訚的讀音是yín。
訚這個字的意思是指和悅而正直地爭辯,通常表示在爭論中態度溫和但堅持己見。古人曾有“訚訚侃侃”的說法,其中的“訚訚”即表示在爭辯中既和悅又正直。
在古代,訚還被用來形容態度莊重嚴肅,直言不諱。例如,《論語》中有“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其中的“溫而厲”被解釋為外表溫和而內心嚴肅,這也是對“訚”的壹種形象描繪。
訚還被用於形容爭辯時的激烈場面,但這種爭辯是基於公正和道理的,而不是出於個人情感或偏見。例如,《左傳》中有“廷爭訚訚,廷爭而不聽。”這裏的“廷爭”是指在大庭廣眾之下進行爭辯,“訚訚”則形容爭辯時的激烈場面。
訚的例句:
1、在會議上,他溫文爾雅地訚訚侃侃,言辭犀利,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2、兩位好友在爭論時,態度訚訚,但最後卻仍然互相尊重,達成了***識。
3、她在廷爭中,雖然遭遇到了強敵,但是仍然能夠訚訚不恭,保持了應有的風度。
4、他性格溫和,但當他在爭論中時,他能夠以訚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立場。
5、在學術討論中,他以訚訚的態度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6、她以訚訚的態度面對挑戰,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7、他以訚訚的態度向大家解釋了自己的觀點,贏得了大家的認同。
8、在辯論會上,他以訚訚的態度、邏輯嚴密的言辭征服了聽眾。
9、他以訚訚的態度面對困難,最終成功地克服了難關。
10、在談判中,他以訚訚的態度與對手交鋒,最終達成了協議。
11、她以訚訚的態度面對挑戰,不屈不撓地前行。
12、他以訚訚的態度接受批評,虛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13、在交流中,他以訚訚的態度傾聽對方的意見,尊重不同的觀點。
14、她以訚訚的態度面對困難,勇往直前地奮鬥。
15、在討論中,他以訚訚的態度提出自己的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