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1998)、《血站質量管理規範》(2006)、《血站管理辦法》(2006)、《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2012),血站工作人員采集血液前,超量、頻繁采集血液屬於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
我們招募獻血者有三個原則:
首先是自願原則:獻血者自願獻血,不受任何外界脅迫或不當誘惑。無償獻血的自願原則是獻血者的自主權,是對知情同意原則的貫徹。
二是免費原則:體現了獻血是壹種高尚的利他行為。獻血是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不是為了妳自己的利益。
三是安全原則:在招募獻血者時,采取壹切必要措施,將獻血招募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風險降到最低,將本來可以避免的風險盡量避免,將不可避免的風險降到最低。
2.獻血400ml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1).血液的生理成分
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正常人的血液占人體體重的7%~8%。通過計算,壹個體重60kg的人,體內含有4200ml到4800ml的血液。正常情況下,10%至20%的血液儲存在肝、脾、肺和毛細血管中。當血液流失時,儲存的血液會立即釋放出來,參與血液循環和維持。
2)獻血後的生理恢復
獻血後,通過自我調節,體內的水分和無機鹽從組織液中滲透到血管中,肝臟加速血漿蛋白的合成,儲存的血液也會代償性釋放出來補充血容量,所以壹兩個小時後血容量就會恢復,壹天左右血漿蛋白就會恢復。
給予200ml全血,可使50kg正常成人平均血紅蛋白降低7~8g/L,完全恢復只需7~10天。
文獻中(孫潔、錢開成、吳曉東等《獻血前後血細胞數量變化的研究》)對63名獻血者的獻血前後血細胞數量和血紅蛋白值進行了檢測,得出獻血者的血細胞數量在獻血後迅速增加,獻血後1 h達到高峰,獻血後1周血液明顯得到補充,故獻血400或2000。
3.為什麽要建議和鼓勵獻血400ml?
1).壓縮開支
血袋,驗血,血液分離都需要錢。采集壹袋400ml血液,比用壹個血袋采集兩袋200ml血液,壹次初復檢,壹次血液分離要少。
2).降低受血者感染輸血傳播疾病的風險。
由於目前技術的限制,不可能消除輸血傳播疾病的窗口期。任何壹袋血液制品都有傳播輸血相關疾病的風險。特別是與其他感染途徑相比,輸血傳播疾病通過輸血進入受血者,感染率更高,病情進展更快。這與輸入的病毒量和患者本身的不良狀況有關。
與輸註兩袋1U血液相比,輸註壹袋2U血液可將輸血傳播疾病的風險降低壹半。
3).輸血不良反應問題
只要申請過輸血的臨床醫生都知道,幾乎所有的輸血不良反應包括發熱、過敏都會在輸血後發生,我們稱之為輸血並發癥,包括輸血過程中或輸血後血液成分本身、異物、微生物傳播等引起的不良反應和疾病。
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包括非溶血性發熱性輸血反應(發生率1/500)、過敏反應(發生率1/20000~1/47000)和急性溶血性輸血反應(發生率1/7000 ~ 1/0)。AHTR有幾個原因:
(1)血型不合
(2)A、B、AB型患者輸入O型全血。
(3)輸入不相容的血漿
(4)短時間內多個獻血者輸血。
(5)A2亞型不相容性
(6)Rh血型不合
(7)其他稀有血型不適合。
(8)壹般血清學方法查不出的血型抗體。
獻血者之間的血型不合是目前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獻血者之間存在血型不合,很難找到原因。目前仍有部分血型抗體因交叉配型陰性而無法檢測並輸註到受者體內。
AHTR發展迅速,只要輸入10~15ml的不相容血液就可能發生溶血。30毫升不相容的紅細胞輸血會導致受血者死亡。
所以建議醫生不要給不會輸血的病人輸血,能少輸血的病人不要輸多。需要更多輸血的患者,在出現輸血並發癥時,壹定要觀察患者的體征,立即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避免更嚴重的後果。
最後,向願意獻血的潛在獻血者和堅持無償獻血的愛心人士致敬。希望這篇文章能解答妳的疑惑。同時,作為壹名醫務人員和血庫工作人員,希望大家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能捐獻400ml,這對減輕患者的痛苦絕對有幫助。對於不能捐400ml的同誌,捐200ml也沒關系,可以幫助別人,可以救命。如果獻血期間有強制工作人員,果斷舉報,減少這種不文明不道德的獻血招募現象。同時,遇到這種情況,如果拒絕在同意書上簽字,可以去其他獻血車獻血,也不用受氣。我相信這種不文明現象只是少數同事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