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讀書筆記 | 《張藝謀的作業》

讀書筆記 | 《張藝謀的作業》

適逢2022北京冬奧會之際,別出心裁的開幕式讓人眼前壹亮。

作為本屆冬奧會開閉幕式的總導演,以及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總導演,

張藝謀用他的努力付出,展現給世界了中國的文化與現在。

偶然的機會,遇到這本書,饒有興致的翻了壹遍。

沒有太關註攝影的解讀,只是想看看他成長的道路上究竟經歷了什麽,

才讓他成為現在的他。

相比同學,尤其是北京同學所受的熏陶,壹個外地工人,沒看過什麽禁書,沒有任何藝術家庭背景的老百姓,加上那樣壹個家庭出身,張藝謀不知道要怎麽才能打得上人家的話。

從那以後觀摩的每壹場電影,張藝謀都揣著壹疊母親給的醫學資料卡片,拿著筆,上面放電影,看到好的構圖,在黑暗中迅速給畫下來,還有壹些粗淺的光線、影調,上面都記。壹場電影看下來,記下幾十個卡片,回去整理。

這種看電影的方式壹直到張藝謀大學畢業,四年間的幾百部電影,都是這麽看下來的。

這是壹個人,對自己熱愛的事業如饑似渴的樣子。

在黑暗裏認真的記錄,然後回去整理,這樣四年如壹日的堅持,

他終用自己的勤奮,彌補上了自己曾經缺失的知識。

借來的書不能久留,只有抄。

“我相信壹句話,演過千遍不如手過壹遍。”

書上說,要搞攝影,最好是自己洗自己放,所以張藝謀也看了很多暗室操作的書,老實說,看不大懂。不管,能借來的都整本兒抄壹遍。

“我抄了幾十萬字。……抄了三年,我似乎懂了壹些。”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書抄三年,也讓他這個外行,理解了書中有些深奧的道理。

他壹直是那樣勤奮,壹直是那般楞頭青壹樣的堅持,

詮釋了勤能補拙,詮釋了天道酬勤。

“我可不敢說自己想自學導演,人家都在正經學導演,我這麽說玩笑開得過分了。

我還是那麽個習慣,想做什麽,先不聲張,做點準備再說。”

四個(導演系都挺有學問的)同學分別給張藝謀開了書單,內容很廣泛,

不僅是導演的專業書,也包括文化、哲學、藝術類。

張藝謀發揮學攝影時的苦、土、笨的精神,

把人家提到的書都借來,剩下兩年的時間泡在這些書裏苦讀。

為了自己想要的,他主動請教比自己更厲害的人。

在知識面前,他主動去吃苦,哪怕是用最笨的辦法。

成功有時候就是這樣,

把機會留給最主動、最好學、最能堅持的人。

張藝謀並不容易被說服,只要是他聽進去,覺得有道理,行為上立竿見影。

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不代表油鹽不進。

用壹種開放的態度,去聽取別人的建議。

兼聽則明,海納百川。

“今天這個世界沒有什麽懷才不遇,只要妳有才華。

如果妳沒有出來,那壹定是自己的原因。”

是金子就會發光。才華只是妳發光的其中壹部分理由。

如果還有別的,那就是不斷努力地打磨自己,讓自己被別人看到。

除了拍大片的經驗、大型演出的場面調度鍛煉出來的技術能力之外,張藝謀之前的種種直面,種種不離開,種種死磕,磨練出的堅韌意誌力,讓他可以接下開幕式這個項目。

跟他壹起合作過的人,哪怕之前沒那麽喜歡他,或者沒那麽喜歡他的電影,後來都對他評價很高。很多反對他的人,之後也對他刮目相看。

死磕自己,絕不松勁。

站在最好的舞臺上,就要用最好的努力,充分的展現自己。

這個過程,可能艱辛,可能痛苦,

但只要努力,壹定會綻放出最美麗的花朵。

連著熬了壹個星期的通宵,張藝謀把自認能代表自己水平的照片放了好幾套,精心制作相冊,把照片貼上,附上說明。

為了爭取壹個或有或無的進入電影學院的機會,他認真準備推薦信和自己的作品。

聯系各種資源準備作品集,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借別人的材料,躲在廁所裏準備,熬壹個星期通宵,什麽樣的困難都可以克服。

最後,還為了確保能把推薦材料提交給有關人員,準備多套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就這態度,這充分的準備,還有什麽理由不成功。

“雖然是個邊遠的電影廠。先去,在逆境中求生存。”

他在逆境中過慣了,總覺得不管多難,只要妳扛住,有妳的個人意誌和堅持,總有壹天老天能看到妳的努力,給妳壹線生機。

不會因為前方是困難重重,就放棄前行的信念。

堅持,也許就是不壹樣的天地。

現在回過頭來說,廣西廠引進了幾個大學生,也給了他們非常好的機會,開風氣之先,成立了全國第壹個青年攝制組,讓這幾個剛畢業的學生成為同學中第壹批直接掌鏡的攝影師和導演。

不過在決定之初,不會有人知道後來會發生什麽,他們只知道自己遠走蠻荒,離開北京這個文化中心,內心無比失落。

機會,有時候就是誤打誤撞出來的。

看足球比賽時,有些進球,就是看著機會來了,沖著來球掄壹腳,然後不知道怎麽的就進球了。

沒有人知道當下是否還有最好的選擇,也沒有人知道這裏的未來會發生什麽,

在機會面前做最大的努力,就夠了。

張藝謀壹出校門,制作了半部戲的副攝影,就和其他三個同學單幹。

《壹個和八個》的劇本不是他們選來的,廠裏有這麽個劇本,據說領導還比較喜歡,沒人拍,他們就去把任務要下來。

“不是說妳壹開始就有條件和資格去挑個什麽東西,有個位置,趕緊占上,先用心做,劈出三板斧給人看看再說。”

當我們能力還不足的時候,不要挑挑揀揀,不要眼高手低。

珍惜每壹次機遇,盡全力把握住眼前的機會。

電影審查制度就是存在,這就是壹個事實,那就接受它,它是環境的壹部分。

如同空氣裏只有20%的氧氣,80%的是氮氣和二氧化碳,人依賴氧氣生活,但不意味著只能在純氧環境下喘氣。

“接受是我最大的哲學,先接受,再說創新求變。”

接受人生中不可改變的現實,努力將自己能改變的事情做到最好。

“商業電影就是寓教於樂。電影人在作品中,正是消費文化的主流,有的放矢地融入妳所要表達的思想含義和情感品味,反復給觀眾提供好的影片,慢慢的,民族電影的個性就會出來,觀眾的口味也會調整,就能對文化生活層面,有壹點好的影響。”

商業電影,畢竟不是以教育為目的的。

逐漸融入百姓的生活,循序漸進的影響人的品味,慢慢的改變人們的思想和認識。

“我最在乎的是被人理解,不壹定是贊揚,如果理解了妳,怎麽對妳,妳都會舒服。”

這是情理之中的話,也是對那些劈頭蓋臉的批評意思微弱的回應。

面對批評,不回應。

做好自己手裏的事情,有時候,也不需要被每個人理解。

當然,能被在乎的人理解,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