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道之持續不斷,道之持之以恒。——筆者
子曰:“參乎!吾道壹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裏仁》
孔子(左)與曾參(右)
孔子和曾子兩個人都說了非常妙的話,門人不知二人所雲,翻譯需展開漢字字義說明:
孔子說:“曾參啊,神的道像天上的繁星神秘而高遠莫測嗎?我卻說神的道如壹,像錢貝中心有孔壹樣,上下裏外壹致。”
曾子說:“我明白了。”
看門人覺得這兩個人說話莫名其妙,等孔子壹走,就問曾參說:“孔夫子說的是啥意思啊?”
曾參說:“夫子之道,就是對上忠心,永遠順從引領,如旗幟順風而動;對下循循善誘,體貼入微,如女子以溫柔順勢引領。”
以下分別解析五個關鍵字:壹,貫,忠,恕,參。
1. 壹
《淮南子》說:“壹也者,萬物之本也,無敵之道也。”《說文解字》說:“壹,惟初大始,道立於壹,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壹是道,道如光,萬物貫之。人心胸坦蕩,光明虛己,前後上下,內外壹致,心底無私,如貝有孔而貫。光最溫柔虛己,光子毫無質量,可被萬物阻擋吸收,光合作用,進入生命,潤物無聲。壹切能量都從光而來,從無所不在的物質光電效應到宏大的風雲變幻,滄海桑田,都從光而來。這就是“壹”。
壹,甲骨文寫作“實心的長橢圓形”,兩頭為虛,當中為實;頻頻長久互動而合,曲折周轉;如蠶蛹傾倒,生命化蝶而去。金文寫作“從實到虛,漸漸提升”,生命化光,從實升華而虛。
《甲骨文編》《金文編》簡帛文《六書通》《說文解字》壹。1.像壹個躺倒的蠶蛹,壹個躺倒的生命。2.像壹束發射而出的光。3.實心的傾斜方形。4.冂,乙,豎。5.弋(撇,乙,壹),壹。
壹:1.兩相連接貫通,在曲折波動中向壹方演進。2.兩相連接貫通,向壹方逐漸提升變化。3.兩相相反相諧,彼此引導,壹體逐漸提升變化。4.旋在永遠演進中延續;光之存續,是永遠向右的演進,即持續不斷,永遠引領生命、賜予生命演進;兩相延續,頻頻反復,演進不斷。5.飛行之光;使生命永遠與光相切相交,就化出光來;使波持續相切相交,就化為壹。
“壹”體現出四個維度上的特征:1. 兩相相反相諧而彼此引導。2.壹相低而顯明為多,壹相高而微小漸入不見。3.持續恒久,兩相之間的聯系如壹個偏心率很大的橢圓貫通,表明兩心之間有可以顯明的既定規律,每個步進都有不同的偏斜度,逐步漸進而至完全包容,至終完全顯明而貫通。4.向升華的方向單向發展。“壹”之道,也是兩相互動、形成四個維度之間的關系,與男女兩相不同而合壹的關系對應。( 男女和婚姻壹 )
2. 毌、貫
貫,小篆寫作“毌(guan)、貝”。《說文解字》說:“貫,錢貝之貫;毌,穿物持之也”。貝中空,卻是寶。人也壹樣,虛心如毌,虛己如貝,才是人才。毌,金文寫作“兩貝或心相連”或“兩手相合、逐步演進",持續用心不斷,就得心與心相連,心靈感應,也如雙手協作之靈,生命全力會合為壹體演進,就能逐步更加緊密。這也是光消散之頻通過生命逐步聚合包融的過程。毌,小篆寫作“壹出之田”,表示不斷切交轉化發出光來。貝,小篆寫作“目,八”,粒子被激發角動,相互衍生傳遞,如貝頻頻分合。毌與貝,是生命之間不斷傳遞,讓光不斷發生的機制,錢貝有貫,就是錢貝在人與人之間讓能量流通的機制。
