳去。曹操走後,呂布和董卓才醒悟過來,懷疑方才曹操有行刺的跡象。

33、七步成詩:曹植十九歲那年,他寫了《銅雀臺賦》,使他父親曹操驚嘆不已。曹操不但賞識他的才華,而且認為他可定大事,想立他為嗣。這就使他哥哥曹丕對他十分猜忌,兄弟之間產生了沖突。以後因為曹植很任性,好飲酒,而曹丕則很會做作,虛情假意對待下人,宮中的人都在曹操面前說曹丕的好話。曹操終於改變主意,立曹丕為嗣。曹丕嗣魏王不久,就篡漢當上皇帝,這就是魏文帝。文帝雖然封曹植為陳王,但舊恨不減,對他時加壓迫。相傳有壹天文帝對曹植說:“妳既然才華出眾,那麽就用走七步的時間作壹首詩。做不出來,我就要殺妳。”曹植應聲賦詩,詩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豆和箕“本是同根生”來比喻他們是兄弟關系,又用“相煎何太急”來批評他哥哥對自己的壓迫。文帝聽了,十分慚愧。後人便用“七步成詩”壹語,來稱贊人的文思敏捷,

34、劉備托孤:劉備為奪回荊州及報關羽被殺之仇,發動了對東吳的戰爭。結果全軍覆沒,損失慘重。不久,劉備就病倒了,蜀漢章武三年(223年)四月,劉備病危,他把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對他說:“妳的才能勝過曹丕十倍,必能安邦定國,完成大業。我的兒子劉禪,才能平庸,如果他可以輔佐就輔佐他,如果他實在無才,妳可自取之!”諸葛亮流著淚說:“陛下這樣信任我,我怎敢不竭盡全力輔佐幼主,我願以死效忠貞之節。”劉備又遺命劉禪:“妳要像侍奉父親那樣與丞相相處。”劉備死後,諸葛亮便肩負起管治國家和復興漢室的重擔。

35、張飛大鬧長板橋:卻說文聘引軍追趙雲至長阪橋,只見張飛倒豎虎須,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又見橋東樹林之後,塵土大起,疑有伏後,便勒住馬,不敢近前。不久曹仁、許褚等都至。見飛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又恐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紮住陣腳,壹字兒擺在橋西,使人飛報曹操。操聞知,急上馬,從陣後來。張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誰敢與我決壹死戰?”聲如巨雷。曹軍聞之,盡皆股栗。曹操回顧左右曰:“我向曾聞雲長言: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輕敵。”言未已,張飛睜目又喝曰:“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死戰?”曹操見張飛如此氣概,頗有退心。飛望見曹操後軍陣腳移動,乃挺矛又喝曰:“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卻是何故!”喊聲未絕,曹操身邊夏侯傑驚得肝膽碎裂,倒撞於馬下。操便回馬而走。於是諸軍眾將壹齊望西奔走。壹時棄槍落盔者,不計其數,人如潮湧,馬似山崩,自相踐踏。

36、賠了夫人又折兵:東漢末年孫權想取回荊州,周瑜獻計“假招親扣人質”。諸葛亮識破,安排趙雲陪伴前往,先拜會周瑜的嶽父喬玄,喬玄說動吳國太在甘露寺見面,吳國太真的將孫尚香嫁給劉備。孫權與周瑜被人嘲笑“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37、刮骨療毒:當時關羽奉命急攻樊城,在城下叫罵。曹仁在敵樓上,見關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著綠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壹齊放箭。關公急勒馬回時,右臂上中壹弩箭,翻身落馬。幸得長子關平奮力殺退曹仁救關公歸寨。拔出臂箭,原來箭頭有藥,毒已入骨,右臂青腫,不能運動。華佗聽說關公右臂中箭,特來為其醫治。華佗到了壹看毒已入骨,建議他把胳膊固定再用被子蒙頭然後再刮骨療毒,原是怕關公疼痛。不料關公命人擺酒,自己與馬良對弈,伸臂於華佗,讓他隨意。華佗就這樣把外科手術作完了,關公面色如常,絲毫沒有感覺壹樣,華佗驚訝地評價關羽說:“將軍真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