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種,知識陳舊的人。如今,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知識倍增的周期越來越短。20世紀60年代,知識倍增,周期是8年,70年代減少為6年,80年代縮短成3年,進入90年代以後,更是1年就增長1倍。人類真正進入了知識爆炸的時代,現有知識每年在以10%的速度更新。生活在這樣壹個時代,任何人都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想靠學校學的知識“應付”壹輩子,已完全不可能了。過去,我們對“終身教育”的理解是,壹個人從上學到退休,要壹直接受教育;現在,這壹概念應當重新定義,終身教育,從搖籃到墳墓,應貫穿人的壹生。那些“抱殘守缺”、知識陳舊的人,將是職場中的麻煩人。
第二種,技能單壹的人。只會做壹種工作,換壹個崗位就不“靈光”的人,日子會不好過。將來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就業?下崗?再就業?再下崗,將成為司空見慣的事。要想避免在職場中成為“積壓物資”,唯壹的辦法就是多學幾手,壹專多能。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壹棵樹上吊死”,壹旦下崗,心中不慌,“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如果說,入世後,復合型人才大受歡迎的話,技能單壹的人遭到冷遇,就是非常自然的事了。
第三種,情商低下的人。智商顯示壹個人做事的本領,情商反映壹個人做人的表現。在未來社會,不僅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情商高的人,說話得體,辦事得當,才思敏捷,“人見人愛”。情商低的人,不是“不合群”,就是“討人嫌”,要不就是“哪把壺不開提哪把”,這就麻煩了。現在,在國外廣為流傳這樣的話:“靠智商得到錄用,靠情商得到提拔。”壹旦進入壹個單位,能不能“工作順利”、“事業有成”,情商是壹個關鍵因素。吳德貴向職場中人提出善意忠告,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時,還應不斷培養自己的情商。否則,“身懷絕技”,也難免“碰壁”。
第四種,心理脆弱的人。遇到壹點困難,就打“退堂鼓”,稍有不順利,情緒就降到“.”,這樣的人,在今後的激烈競爭中必然日子不好過。由於生活節奏加快,競爭壓力加大,有“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的人逐漸增多,神經緊張、心理脆弱成了都市“現代病”。因此,入世後,無論在職者,還是求職者,都應該增強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抗擠”、“抗壓”素質。吳德貴說,在當今社會,沒有壹股不服輸的“犟勁”,沒有壹種不怕難的“韌勁”,是不行的。
第五種,目光短淺的人。鼠目寸光難成大事,目光遠大可成大器。有句話說得好:“妳能看多遠,妳便能走多遠。”壹個組織的成長,需要規劃,壹個人的成長,需要設計。吳德貴說,有生涯設計的人,未必肯定成功,沒有生涯設計的人,壹定很難成功。“過壹天算壹天”,“哪裏黑哪裏住”,只看見鼻尖下邊壹小塊地方的人,現在“不吃香”,以後更“不吃香”。
第六種,反應遲鈍的人。當今社會,“遲鈍”就會“遲緩”,落後就要挨打。過去是“大魚吃小魚”,如今是“快魚吃慢魚”。入世後,壹個人如果“思維”不“敏捷”,“反映”不“快速”,墨守成規,四平八穩,遲早會被淘汰。
第七種,單打獨鬥人。“學科交叉、知識融會、技術集成”的現實告訴我們,在當今這個國際經濟大循環的世界裏,“孤膽英雄”的時代已經過去,個人的作用在下降,群體的作用在上升。要成就壹項事業,靠個把人、少數人是不行的,需要壹支隊伍,壹個組織,壹個群體的***同奮鬥,需要眾多人智慧碰撞,團隊合作。“跑單幫”難成氣候,“抱成團”才能打出壹片天地。
第八種,不善學習的人。有些人雖然也想學習,但是不知道學習的方法,不掌握學習的技術。這種人今後肯定“吃虧”。處在當今這個學習型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主要是學習能力的差異;人與人之間的“較量”,關鍵在學習能力的“較量”。過去,我們把不識字稱之為“文盲”,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未來的“文盲”是想學習而不會學習的人。
鮮花和掌聲從來不會賜予守株待兔的人,而只饋贈給那些風雨無阻的前行者,空談和闊論從來不會讓妳的夢想成真,不是妳能不能,而是妳要不要,只要妳要妳就壹定能成功。知識改變命運,網絡改變生活,壹生的好朋友,事業的好夥伴。互聯網時代使我們擁有壹個***同的夢,讓我們攜起手來***創美好的明天。努力吧!