1-2《金文編》毌,3-6《六書通》7《說文解字》貫。1.兩個貝串連。2.串,兩個下弧形。3.串,二,兩個反向的廾,田。4.兩個相交的橢圓形,豎。5.兩個廾,豎。6.兩個相對的匕,兩個相對的丂,豎,二,二。7.毌,貝。
毌:1.持續用心不斷,心與心相連;頻在往復的過程中連接,暗中相切相交,持續演進,逐步聚合,差距逐步縮小。2.生命全力會合為壹體演進,逐步更加緊密,如雙手無縫合作;頻暗中諧調,逐步串連;頻彼此會合包容,不斷就下,通過生命演進。
貫:3.彼此串連,彼此諧調,彼此完全付出,終至包容為壹體轉變;在內與生命相切相交的光,彼此予取包容增長的全過程,持續演進也不停完全從生命出離,終至轉變為完全會合包容。4.完全體現生命無論對上對下,彼此相交,始終貫徹如壹;不斷包容而演進成為壹體。5.生命所有行為,上下左右,不偏不倚,完全壹致;生命通過彼此予取,逐步增長,在內持續演進,逐步取得完全;生命在頻彼此會合,不斷互相引導改變,逐步增長的過程中持續演進。6.頻頻相吸、頻頻相考,內在相合之頻,通過持續不斷地兩相切交,會合上升。7.光貫穿生命表裏內外,如貝完全虛己,坦坦蕩蕩,平凡如貝,寶貴如貝;光通過與生命在內相切相交,頻互相會合包容,暗中在內相諧,終至出離。
中國距今最早的城市遺址“安徽淩家灘遺址”中發現的玉人,表現了源於中東地區的望天祈禱姿勢。玉人雙耳穿孔,後心部位有隧孔(即橫向穿孔),表現的就是“貫”——雙耳有貫能聽,心中有貫能思。玉人後心部位的遂孔分三段鉆孔,前兩段逐步切削轉變鋪墊,終至最後貫通,體現了“貫”大篆字形“逐步相切相交,完全犧牲舍己,至終切交會合”之意。持續用心不斷、生命全力會合包容、完全付出、逐步演進;不僅“穿物”,還要“持之”,如貝之穿,彼此連接,目的是為了不斷積聚增長。這就是“貫”,道之持續不斷,道之持之以恒的方向。所以,貫不僅是通,貫更是通的前提,通的過程和準備,必須持之以恒、逐步漸進、有正確的方向。這就像有好的習慣,也有不好的習慣,向下的不良習慣多、容易養成,向上的良好習慣不易養成,卻是人升華前進的必須。所以,“妳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馬太福音》)。
安徽淩家灘遺址(距今5300年前,是中國最早的城市遺址,總面積超過160萬平方米)玉人,玉人手勢與中東地區傳統祈禱姿勢壹致,背後隧孔分三段鉆孔,終至貫通,從殘留玉芯測得管鉆孔徑0.15毫米,現代管鉆精度尚無法達到這個高精度,只能以激光完成。
原子從激發態回歸基態,釋放出光子;狀態諧調壹致的原子團被激發,釋放出狀態壹致的光子,這些光子在諧振腔內往復震蕩,頻率不斷增高,光強不斷增強,就是“激光”;電子也類似,在磁場或高壓下可以持續被聚焦,形成高能電子束。這是“毌”金文所表現的“頻在往復的過程中連接,暗中相切相交,持續演進,逐步聚合”。心就是這樣壹個“諧振腔”( 什麽是時間壹 ),“持續用心不斷”實現“心與心相連”,就是“毌”。高能電子束掃射發光物質,發出光來,就是現代電視機的顯像管。人裏面的電波能匯合、能成像,原理壹致。
