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拼音:jiàn、xiàn)是漢語壹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是多音字。
讀音jiàn組詞:
1、聽見tīng jiàn:聽到。
2、見面jiàn miàn:公開或在公眾前露面。
3、見識jiàn shí:指明智地、正確地作出判斷及認識的能力。
4、再見zài jiàn:分別時最後說的話。
5、少見shǎo jiàn:久不相見,見面時的客套話。
讀音xiàn組詞:
1、情見qíng jiàn:情感流露。
2、龍見lóng jiàn:龍出現於田中,比喻大人活動於民間,人見之則有利。
3、肘見zhǒu xiàn:形容衣服破爛,窮困不堪。
4、見糧xiàn liáng:現存的糧米。
5、疊見dié jiàn:接連出現。
說文解字:
“視也”註:析言之有視而不見者,聽而不聞者。渾言之則視與見,聞與聽壹也。《耳部》曰:聽,聆也。聞,知聲也。此析言之。
“從目兒”註:用目之人也。會意。古甸切。十四部。
見字的典故:
甲骨文時期的“見”字是壹個會意字。
文字的下部是壹個面朝右跪坐的人,而人的頭上是壹只巨大的眼睛,非常突出。
金文時期“見”的下半部分變成了壹個半站立的人,面朝左,整個頭部被壹只栩栩如生的大眼睛所代替。演變到小篆時期後,“見”下部的“人”開始變得不像了,人頭上的眼睛由壹只豎立的眼睛訛變為“目”字之行。繁體楷書的“見”幾乎同於小篆。
而簡體字的“見”對“目”的簡化,讓人徹底看不出眼睛的樣子了。在我國周代的時候,諸侯和覲見天子時就有很多規定,壹年四季都有名的:“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
其中,“時見”是沒有常期的覲見,比如哪個諸侯不聽天子的話了,天子就要集合其他諸侯去討伐他,在集合其他諸侯的覲見就稱為“時見”;“殷見”的“殷”意為眾,也就是諸侯壹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
還有,在古代的“視”和“見”的含義也是不同的,“視”表示看的動作,“見”表示看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