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壹切。“精”:竭盡。
典故:
楊家將的第壹代忠良是楊繼業。楊繼業曾帶兵五千,擊敗遼國十萬大軍,因此,他也被老百姓們稱為“楊無敵”。但楊繼業仍然不忘精忠二字,誓不降遼,寧願最後餓死,也不做賣國求生的亡徒命。雖然最後楊家的所有男丁差不多全部戰亡,但楊家女將們卻代夫從軍立功,寧做壹個精忠報國之人,也不坐在家裏眼睜睜的望著國土被外族侵占,於是民間便有了“楊家女將齊出征”的故事。這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楊家將們的精忠報國之心?
嶽家軍的元帥嶽飛,也是壹個精忠報國之人。嶽飛還未參軍時,嶽飛的母親姚氏就曾在嶽飛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因為她希望兒子能做個忠心為國的人。嶽飛參軍後,因為英勇善戰,很快成了元帥,他的軍隊有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聲譽。宋高宗也曾親自手書“精忠嶽軍”賜予嶽飛。雖然嶽飛最後是死於奸臣之手,但他仍不後悔精忠報國壹生!
抗日戰爭中也湧現出了許多民族英雄,如:楊靖宇、劉胡蘭和趙壹曼等壹些精忠報國的誌士,他(她)們以熱血,換來了人民崇高的敬意。可見,精忠報國四字,在中華兒女心中是有多高的位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