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雞籠山位於哪裏

雞籠山位於哪裏

雞籠山屬於南京高山奇峽的著名風景區。

雞籠山在六朝時曾先後為皇家花園和佛教聖地,這裏還是科學家、文史學家雲集之所。劉宋時期,在山頂建立了第壹個日觀臺,既觀天象,又測風候。山下建立了史學館、文學館,當時全國有名的文史學家、哲學家常聚於此,著書立說,講學授徒,堪稱全國學術文化中心。

到蕭梁時期,雞籠山上建同泰寺。梁武帝四次舍身佛寺,然後大臣們不惜重金把他贖回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裏。這個虔誠的佛教徒最後在侯景之亂中餓死臺城。南朝末代皇帝陳後主,在雞籠山大造殿宇,用香木做梁柱門窗,清風吹過,香飄數裏。他和寵妃張麗華、孔貴嬪終日在宮內或花園裏尋歡作樂。公元589年,隋軍入城,陳後主無處可逃,只好帶著張、孔兩妃嬪躲進井內,結果被隋軍所獲。三人從井內爬出時,脂粉淋漓,沾滿井欄。後以帛拭之,其石有胭脂痕,所以此井被稱為“胭脂井”,又名“辱井”。元朝詩人陳孚在《胭脂井》壹詩中寫道:“淚痕滴透綠苔香,回首宮中已夕陽。萬裏河山天不管,只留壹井屬君王。”哀婉之意溢於言表。隋大將見張麗華艷麗絕倫,怕遞解回去擾亂了君王之心,立即抽刀把她斬首。這就是後人詩句中所責怪的“不斬君王斬麗人”。

1387年,在原來同泰寺填充的遺址上修整了宋、元時期的法寶寺,因山名已改為雞鳴山,故寺名亦改稱“雞鳴寺”,沿稱至今。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登上雞籠山,站在觀象臺上俯瞰玄武湖,心曠神怡,欣然提筆寫了“曠觀”二字。這年冬,兩江總督王新命、安徽巡撫薛柱鬥等官吏,為紀念康熙來此,特在西峰上建北極閣、禦碑亭,並立壹碑,碑額為“曠觀碑記”,碑文記載了康熙巡遊經過。從此,西峰稱北極閣,東峰稱雞鳴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