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個性簽名 - 苗劉之變是發生在什麽背景之下

苗劉之變是發生在什麽背景之下

苗劉之變是發生在什麽背景之下

背景。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宋徽宗第九子趙構響應國家抗金情緒,即位於宋金前線的“南京”應天府(今商丘),是為宋高宗。趙構即位以來,在投降派的建議和支持下,放棄中原,準備南逃。由於李綱等人的反對,只好先送隆祐太後南渡。

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李綱罷相,十月,南宋小朝廷由應天府全部逃往揚州。宋趙構又寵幸內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他們驕奢作亂,引起許多人的不滿。

王淵受趙構寵幸,因與宦官勾結而節節高升,當上禦營都統制及樞密使,王淵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當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兵進攻時,他慌忙建議從應天府逃到揚州再到鎮江的趙構逃到杭州(名義上是巡視)。

他本人負責斷後,卻把戰船拿來運送自己的財寶,致使數萬宋兵及戰馬失陷敵營,當時老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

而行軍過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強占民宅。隨軍的苗傅憤恨不平的說:“皇上顛沛流離至此,那些人居然還敢如此。”手下張逵也激怒軍士:“若能殺死王淵及那群宦官,則大家都可以過好日子,朝廷又怎麽會加罪於我們呢?”

這時只有苗傅的軍隊護衛在杭州的趙構,韓世忠、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都分守其他要害,為兵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王淵的過錯本應受到嚴厲處罰,但因他交結宦官,趙構只免了他樞密使的職位,改任同簽書樞密院事,而沒有作其他嚴厲的處分,激起許多軍官及士大夫的不滿。

1129年3月25日趙構又下詔:“新除同簽書樞密院事王淵、免進呈書押本院公事。”即允許王淵掌管樞密院事務時,可不必呈書報奏皇帝。扈從統制苗傅自負其家族功勞很大,不滿王淵的扶搖直上,憤恨地說:“汝輩使天下顛沛至此,猶敢爾耶”。

威州刺史劉正彥雖是王淵提拔的,卻也不滿王淵征召他的士兵,加上兩人都不滿王淵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軍中散播不滿的情緒,由於軍中大多是華北人,也厭惡宦官,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

苗傅與幕僚王世修及王鈞甫、張逵、馬柔吉率領的“赤心軍”議定,先殺了王淵,再除去宦官。於是他們告知王淵臨安縣境有盜賊,希望王淵同意他出動部隊。

這時,宦官康履的侍從得到密報,有壹張疑似欲兵變造反的文書,上頭有“統制官田押,統制官金押”的簽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劉”的代號,康履密報趙構,趙構要他找來宰相朱勝非,並使他通知王淵,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來聚集在天竺寺附近。

現在終於知道了他們的企圖,並告知王淵苗、劉所謂“郊外有賊”是要借口讓士兵出外,於是當晚王淵埋伏了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城中驚慌,居民皆閉門不敢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