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澗原文及翻譯如下:
壹、原文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二、翻譯
我喜愛生長在澗邊的幽草,黃鶯在幽深的樹叢中啼鳴。春潮夾帶著暮雨流的湍急,惟有無人的小船橫向江心。
三、字詞註釋
1、滁州:在今安徽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俗名稱上馬河。
2、獨憐:唯獨喜歡。幽草:幽谷裏的小草。幽,壹作“芳”。生:壹作“行”。
3、深樹:枝葉茂密的樹。深,《才調集》作“遠”。樹,《全唐詩》註“有本作‘處’”。
4、春潮:春天的潮汐。
5、野渡:郊野的渡口。橫:指隨意漂浮。
四、作者簡介
韋應物(737~792年),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十五歲起以三衛郎為唐玄宗近侍,出入宮闈,跟隨唐玄宗出遊。早年豪縱不羈,橫行鄉裏,同鄉認為他是禍行而苦。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出逃,流落失職,開始立誌讀書,常“焚香掃地而坐”。
五、創作背景
壹般認為《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他時常獨步郊外,滁州西澗便是他常光顧的地方。作者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壹天遊覽至滁州西澗(在滁州城西郊野),寫下了這首詩情濃郁的小詩。
六、作品鑒賞
這是壹首寫景的小詩,描寫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首二句寫春景、愛幽草而輕黃鸝,以喻樂守節,而嫉高媚;後二句寫帶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橫的景象,蘊含壹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可奈何之憂傷。全詩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憂傷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