同時,質量極小、頻率極高的量子可以穿越任何“勢壘”(勢能差,可體現為壹定的高度和寬度的阻擋),即“量子隧穿效應”。這樣,質量為零的光子或能量極高的電子在“隧穿”的過程中,能洞察壹切高度和寬度的變化,所謂“細細思量,心思縝密,細思極恐”,就是淩家灘玉人後心上細而至極的“隧孔”。電子隧穿顯微鏡能看到原子排列狀態和電子的行為,但只局限於物質的表面,因為電子有靜質量,能級有限,而光子沒有靜質量,能力無限。“光貫穿生命表裏內外,如貝完全虛己,坦坦蕩蕩”;人的生命若能“與光在內相切相交,頻互相會合包容,暗中在內相諧,終至發出光來”,就能融會貫通,洞察壹切,這就是小篆的“貫”。雙耳之貫在明,心中之貫在暗,所以玉人雙耳有孔在前,表示禱告必先能聽,敞開而入(耳、聽, 聽見的人就要活了 );心裏隧孔在後,喻示禱告之後要思,逐步貫通。
左:淩家灘遺址發現的石鉆。中:量子隧穿效應示意圖,紅色量子有壹定概率穿過勢能差為V、寬度為ɑ的勢壘,原理如“貫”的大篆字形。右:198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瑞士Gerd Bining和Heinrich Rohrer發明的電子隧穿顯微鏡(STM)。
3. 幹、庚、攵(攴、殳)、般(搬、班、斑)、更、唐、庸
太陽核聚變的過程,就是氫原子核之間實現量子隧穿,聚合成氦,釋放出光的連鎖反應。這就是“庚”,甲骨文寫作“幹,冂(jiong)”。“幹”為往復不斷、彼此切交( 金錢發展史四 );“冂”為光相分之頻互相的關聯性( 壹以貫之四 )。頻與頻之間的關聯性,無論阻隔多大,只是概率不同,這個概率控制著太陽發光的過程,控制著孕育生命的時間。庚是“更加”,也是“更新”。庚,為天幹第七,在辛之前(辛, 信心之源壹 )。辛,為光與生命間的往復;庚,控制著光與生命之間互化的概率。《漢書·律歷誌》說:“斂更於庚,悉新於辛。”《說文解字》說:“庚,位西方,象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也。”西( 孔子等待的聖人是誰 ),為點滴切交轉化、頻頻會合包容之像;萬物庚庚,秋時實現。
核聚變鏈式反應示意圖(知乎《分鐘物理》第五期,氫原子發生量子隧穿,核聚變為氦原子,並發光,是太陽發光的基本原理)。
《甲骨文編》1幹,2-3庚。1.兩點,倒寫的入,七或甲。2.幹,冂。3.倒寫的大,毌(左右貫通相合)。
幹:兩相往復不斷彼此切交而連。
庚:2.光存續為兩相關聯的實體生命,通過往復不斷彼此切交而聚合演進。3.持續聚合不大的能量,就能往復不斷長大;在下不斷聚合賜予的能量,就能往復不斷向上成長;往復不斷,頻頻彼此切交互化,不斷貫通,合為壹體;於細微處見精神;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
更,甲骨文寫作“丙,攵(pu)”。丙( 神秘的兵器戈 ),甲骨文寫作“冂,八”或“兩個石聯合”,兩頻關聯互動,如石不同而能聯合種種不同的物質。攵,即反文旁,甲骨文寫作“丂,又”,表示頻頻相牽互化之能;也可看作“文的旋轉”,兩相互動,相牽互化,周旋轉化之像,就是旋之像。“反文”如壹只從文轉右、文攻武衛、在內使生命改變的右手。也可看作“捺,倒寫的止或父”,父賜予不止,就是迎接浪子回頭的父。還能看作“向左翻轉的入,又”,能賜予、就能又得,兩相互動,施而又返,如此兩相連接而成長,以此玄而又玄。丙是更的內因,攵是更的外顯。
