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是所有“別人家的孩子”都叫“胡巴”
聽說現代人守歲不“過年”,改“捉妖”了!《捉妖記2》上映後,還是壹貫的風評差到底,票房彪上天!超市中,商場裏乃至大街上隨處都可以見到這貨!
“胡巴胡巴……”
從電影院出來,腦海裏還盤旋著“胡巴,跑啊,快跑啊”這句在電影裏出現過無數次的臺詞,的確,《捉妖記2》其實就是壹個妖界大軍、天師精英、綠林草莽為了搶奪壹個“別人家的孩子”相互廝殺,不惜掀起腥風血雨的故事!
?“有關部門”不惜花費白銀壹千兩從“人販子”手裏把胡巴買回來!
銀子表示“我們還可以在更有意義的事上做貢獻”
為什麽胡巴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如此令人趨之若鶩?
因為這孩子可人疼啊!
先不說別的,簡單無害的萌系造成,給這個“ 別人家的孩子 ”增色不少!
就算偶爾調皮搗蛋,但這孩子知恩圖報重感情,關鍵事兒上從來不給大人添堵,在最危急的關頭還可以挺身而出開個大招力挽狂瀾,這樣的“別人家的孩子”誰不愛?
但是,生活畢竟不是電影,胡巴這種“別人家的孩子”在現實中,能達到萬裏挑壹的概率就非常不容易了!春節這幾天的“孩子秀”也被迫讓我們擦亮了雙眼,看了看現實中“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什麽樣子,看完之後,不禁感嘆!
胡巴走紅,主要靠“萌”親戚的娃,依舊很“熊”
春節幾天和親戚聚餐,對於很多人來講,本就是壹場不必要的人情債,如果再有幾個親戚家的“熊孩子”加持,則更會令人心煩不堪!事實上,我們對於“熊孩子”的恨,由來已久,微信、知乎上早就流傳開了“幹掉熊孩子”的攻略,有主張悄聲恐嚇的,有鼓勵厲聲驚嚇的,甚至還有人出主意要用放黃片兒來毒害!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尤其是“親戚家的孩子”,無論多麽“熊”,也壹定要善待,甚至還得整點“套路”誇獎壹番!只因為, “誇別人家的孩子”是壹筆最劃算的人情投資” 。
02 “誇孩子,能致富”| 有壹種貨幣叫“人情”
在中國,有壹種貨幣,叫做“人情”,有壹種“買賣”,叫做“人情往來”。人情往來是為了拉近關系,維護關系網。畢竟,人脈關系也是壹種可以用來交換的社會資源。
春節期間和親戚的聚餐,就是壹種“人情往來”!酒桌飯局,觥籌交錯之際,我們就存下了壹份人情,日後求幫忙的時候,就可以用得上嘛!
平 時,和任何人的交往,其實都是壹種“人情”貨幣的流通! 在和帶著“熊孩子”的大人交往時,壹定要明白壹定道理!“ 妳跟孩子沒交情,跟大人有交情 !”所以, 妳對孩子的態度,只決定於妳和他的父母、祖父母的親疏遠近,和孩子本身的表現無關!
況且,即使我們是出於好心,教育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因為這涉及到了“邊界”的問題,就算孩子沒有禮貌,學習不好,說話流鼻涕,甚至翻別人家的抽屜,讓我們實在看不慣,也得記住,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和我們沒有任何關系,況且,在過年時,親戚家孩子壹年才來壹次,就算頑劣不堪,我們最多也就是忍兩三個小時就好了,孩子成才與否,與我們有何幹?
所以,能首先做到 “不教育”別人家的孩子 ,是底線,也是壹種基本的修養!即使看到“熊孩子”被自己父母教育的時候,也要說兩句“他還是個孩子啊”這樣的話,打個圓場,千萬不可以幫著壹起教育。畢竟,無論“熊孩子”的父母當時多麽憤怒,他們都對孩子負有責任,他們是榮辱與***的,“熊孩子”自己的父母怎麽收拾都行,但是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我們動嘴!
“熊孩子”,做到“不教育”還不夠!有時候,我們還得“動嘴誇”! 為什麽?
因 為誇孩子能賺錢
“誇孩子”是壹種“人情投資”,“誇孩子”就是在“誇父母”,這是我們前文講過的道理!此外,如果發現某家的孩子像“胡巴”壹樣惹人喜愛,那麽我們就得使勁兒誇!
因為,壹般來講, “ 好孩子”他們的父母有兩種 :壹種從家庭實力上強於妳這個小家庭,另壹種是雖然家庭實力壹般,但是願意讓孩子有更遠大的理想,望子成龍。所以,對這兩種家庭的“ 人情投資 ”,回報率是非常高的!
