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訓練,還有海軍,都是紙老虎。怎麽才能真正放下?但勉強完成,膚淺。

訓練,還有海軍,都是紙老虎。怎麽才能真正放下?但勉強完成,膚淺。

李鴻章是晚清最傑出的外交家。他後半生致力於中國的外交事業。雖然幾乎所有的賣國條約都是他簽的,但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他作為壹個外交官還是盡了最大的努力。所有對外關系談判的失敗,都是因為中國腐朽的政治制度,落後的經濟基礎,虛弱的國際地位,而這壹切,最終都是因為慈禧為首的滿清皇族勢力。這些垃圾為了掩飾自己的無能,只把所有的罪過都推到李鴻章這個直接幹活的仆人身上。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100年間,以李鴻章為首的壹代又壹代中國外交官利用復雜的國際環境,千方百計維護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維護中國國家制度的大體完整,使中國沒有像南亞國家那樣被徹底殖民,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復興儲備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學家已經評論過他:

請看李生平事跡:/view/21591.htm。

我們的歷史,尤其是近代史,在對歷史人物的描述和評價上,很難逃脫壹個極端的範疇。偉大又完全偉大,沒有壹絲人性的瑕疵,卑鄙又完全卑鄙,沒有壹絲人性的光輝。我們歷史書上描述的李鴻章就是這樣壹個人物。

李鴻章是壹個怎樣的人物?我們對近代史上李鴻章的描述只有壹個字:漢奸!

似乎

他真的是叛徒嗎?我想並非如此

全面地看待歷史,歷史應該還原其本來面目,讓敘事性的歷史事實呈現在人們面前,讓每個人基於自己所看到的歷史做出評價,而不是任意地隱藏歷史事實,用評價性的語句掩蓋歷史。

梁啟超曾說:我敬重李鴻章的才華,我痛心李鴻章的遭遇。

在那個歷史時期,梁啟超是李鴻章的同時代人,他的言論應該客觀反映當時的時局,政治立場應該屬於李鴻章的對立面,他的話應該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但是壹家之言是不夠的。我們來回顧壹下李鴻章的壹生。

李鴻章出生於翰林院。他在清朝高貴卑微,但後來毅然從軍。這固然有其原因,但更多的是李個人的主觀意誌。

他為什麽參軍?當時中國有壹個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這場農民運動對中國有什麽好處?我暗自覺得,太平天國除了她的叛逆精神,真的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詳見拙作:晚清三大名臣曾國藩)。結合當時中國的現狀,中國處於大國包圍的危險境地,迫切需要壹個統壹而強大的政府帶領中國走出困境。無疑,太平天國不具備這樣的性質,很容易分裂中國。所以,有點知識的人是不會坐視不管的。

懷起源於湖南。如果說曾氏兄弟的湘軍消滅了太平軍,那麽李的淮軍就是在剿撚中發了大財。

同治中興時代,李鴻章以最大的能力和熱情開展和支持了中國的洋務自強運動。他創辦了中國四大軍工企業中的三家。他還支持盛懷玄進行郵政投遞,並在中國大力修建鐵路,將壹個千年古國帶入現代化。

誰都知道洋務運動是沒有辦法拯救中國的,但這個結論是建立在洋務運動失敗的總結上的。李鴻章大力發展洋務運動的時候,洋務運動並沒有失敗,也在相當程度上造就了中國的中興,至少讓中國打開國門,讓新技術進來。在實踐中慢慢摸索,原來中國不僅僅是技術低劣,而是制度低劣。但我想問,當時誰能?沒有人,即使是康有為,甚至是孫中山,是在甲午戰爭和洋務運動徹底破產之後,才發現中國積貧積弱的根源,才主張變法革命的。在當時,中國可以說沒有人能夠發現只有洋務運動才能救中國,而李是洋務運動的最大實施者。而且從加強國防的角度出發,他創建了中國第壹支近代海軍:北洋水師。

在甲午戰爭中,中國的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海軍軍費的挪用,舊式軍隊的腐敗,官僚對戰爭的恐懼,這壹切加在壹起導致中國被日本人打敗。李鴻章在海戰中損失戰機確實是他的責任,但是換成妳又能怎麽樣呢?定遠號是當時中國的主力戰艦,航速15.5節。日本的吉野是什麽?第22.5節。而且雙方的炮彈射速相差25倍。這樣的戰爭怎麽打?再加上中國政治腐敗,軍費拖欠,彈藥匱乏,可以說北洋海軍在黃海壹戰打得相當不錯。謹慎的將軍只能選擇守勢。後來發現,這個缺口不是從海裏打開的,而是從陸地上撕開的。李鴻章要負這個責任嗎?

& lt《馬關條約》協議的簽訂是李鴻章最大的恥辱之壹。請問當時在中國發號施令的是誰?好像不是李,而是那個有名的老太太。李鴻章只是壹個官員,決定權在北京。但李鴻章在獲得充分授權後仍在據理力爭。壹分是中國壹分,條約簽了幾個月,導致李在日本遇刺。請問是不是更容易簽條約?他在日本度假是真的嗎?不是,大家都知道作為戰敗國的代表在戰勝國的土地上感覺並不好,那他為什麽要推遲幾個月呢?為中國而戰?妳知道,他已經被提前授權了,所以他可以簽字同意。所以,罪責不應該由李來承擔,而應該由北京老太太和腐敗的清政府來承擔。

至於《恥醜條約》的指責,那就更荒唐了。完全是慈禧太後壹手造成的,濫用義和團,與八國開戰,與壹群土匪、暴徒、西方列強作戰,以至於連壹個小小的使館都圍不起來。最後,八國聯軍入京,李沒有參加。到最後中國被侵蝕到無法收拾的時候,總要有人出來收拾局面,於是李鴻章出來了,他知道他會出來的,漢奸。這個國家是大家的國家,所以他毅然走了出來,哪怕有人罵他。這需要多大的勇氣?

這就讓人想起明末皇太極攻打北京的時候,袁崇煥以9000人的兵力和皇太極的65438+萬大軍在北京城下浴血奮戰。清軍打了袁俊,就濫殺京郊居民。北京市民把怨氣撒到袁頭上公平嗎?無知的人在極其危險的情況下發泄個人的憤怒就是這樣,辛醜簽約後可以殺全國的所謂輿論也是這樣。

李鴻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畢生致力的洋務運動救不了中國。因此,在康梁維新運動期間,他堅決冒充維新同誌。後來戊戌變法失敗,慈禧太後下令處死維新黨員。當時康有為躲在廣州,李鴻章不肯殺他們,用壹句話把他們推了回去:我不做劊子手。請問這也值得罵嗎?

從1840開始,中國的有誌之士壹直在尋求救國之道,大部分都失敗了。但沒有他們的探索,中國不可能建立後來的共和國,他們也是值得尊敬和紀念的。

李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壹些弱點。他和左是終生的仇敵。他有自私的壹面,有驕傲的壹面,也有失算的壹面,但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在想這個世界上誰會沒有缺點呢!

所以我說,我們要改變歷史上的李鴻章,不僅要寫他的缺點,還要結合當時的現實去了解和評價壹個人。我們不應該如此武斷。畢竟,他為中國做了最後壹點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