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足跡
我們這壹代人是在紅色精神的熏陶中長大的。革命先驅拋頭顱灑熱血,用他們對祖國的虔誠,對革命的熱情,對實現***產主義的堅持,譜寫了壹曲壯麗的紅色之歌。陪伴我們走過青春期漫長的歲月,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中國***產黨帶領全國人民建立了新中國,進行了改革開放;帶領全國人民萬眾齊心抗擊非典,地震等自然災害,把我們國家建成了壹個富強、文明、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沒有***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產黨,就沒有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中國***產黨的發展是壹部氣勢恢宏的歷史書,而長征時期、抗日戰爭等時期形成的愛國主義精神則是這部史書最為波瀾壯闊的篇章。
我們此次選擇以巴中為目的地,開展了壹次以“紅色之旅”為主題的暑期實踐活動,進行尋訪老黨員(老紅軍)、探尋革命遺跡等歷史回顧、記錄類活動,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走訪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結合學習黨史的研究課題開展實地調查研究活動,在尋訪、考察過程中為老黨員(老紅軍)提供各種誌願服務,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開展紅色旅遊是弘揚民族精神,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播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紅色旅遊也使革命老區人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實惠。革命老區在發展紅色旅遊中,特別重視深挖其獨特的革命文化內涵,精心打造出老區特有的文化品牌,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創建了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陜革命根據地,成立了川陜省委、省蘇維埃政府和24個縣(市)級蘇維埃政權,紅軍由入川時的1.5萬余人發展到8萬之眾,根據地面積達4.2萬平方公裏,人口約600萬。毛澤東給予高度評價:“川陜蘇區是中華蘇維埃***和國的第二個大區域……是揚子江南北兩岸和中國南北西部間蘇維埃革命發展的橋梁,在爭取蘇維埃新中國偉大戰鬥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義”。 巴中是川陜革命根據地首府,***和國主席李先念,元帥徐向前和王樹聲、洪學智、李德生、陳錫聯、許世友等446名高級將領曾在此戰鬥過。當年,40萬巴中人有12萬人參加紅軍,4萬人壯烈犧牲。巴中籍紅軍有29人成為將軍,87人成為省部級領導。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和眾多的革命遺跡,巴中紅色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有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紅軍最大陵園——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紅軍石刻標語之王——“赤化全川”、“平分土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等眾多的紅軍遺跡、遺址和紀念館,以及數以萬計的紅軍文物。當地政府積極利用這些寶貴資源,發展了相關的經濟,弘揚紅色文化。特別是近年來紅色旅遊的進壹步發展,更為巴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當代大學生,走進革命老區,感受紅色文化,踐行紅色精神,是積極主動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自主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表現。
今年暑假,我們選擇了巴中作為此次暑期實踐的基地,旨在重溫那段艱辛的歷史,同時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此次活動的主題是進行壹次紅色精神的追溯。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可以對前輩們的革命道路更加了解,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和平的不易,提高我們愛國意識,通過壹系列革命教育活動的開展,讓我們在生動、多樣的實踐活動中學到壹些在書本上感悟不到的道理,弘揚現代主旋律。走進社會,認識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我們通過參與革命教育活動,感受我們偉大祖國的建立是何等不易。
