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宮位於山西芮城縣城北約三公裏處的龍泉村東。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為紀念八仙之壹呂洞賓而建,因地處永樂鎮,俗稱永樂宮,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芮城縣城北3公裏的龍泉村東側。
永樂宮位於山西哪裏
永樂宮在山西永樂宮芮城縣城北約三公裏處的龍泉村東,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黃河北岸芮城縣永樂鎮彩霞村。1959年,由於永樂宮位於計劃修建的三門峽水庫的蓄水區,工匠們仔細研究如何將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畫完好地搬走重建。最終的搬遷方案是先拆幾座宮殿的屋頂,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鋸法,用鋸片極細微地將附有壁畫的墻壁逐塊鋸下。
在搬遷過程中,***鋸出了550多塊,每壹塊都劃上記號。再以同樣的鋸法,把牢固地附在墻上的壁畫分出來,使之與墻面分離,然後全部劃上記號,放入墊滿了厚棉胎的木箱中。墻壁、壁畫薄片和其它構件,逐步運到中條山麓,先重嵌宮殿,在墻的內壁上新鋪上壹層木板,再逐片地將壁畫貼上,最後由畫師將壁畫加以仔細修飾。這項工程歷經5年時間終告完成。
主要景點
永樂宮由南向北依次排列著宮門、無極門、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在建築總體布局上,東西兩面不設配殿等附屬建築物,在建築結構上,使用了宋代“營造法式”和遼、金時期的“減柱法”。
三清殿
三清殿又稱無極殿,是供“太清、玉屬、上清元始天尊”的神堂,為永樂宮的主殿。面闊七間,深四間,八架椽,單檐五脊頂。前檐中央五間和後檐明間均為隔扇門,其余為墻。北中三間設神壇,其上供奉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合稱為三清。殿內四壁滿布壁畫,壁畫高4.26米,全長94.68米,面積達403.34平方米,畫面上***有人物286個。
重陽殿
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出采用連環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純陽殿
純陽殿(又名混成殿、呂祖殿),殿寬五間,進深三間,八架椽,上覆單梁九脊琉璃屋頂。殿北部壹間四柱神壇,前檐明次間與後檐明間皆為隔扇門,余為墻面。神壇上原為呂洞賓塑像,現已殘毀。扇面墻後為《鐘離權度呂洞賓圖》,高3.7米,面積16平方米。
永樂宮壁畫
永樂宮的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朝元圖》描繪的是群仙朝謁元始天尊的情景:青龍、白虎兩神為前導,南極長壽仙翁和西王母等八個主神的四周,簇擁了雷公、電母、各方星宿神及龍、蛇、猴等多位神君,另有武將、力士、玉女在旁侍奉,全圖近300個神仙朝著同壹個方向行進,形成了壹道朝聖的洪流。在用色上,采用了傳統的重彩勾填方法。
景區文化
搬遷重建
永樂宮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黃河北岸芮城縣永樂鎮彩霞村。1959年,由於永樂宮位於計劃修建的三門峽水庫的蓄水區,工匠們仔細研究如何將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畫完好地搬走重建。最終的搬遷方案是先拆幾座宮殿的屋頂,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鋸法,用鋸片極細微地將附有壁畫的墻壁逐塊鋸下。在搬遷過程中,***鋸出了550多塊,每壹塊都劃上記號。再以同樣的鋸法,把牢固地附在墻上的壁畫分出來,使之與墻面分離,然後全部劃上記號,放入墊滿了厚棉胎的木箱中。墻壁、壁畫薄片和其它構件,逐步運到中條山麓,先重嵌宮殿,在墻的內壁上新鋪上壹層木板,再逐片地將壁畫貼上,最後由畫師將壁畫加以仔細修飾。這項工程歷經5年時間終告完成。
建觀記載
精美的淩空飛檐
永樂宮原為純陽觀,是在宋呂祖祠基礎上重新修建的,在盛唐時期,當地已有道觀和天尊堂的建置。永濟永樂宮舊址遺存有壹石燈臺,上有銘記稱:“先代因官徙居,遂家河曲。今奉為開元天寶聖文神武皇帝陛下、法界蒼生、並合邑人、先代亡父母、見在家口,建立臺燈壹所於村觀中天尊堂前……天寶五載歲次丙戌正月癸醜朔卅日壬午建”。文中所述村觀所在地“河曲”在河東蒲阪縣南,即黃河邊的永樂鎮。唐代的天尊堂使得永樂鎮建置道觀的歷史向前推了近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