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燒筆畫數:12;部首:火;筆順編號:123412344334筆畫順序:橫豎撇捺橫豎撇捺捺撇撇捺
詳解
焚fén動用火燒山林宿草。〖burnweedsandtill〗焚,燒田也。
《說文》焚鹹丘。
《公羊傳·桓公七年》。傳:“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林而田。
《韓非子·難壹》燒〖burn〗焚,燒也。
《廣雅》焚如死如棄如。
《易·離》遂從而盡焚之。
《左傳·成公十三年》乃焚大槐。
《莊子·外物》。司馬註:“謂霹靂時燒大樹也。”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漢·賈誼《過秦論》焚拜如前人。
《聊齋誌異·促織》又如:玩火者必自焚;焚舟;焚池;焚黃;焚灼;焚帛舊時的壹種酷刑。用火燒死〖burn〗焚炙忠良。
《書·泰誓上》凡殺其親者焚之。
《周禮·掌戮》炙;烤〖roast〗。如:焚枯;焚枯食淡焚化fénhuà〖incinerate;cremate;burnup〗把屍骨、神像、紙錢等燒掉焚毀fénhuǐ〖burndown〗燒壞;燒毀焚燒fénshāo〖burn;setonfire〗燒毀,燒盡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明·於謙《石灰吟》焚書fénshū〖bookburning〗銷毀被認為在政治上或對社會有害或具有顛覆性的著作或圖片,或由有這種思想或行動的人所著的作品焚書坑儒fénshū-kēngrú〖burningbooksandburyingConfucianscholarsalive〗指秦始皇焚燒典籍、坑殺儒生之事
亦作“燔書坑儒”焚香fén西安āng〖burnjosssticks〗∶燒香焚香拜佛〖lightjosssticks〗∶點燃香支焚香禱告
出處
[①][fén][《__》符分切,平文,奉。]亦作“_1”。亦作“_1”。亦作“_1”。燒,焚燒。引申為點燃。舊時的壹種酷刑。用火燒死。炙;烤。[②][fèn][《集_》方_切,去_,非。]通“_1”。亦作“_2”。倒斃。參見“焚2身”。
巳集中火字部焚;康熙筆畫:12;頁碼:頁673第13〔古文〕燔__集___正_?符分切,音汾。玉篇_也。集_火灼物也。_·胤征玉石俱焚。易·_卦焚如。春秋·桓七年焚鹹丘。_焚,火田也。_·月令仲春毋焚山林
又集_方_切,音_。左_·襄二十四年象有_,以焚其身。_杜_曰:焚,_也。服虔曰:焚,_曰_僵也。集_本亦作_
又葉汾沿切。郭璞·炎山_木含_精,___焚,理其微乎,其妙在_
又葉符筠切。曹植文季嗣不_,_漏於秦,崩___,儒坑_焚。_文本作_。集_或作__。
說文解字中沒有查到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