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的筆順撇、橫折鉤、橫、橫、橫、豎、橫、撇折、點、橫折鉤、豎。
腳(拼音:jiǎo、jué)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最古形體為《說文解字》小篆,但也見於先秦著作《墨子》。腳本義指小腿,即從膝蓋到踝骨的部分,後來轉指足,即脛以下接觸地面的部分,引申為物體的下端。
腳讀jué時,同“角”,用作腳色,指戲劇、影視中演員扮演的人物,也指生活中某種類型的人物。現代通行的寫法是“角色”。腳的最下端的意思,也可以引申指沈在底下的剩余的物料殘渣,即廢料,如“下腳料”說的就是原材料加工後切割、剔除下來的余料。
舊時“腳”也指與體力搬運有關的,即靠腳從事體力勞動的,如腳夫是搬運貨物行李的夫役;腳行是專門從事為別人搬運工作的機構,由壹個行頭和壹些腳夫組成,由行頭負責管理並從中剝削漁利;腳錢是付給腳夫或搬運工的報酬。
這種用法在口語中已經逐漸代替了“足”,但是沒有能夠完全替代,如“手足之情”不能說成手腳之情,“失足”不說“失腳”,至於“足下”“足球”中的“足”也不說“腳”。由指人或動物腿的下端的意思,“腳”引申指物體的最下部分或末端。
包含腳字的成語:
1、搥胸跌腳,漢語成語,拼音是chuí xiōng diē jiǎo,意思是悲極貌。出自《凍蘇秦》。
2、礙手礙腳,漢語成語,拼音是ài shǒu ài jiǎo,意思是妨礙別人做事。出自《初刻拍案驚奇》。
3、比手劃腳,漢語成語,拼音是bǐ shǒu huà jiǎo,意思是形容說話時用手勢示意或加強語氣。出自《金字塔夜月》。
4、生手生腳,漢語成語,拼音是shēng shǒu shēng jiǎo,意思是形容對所做的某項新工作不熟悉的樣子。出自《鴜鷺湖的憂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