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g
(1) 服喪,持喪 [be in mourning] 子上 之母死而不喪。
——《禮記·檀弓上》
(2) 悲悼;傷悼 [grieve over the deathof]
狂夫樂之,賢者喪焉。——《商君書·更法》
喪 sàng
〈動〉
(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義:喪失)
(2) 同本義 [forfeit;lose] 喪,亡也。
——《說文》 東北喪朋。
——《易·坤》。 馬 註:“失也。” 受祿無喪。
——《詩·大雅·皇矣》 問喪無夫子乎。又,喪人無以為寶。
——《禮記·檀弓》 宣王 既喪南國之師。
——《國語·周語》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孟子·告子上》 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
——《韓非子·五蠹》
2. 喪在文言文裏讀什麽喪在文言文裏讀什麽sàng 喪〈動〉(會意。
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
本義:喪失)同本義喪〈名〉喪儀;喪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為死者舉行的哀悼儀式。
泛指喪事,人死後殮、奠殯、葬等事宜又如:喪紀(喪事);喪宰(主持喪事的人);喪家(有喪事的人家);治喪(辦理喪事);喪車(送葬者坐的車);喪制(治喪的禮制);喪庭(靈堂);喪器(喪事用器具);喪荒(指諸侯臣下的喪事及荒年)〈動〉服喪,持喪又如:居喪;國喪;號喪(遭親喪而哭泣致哀);喪人(居喪的人);喪居(喪家所在);喪食(禮制規定的居喪時的飲食);喪音(報喪的聲音);喪冠(服喪時所戴的壹種帽子);喪娶(在服喪期間婚娶);喪期(服喪的期限);喪幘(居喪時戴的頭巾);喪幡(喪家掛白條旗)。
3. 喪在文言文裏讀什麽喪在文言文裏讀什麽
sàng
喪
〈動〉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哭',下面是“亡”。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本義:喪失)
同本義
喪
〈名〉
喪儀;喪事 。在埋葬或火化前為死者舉行的哀悼儀式。泛指喪事,人死後殮、奠殯、葬等事宜
又如:喪紀(喪事);喪宰(主持喪事的人);喪家(有喪事的人家);治喪(辦理喪事);喪車(送葬者坐的車);喪制(治喪的禮制);喪庭(靈堂);喪器(喪事用器具);喪荒(指諸侯臣下的喪事及荒年)
〈動〉
服喪,持喪
又如:居喪;國喪;號喪(遭親喪而哭泣致哀);喪人(居喪的人);喪居(喪家所在);喪食(禮制規定的居喪時的飲食);喪音(報喪的聲音);喪冠(服喪時所戴的壹種帽子);喪娶(在服喪期間婚娶);喪期(服喪的期限);喪幘(居喪時戴的頭巾);喪幡(喪家掛白條旗)
4. 節喪文言文節喪 凡生於天地之間,其必有死,所不免也。
孝子之重其親也,慈親之愛其子也,痛於肌骨,性也。所重所愛,死而棄之溝壑,人之情不忍為也,故有葬死之義。
葬也者,藏也,慈親孝子之所慎也。慎之者,以生人之心慮。
以生人之心為死者慮也,莫如無動,莫如無發。無發無動,莫如無有可利,此之謂重閉①。
古之人有藏於廣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國寶之謂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淺則狐貍抇②之,深則及於水泉。
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貍之患、水泉之濕。
此則善矣,而忘奸邪盜賊寇亂之難,豈不惑哉?譬之若瞽師之避柱也,避柱而疾觸杙③也。狐貍、水泉、奸邪、盜賊、寇亂之患,此豐弋之大者也。
慈親孝子避之者,得葬之情矣。 善棺槨,所以避螻蟻蛇蟲也。
今世俗大亂,之主愈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侈靡者以為榮,節儉者以為陋,不以便死為故,而徒以生者之誹譽為務,此非慈親孝子之心也。