這次巴中之行我們將參觀長赤禹王宮、巴山遊擊隊紀念館、川陜蘇區將帥碑林、川陜革命根據地博物館、王坪烈士陵園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訪老紅軍等活動進行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整個活動由7月5日到10日(不含往返所需時間),7月4號我們自成都乘火車到達巴中,不在巴中停留,轉到南江住宿。破舊的火車和炎熱的天氣是我們面對的第壹個難題,同學們互相交流,結束了長達十個小時的悶熱之旅,當晚開了壹個內部會議,再次確認接下來的任務,並逐壹檢查所需物資,做好補給。 7月5號,我們對當地相關部門做好接洽並進行訪問,了解壹些當地的歷史沿革,同時咨詢了老紅軍的住處;然後我們壹組人去探望老紅軍,讓他們給我們講講當年的故事,參加了幾次重大戰役的老紅軍在提起當年都顯得精神抖擻,隊員們都提了壹些自己關心的問題,還觀看了關於他們的紀錄片,對他們的英勇事跡都佩服不已,並堅定了自己對未來壹切困難的勇敢面對之心;另壹組人調研了當地學校的中小學學習情況,深入課堂,了解他們的學習,同時咨詢老師,總結不足,提出壹些可行的建議,據學校領導介紹,學校很重視學生紅色精神的教育,之後,隊員們在學校裏開展了關於紅色精神的宣傳活動,與同學們壹起交流、學習紅色精神,加深對於紅色精神的理解。7月6日,隊伍壹行人乘車去光霧山景區,參觀巴山遊擊隊遺址。據當地旅遊局局長介紹,光霧山景區作為全國4A級景區,是巴中重要旅遊地。光霧山***分為五大景區,各具特色,桃園景區地勢險惡,地貌奇特,峽谷居多;米長山森林公園在秋天萬葉飄山,是亞洲最長的紅地毯;十八月潭展示了湖文化;小巫峽奇山奇石。光霧山曲折的地勢很適合當年的遊擊戰。在景區內,我們訪問景區負責人,了解該地的具體情況,同時,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景區內的基礎設施進行壹些語言規範化的建議;以建團90周年、踐行紅色文化為主題,並以發傳單和現場講解的形式進行宣傳。
7月7日,隊伍到長赤禹王廟進行實地考察,同時走進長赤中學,對英語學習課題進行更廣的調研。深入基層,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體驗老區人民的生活樂趣。7月8日,轉戰通江,參觀王坪烈士陵園、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紀念館;訪問當地的政府,對當地紅色旅遊發展的策略以及對當地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形式。7月9日,參觀巴州區川陜蘇區將帥碑林,瞻仰烈士。以橫幅簽名活動的形式站到學習烈士精神,同時在當地宣傳部門借壹些宣傳工具,對相關的主題和精神進行宣講;可以對紅色旅遊的規範化提出自己的理解。7月10日,訪問市政府相關部門,了解當地市政府對巴中地區經濟發展的總體設想,根據自己的知識和幾天來的感受,對起提出壹些建設性意見;整理相關材料,總結本次活動的收獲和遺憾,做好返校準備。後期工作按照學校文件規定時間進行,在所要求的時間內做好總結工作。
翻閱黨的歷史,壹章章,壹幕幕,扣人心弦,驚天動地,可歌可泣。是黨領導農民開始了鬥地主打土豪分田地,組織工人與資本家鬥爭,是黨領導了“八壹”南昌起義,開始了以革命武裝對反革命武裝的新征程。雖然我未曾經歷過這些年代,但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人民政權的取得,新中國的建立,是千千萬萬***產黨人、革命誌士簇首於鮮紅的黨旗下,鑄造民主與科學、幸福與自由的信念,傾註滿腔熱血,在千瘡萬孔的黃土地上,播種著小米精神和布爾什維克的思想真諦;是無數先烈迎著槍林彈雨,踏出的壹條腥風血雨的路,壹直通到神聖的天安門。看著革命先烈們“不辱使命,功垂史冊”的先進事宜壹步步走來,到紀念館前,我們實踐隊員在紀念館外進行了莊嚴宣誓,把自己滿心的熱情化作壹句句有力的誓言,向黨和國家表達自己為***產主義奮鬥終身的決心和他們心中“永跟黨走,銘記黨恩”的堅定信念。隊員們紛紛表示:誓言不只是要掛在嘴邊,更要付之於實際行動之中。此行對他們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他們經歷了壹次愛國教育,接受了莊嚴的洗禮,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壹定會發揮先烈的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並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更加投入地完成實踐的工作任務,真正體現出社會實踐不同尋常的意義。
尋訪紅色足跡,傳承革命歷史”,,在社會中鍛煉才能,發掘潛力,了解歷史,體驗生活,既加強了理論聯系實際的本領,又培養了開放意識與獨立意識,充分發揮大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認真學習貫徹黨的精神,認真利用自身優勢,適應時代潮流,科學合理的認識和使用新事物,做到“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