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喜悅之意。現常用來表示事態的發展已達到過甚的程度。含有詼諧味。
壹、拼音
不亦樂乎 [ bù yì lè hū ]?
二、出處
春秋·孔子《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釋義:有誌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愉快嗎?
三、例句
1、我都餓死了,壹會兒吃雞翅,壹會兒啃豬蹄,忙的不亦樂乎。
2、在旅遊高峰期,我們總是起早貪黑,送往迎來,忙得不亦樂乎!
擴展資料壹、不亦樂乎的近義詞:
淋漓盡致 [ lín lí jìn zhì ]?
釋義:形容文章、談話表達得十分透徹,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徹底。
出處:明·李清《三垣筆記·崇禎補遺》:“魏忠賢驕橫狀,亦淋漓盡致。”
翻譯:魏忠賢的驕橫霸道暴露得十分徹底。
二、不亦樂乎的反義詞:
不亦悲乎?[ bù yì ?bēi? hū ]?
釋義:豈不可悲嗎?
出處:先秦·莊周《北冥有魚》:“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譯:八百歲的彭祖是壹直以來所傳聞的壽星,人們若是和他比壽命,豈不可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