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善其身原指修身養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現多指只顧自己,不管他人,只要自己好而不關心別人的個人主義處世哲學。含貶義,動賓式結構;在句中壹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獨善其身(拼音:dú shàn qí shēn)是壹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戰國時期,孟子勸宋勾踐到別國去遊說仁學。宋勾踐向孟子請教如何遊說。孟子說:“尊崇儒道,樂於仁義。君子為人,窮困時不要失掉仁義,得誌時不要失去理智,這樣窮困時能獨善其身,自得其樂,得誌時能兼顧天下的利益。”。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