尤其是後壹種,特別值得結交壹下,寒門未必都出貴子,但是妳如果在壹個有希望的孩子家境平平的時候多用壹點心,以後這個孩子可能就會是妳的強援。 壹個大家族裏的孩子,都是資源,是寶貴的人力。
所以,如果妳還是個積攢人脈階段的年輕人,還有心做點事,早點發掘和稍作培養,到妳人在中年老年的時候,他們就都是壯年的硬手了!
03 別誇成了馬屁精 | 多用“動詞”少用“大詞”
這幾年由於不鼓勵小學老師在評語裏批評孩子,所以壹切都是表揚方式出現的。比如總考倒數第壹還打同學的孩子,他的評語就是:“成績穩定,動手能力強。”
但是,如果當著對方父母的面兒,這麽誇孩子的話,就假了!這不是誇獎,而是諂媚!
“誇孩子”,還是得要真誠些的,諂媚早晚露出馬腳,畢竟,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完美地控制自己的表情,如果有機會在攝像機前出境,可以看看自己的表情,壹般來說,壹對壹的時候,還有可能控制表情神色,壹對多的時候,容易有真實情緒的流露。當親戚家的孩子搗亂,妳可能對他的家長滿面堆笑,但僅面對他的時候,容易顯現負面情緒,而這種神色是很容易被敏感的孩子媽媽或者奶奶所發現的。
所以,第壹步還得調整心態,克制對稱贊這事的厭惡,從心底認可它。
如何從心底認可呢?我們得承認“大多數的孩子,多少都有壹點過人之處。”根本不存在沒有優點的人,所以,去稱贊別人,就是去發現別人優點的過程,認真研究壹下別人值得稱贊之處,是對自己的鍛煉,也是加深對對方理解的壹個過程,很有價值。
此外,稱贊是積極的心理暗示,能對孩子本身產生正面影響,心理學上有這樣的案例:兩個成績相似的班級,壹個班正常教學,壹個班則強調他們是優秀的人,被挑選出來的,幾年之後,這個被稱贊的班級成績果然比鄰班高了壹大塊兒。
所以,這麽壹想,是不是感覺,“誇別人家的孩子”也成了壹種功德,“與熊孩子和睦相處”是壹種慈善行為啦!
好的,“道”的層面問題解決了之後,我們來解決“術”的層面! 到底應該如何正確地“誇別人家的孩子”?
就壹招!用“動詞”別用“大詞”
對別人家的孩子,我們稱贊他的時候,盡量要用動詞,因為動詞總是針對孩子特定的行為進行強化的,這樣對方聽起來會很真誠,也表達出了孩子值得繼續進步的行為! 而使用“大詞”,或者說“名詞”來誇獎的時候,就會顯得特別像拍馬屁!
同樣是想誇孩子有藝術天賦,比較精力,仔細分析壹下這兩句話背後的情感色彩!“這幅畫,她這壹筆畫得好到位啊”“這孩子想象力真豐富”是不是前面壹種說法更加真誠與可信?後面的那種說法非但聽起來有點幹巴巴,甚至還有點反諷的意味——“這孩子腦子是不是有問題啊,異想天開!”
再舉個例子。“這孩子壹直在堅持寫作業”“這孩子管理註意力的能力很好”,同理,後面壹種說法聽起來冠冕堂皇,不夠真誠,其實,對於壹個壹直玩遊戲玩了壹天壹夜的孩子,我們也可以說他“管理註意力的能力”很好!
上面兩個例子,最大的區別,就是所謂“動詞”和“大詞”的區別!
多用“動詞”,少用“大詞”,贊美更真誠!“誇孩子”的話,聽到對方父母耳中,也顯得尤為悅耳!
04 寫在最後的話
佛陀教導我們:做事的發心很重要!
人情社會中,稱贊別人的孩子,是壹種有益的投資,有利於關系的維護,而且長此以往,孩子的家族可能會幫扶妳,孩子長大了之後,可能還會懂得報答妳!
最終,我們通過“誇別人家的孩子”生財致富嘍!
但是,也得記住,我們不是為了“生財致富”而刻意去“誇別人家的孩子”的!無論“別人家的孩子”有多“熊”,我們都至少不應該去教訓,因為,尊重邊界感,是壹種基本人際關系守則!再進壹步,無論“別人家的孩子”有多“熊”,我們都應該盡量去表揚。
畢竟,每個孩子都有優點,善於發現別人孩子的優點,並且真誠地點出來,既可以讓對方的父母由衷開心,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奮進,最後,還鍛煉了自己發現別人優點的能力!這難道不是壹件值得做的事嗎?所以,“誇別人家的孩子”是壹種投資,更是壹種教養!
最後,別忘了“ 動詞 大詞”大法喲!
世間壹切的“套路”,
都抵不過壹個“ 真誠 ”!
做個真誠贊美別人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