父雖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雖死,慈親之愛之不懈。夫葬所愛所重,而以生者之所甚欲,其以安之也,若之何哉? 民之於利也,犯流矢,蹈白刃,涉血盩④肝以求之。
野人之無聞者,忍親戚、兄弟、知交以求利,今無此之危,無此之醜,其為利甚厚,乘車食肉,澤及子孫,雖聖人猶能禁,而況於亂? 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合珠鱗施,夫玩好貨寶,仲鼎壺 金監,輿馬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諸養生之具,無不從者。
題湊之室。棺槨數襲,積石積炭,以環其外。
奸人聞之,傳以相告。上雖以嚴威重罪禁之,猶不可止。
且死者彌久,生者彌疏;生者彌疏,則守者彌怠;守者彌怠而葬器如故,其勢固不安矣。 世俗之行喪,載之以大輴④,羽旄旌旗,如雲僂翣⑥以督之,珠玉以佩之,黼黻文章以飭之,引紼者左右萬人以行之,以軍制立之然後可。
以此觀世,則美矣侈矣;以此為死,則不可也。茍便於死,則雖貧困勞民,若慈親孝子者之所不辭為也。
(選自《呂氏春秋》)註①重閉:大閉,指墓中無殉葬品,掘墓人無利可圖,不會招致發掘。②抇(h):發掘。
③杙(y):壹頭尖的小木樁。④盩,通“抽”。
⑤輴(chn),載棺柩的車。⑥僂翣,用羽毛制成的傘形之物,有柄,持之隨樞車而行。
附文言文參考譯文: 凡是生活在天地之間的事物,它們必然要死亡,死亡是人所不可避免的。孝子尊重他們的父母,慈祥的父母疼愛他們的兒子,這種感情深入肌骨,是人的天性啊。
自己所尊重所疼愛的人,死亡之後把他們拋在溝壑之中,人之常情是不忍心這樣做的,因而產生了葬送死者的風尚。所謂葬,就是藏的意思;這是慈祥的父母和孝順的兒子應當慎重的問題,所謂慎重,就是說活著的人要為死者考慮。
從活人的心裏為死者考慮,沒有什麽比讓死者入土後不動,讓死者的墳墓不被發掘再重要的了。既要不移動死者又不使人發掘死者的墳墓,最好是讓發掘者無利可圖。
這就叫做大閉。 古代的人有葬於深山曠野之中而得到平安的,這不是說有珠寶國寶在起作用。
而是藏的作用,所以說葬不可不深藏。葬淺了狐貍就會發掘屍體,葬深了就會碰到地下泉水。
因此凡是葬地壹定選在高丘之上,以避免狐貍的發掘之害和水泉的潮濕。這樣雖好,但卻忘記了歹徒、盜賊、匪寇的禍害,難道不是糊塗嗎?這如同盲樂師怕碰到柱子,躲開了柱子卻用力撞到了木撅子上。
狐貍、水泉、歹徒、盜賊、匪寇的禍害,就如同撞上了又尖又大的木橛子啊!慈祥的父母、孝順的兒子能夠避開這些禍害,這算懂得葬的本義了。 修棺苴槨,是用來避免螻蟻蛇蟲之害的。
如今社會風氣混亂不堪,君主治葬越來越奢侈,他們心中不是為死者考慮,而是活著的人以奢侈互相誇耀。他們以奢侈浪費為榮,把儉省節約的人視為鄙薄,不把方便死者當成壹回事,而只是把活著的人的毀譽看作要要務。
這就不是慈親孝子的心了。父親雖然死了,孝子對父親的尊重不會衰減;兒子雖然死了,慈親對兒子的疼愛不會消失。
埋葬所尊重所疼愛的人,卻用活著的人很想得到的東西陪葬,他們想用這些東西使死者安寧,像這種做法將會怎樣呢? 百姓對於利,哪怕冒著飛箭、踩著利刃、拼命流血也要追求它,不知禮義的野人,寧可忍心不顧父母、兄弟、朋友的情分而去追求利。如今偷墳劫墓不用冒拼命流血的危險,也沒有忍心不顧父母、兄弟、朋友的恥辱,他們得到的實利很豐厚,可以乘車吃肉。
其利可傳給子孫,即使有聖人也不能禁止,更何況如今又是亂世呢? 國超大,家越富,葬物就越豐厚。死者口含的珍珠,身穿的玉表,珍玩寶貨,鐘鼎壺金監,車馬衣被、金戈寶劍等,不可勝數。
各種養生的物件,沒有不隨葬的,用厚木累積而成的墓室,放著幾層的棺槨,堆積石頭木炭,環繞在棺槨之外。壞人聞知此事。
互相傳告。土司雖然用嚴刑重罪來禁止他們盜墓,仍然禁止不住。
而且死者死去的時間越長,他們的子孫對他就越加疏遠,子孫時他越疏遠,守墓人就越懈怠;守墓人越來越懈怠了,而陪葬物品卻依然那麽多。這種形勢自然就不安全。
世俗之人舉行葬禮,用大車載著棺槨,打著各種旗幟,靈車上蓋著如雲的飾物。手持眾多的羽毛制成的傘隨柩車嚴整而行,棺柩之上點綴著珠玉,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