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於博士成為“嘗鮮者”。他用壹個新的帶屏幕顯示卡的硬錢包在支付終端上完成了支付。
這是繼深圳、蘇州掃碼、觸摸支付之後,數字人民幣首次在上海試點實現無手機硬錢包支付模式。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數字人民幣試點使用屏幕顯卡硬錢包支付並非完全的“雙離線”支付,而是“單離線”支付。
那麽,數字人民幣如何真正實現安全的“雙離線”支付呢?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為上海數字人民幣試點提供技術支持的銀行,多位銀行相關人士均表示暫時沒有披露口徑。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尚未公布雙重線下支付的細節。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了他對數字人民幣“雙離線”支付邏輯的理解:“支付錢包在斷網時構造交易報文並簽名,通過近場通信發送給收款錢包,收款錢包在聯網時提交給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系統錄入”。
記者了解到,65438年6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於醫生率先使用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提供的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實現了醫院職工食堂點餐、消費、支付的壹站式體驗。
點完菜,余益銘博士拿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新硬錢包,在餐廳的支付終端上輕輕“壹靠”,硬錢包卡右上角的墨水屏“散開”完成支付。
支付終端立即打印出消費小票,硬錢包卡右上角的墨水屏窗口也清晰顯示消費金額、卡內余額和線下支付筆數。“第壹次用數字人民幣花錢很方便,看到余額也很放心。”余對說道。
除了使用視覺卡的硬錢包支付,上海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還支持移動支付。授權消費者下載數字人民幣錢包後,觸摸商家內置芯片的數字貨幣二維碼或POS機即可支付。
此次試點是繼深圳、蘇州之後,上海首次實現無手機硬錢包支付模式。歐科連雲首席研究員李連軒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從披露的信息來看,這種硬件錢包支付應該是單壹的線下支付模式:硬件錢包離線,POS機在線。這種硬錢包支付適合壹些不習慣使用智能手機的中老年人。
李連軒指出,目前官方只披露了壹款帶屏幕顯卡的硬錢包,應該屬於芯片卡。未來硬錢包也可以是u盤等硬件存儲設備,甚至不排除智能手環等可穿戴設備。
離“雙線下”支付更進壹步?據悉,數字人民幣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收支雙方都離線,也可以進行支付。此外,數字貨幣可以實現可控匿名,這意味著它可以滿足匿名支付的需求,還可以編程加載智能合約。
不過,中國人民銀行尚未公布雙重線下支付的細節。鄒傳偉猜測,“當支付錢包斷網時,它會構造壹條交易消息並簽名,通過近場通信發送到支付錢包。支付錢包在聯網時提交給中國人民銀行數字人民幣系統錄入。這個過程可以類比為付款人當場開出支票,收款人事後在銀行兌現。雙離線支付安全性要求高,需要手機上安全硬件的配合。”
李連軒指出,理論上雙線下支付存在“雙花”問題,後期需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包括事後追查、限制雙線下支付的交易金額和交易次數等。
但在浦東改革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看來,數字人民幣不能重復交易,可以防止“重復消費”。劉斌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數字貨幣所有者不能先後或同時向壹個以上的其他用戶或商戶支付數字貨幣,這樣可以防止‘雙花’。”
劉斌指出,中國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特征是采取雙層運營模式:商業銀行向中國人民銀行繳納100%的全額準備金,獲得數字人民幣。央行的數字貨幣還是央行債,有央行的信用做擔保,有無限的法律賠償。公眾通過商業銀行和發行機構開通數字人民幣錢包獲得數字貨幣。
目前數字人民幣在深圳、蘇州的試點主要測試線上線下場景,主要集中在生活消費領域。劉斌預測,未來數字人民幣的測試將逐步擴大,主要集中在中小企業金融、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企業營運資金管理、企業薪酬福利等行業應用場景;政府補貼、政府福利分配、扶持資金、財政資金管理等政府應用場景;跨境支付、跨境匯款、跨境貿易金融、跨境投資理財等跨境應用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