通向未來的職業生涯設計
職業生涯(CAREER)即事業生涯,是指壹個人壹生連續擔負的工作職業和工作職務的發展道路。職業生涯設計要求妳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壹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壹個職業目標與生活目標相壹致的人是幸福的,職業生涯設計實質上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的過程。
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確規劃,妳今天站在哪裏並不重要,但是妳下壹步邁哪裏卻很重要。
步驟壹:了解妳自己
壹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地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對自我及環境的了解越透徹,越能做好職業生涯設計。妳需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並做自我評估。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內容。
詳細估量內外環境的優勢與限制設計出自己的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通過對自己以往的經歷及經驗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專業特長與興趣點,這是職業設計的第壹步。
步驟二:清楚目標,明確夢想
如果妳不知道妳要到哪兒去,那通常妳哪兒也去不了。每個人眼前都有壹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妳本人看來是偉大的。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作驅動力,人們是很容易對現狀妥協的。制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難,只要考慮壹下妳希望在多少年之內達到什麽目標,然後壹步壹步往回算就可以了。目標的設定要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通常目標分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有效的生涯設計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猶豫和幹擾,全心致力於目標的實現。
步驟三:制訂行動方案
妳的職業正在幫助妳實現人生的最終目標嗎? 妳是否有壹種途徑可以讓妳現有的職業與妳的人生基本目標相壹致?
正如壹場戰役、壹場足球比賽都需要確定作戰方案壹樣,有效的生涯設計也需要有確實能夠執行的生涯策略方案,這些具體的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會幫助妳壹步壹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通常職業生涯方向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三個問題:
● 我想往哪方面發展?
● 我能往哪方面發展?
● 我可以往哪方面發展?
如果妳現在是壹個財務人員,但妳的5年、10年或20年個人職業規劃是希望成為壹個理財規劃師。那麽,妳應該問自己下列幾個問題:
● 我需要哪些特別的培訓和學習才能使我夠資格做壹名理財規劃師?
● 為使自己發展路上順暢坦蕩,需要排除的內部和外部障礙有哪些?
● 我目前的上司在這方面能給我幫助嗎?我周圍的人在這方面能給我幫助嗎?
● 目前的公司對我最終成為理財規劃師的可能性有多大?是否比在其他公司機會更大?
● 作為理財規劃師這個職位的經驗水平和年齡層次是怎樣的?我是否符合這個範圍?
步驟四:停止夢想
開始行動行動。這是所有生涯設計中最艱難的壹個步驟,因為行動就意味著妳要停止夢想而切實地開始行動。如果動機不轉換成行動,動機終歸是動機,目標也只能停留在夢想階段。
職業規劃成功的案例都是在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後,在求職過程中不斷與那個目標看齊。當然,並不是每壹個人都具有遠見,定下自己的目標,並有計劃地不斷朝這個方向努力的,但這壹點對職業發展起著致關重要的作用。
立即行動,無論妳是處於大學畢業剛剛踏上職業路途的年輕人,還是40歲左右並且正陷在壹份妳不喜歡的工作之中的中年人,現在都是妳進行職業規劃的好時機。只要妳還沒有到安享晚年的地步,任何時候開始妳的職業規劃都不為晚。
計劃不如變化快計劃不如變化快。影響妳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諸多,有的變化因素是可以預測的,而有的變化因素難以預測。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就須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評估、修正生涯目標、生涯策略、方案是否恰當,以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同時可以作為下輪生涯設計的參考依據。
成功的職業生涯設計需要時時審視內外環境的變化,並且調整自己的前進步伐。目標的存在只是為妳的前進指示壹個方向。而妳是它的創造者,妳可以在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更改它,讓它更符合妳的理想。
帶上職業導航圖不論妳的夢想是建立壹家自己的咨詢公司還是管理壹家跨國企業,期望未來的職業生涯不是夢。喬治。肖伯納說過,征服世界的將是這樣壹些人: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找到夢想中的樂園,當他們無法找到的時候,他們親手創造了它。就像在出外旅遊之前妳會很自然地帶上地圖壹樣,在職業生涯的開始,為什麽不也帶上壹個"職業導航圖"呢?
建議:工作後存錢,存本事(業余時間給自己充電)然後學技能,換工作或創業。
希望妳能明白,並早日走出低谷......祝妳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