攵通“攴(pu)”和“殳(shu)”。攴強調光與生命之間的互動,帶來信息,讓人掌握知識,擁有能力。殳( 規矩和方圓 )強調使原有的運行狀態改變,就是不斷演進、給生命磨礪、使生命曲折往復成長如樹。反文,就是反其道而行之,賜予生命頻頻擊打,讓生命堅韌不拔,更加和更新之道。戰國青銅殳為車載五兵之壹,制成激發放光、輸出能量之態,粒子得光而位移,見之趨避,連鎖反應成光電效應,逐壹激發、依次遞進,以“輸”而“束”,集體光大晉升,就是激光。攵和攴,金文都通“般”。般,古文通“搬、班、斑”,甲骨文寫作“舟,攵或攴”。《說文解字》說:“般,象舟之旋。從舟,從殳。殳,所以旋也。”頻頻諧調聚合的過程如舟( 壹以貫之三 ),通過彼此相攴,就是相牽互化、互相輸送能量而達成,呈現搬運而輸送、班級而次第、斑斕而明滅之像。
更,金文寫作“丙、丙、蔔、又”,逐步兩相互動,光與生命之間頻頻互賜互化,就像兩相平方,四翼同步,級數上升,如有神助;也寫作“辵(chuo)或誕、丙、丙”,光入化能,能再化光,行止轉換為“辵”,辵通“誕”( 金錢發展史前傳 ),光生生命,又再重生,如神手入內,連接互動,步步向下而聚,步步向上飛升。如此長久以往,“更”而能新。更,如文火慢燉,是壹個頻頻引領轉變、往復漸進的轉化過程。古代以“更”為夜間計時單位,經歷五更,天光大白,就是暗中往復、循環交午、新光漸進重生的過程( 壹以貫之五 )。《說文解字》說:“更,改也。”
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銳殳(左)和晉殳(右)。
《甲骨文編》1文,2攵(通攴),3殳,4般,5更,6-7《金文編》更。1.入,乂。2.旋轉的文;丂,又;捺,父或倒寫的止;翻轉的入,又。3.倒寫的以,又。4.舟,攵(丂,又,或弧形,父)。5.丙或內(冂,八;兩個石聯合),攵。6.丙、丙、攴。7.辵或誕,丙、丙。
文:就是道;就是兩相互動,切交轉化;兩相互動而連,互相牽引改變。
攵:文的轉化;頻頻相牽互化之能;兩相互動,相牽互化,以之周轉;從文轉右、文攻武衛、在內使生命改變的右手;父賜予不止;能賜予、就能又得,兩相互動,施而又返。
殳:神改變之能;往復轉化之能。
般:以擊打為傳遞之舟;父賜之頻,顯為舟中風浪;頻頻相互諧調而聚合,通過頻頻不斷相互予取能量達成。
更:4.內在引領轉變之道;兩頻關聯互動,牽引轉變之能,如石不同而能聯合,頻頻彼此互動切交、終至轉變。5.光入內逐步聚合,與生命互動,頻頻切交轉化之能,逐步在內成長,向上飛升。6.光入生命化能,能再化光賜出,逐步在內聚合,也逐步向上飛升。
庚,長久互動切交而聚,貫通之像,貫通之果,就是“唐”。唐有“米”,分合轉化,就是“糖”,碳與氫氧結合,形成所謂“碳水化合物”,在分合之間,貯存能量,也能迅速釋放能量。庚,貫通之後,繼續兩相互動,分分合合,就是“庸”。就如兩性經歷了激烈的戀愛而結合,進入平平淡淡、平凡是真的生活,才是繼續鞏固夯實兩人關系的互動過程。
唐:1.往復不斷兩相互動,長久交切聚合之果。2.往復不斷,兩相互動轉化所在。3.往復不斷,周而復始,終久必聚,聚合而陷。
庸:1.往復兩相互動切交轉變之後,繼續頻頻互動分合。2.往復不斷、全力貫通之後,兩相諧和。3.往復不大頻頻互動包容,彼此牽引改變,漸聚合壹,終成平凡。
4. 千、遷
量子的隧穿也如電子的躍遷,都是兩相切交之變的微觀體現。就像人雙腿互動,長久而能遷。千,甲骨文寫作“入、傾斜的七”,兩相互動為“入”,切交而變就是“傾斜的七”。遷,簡帛文寫作“臼、彑(ji)、入、廾、卩、止”,粒子反復互動,如齒互反而合為“臼”;彼此予取而傳遞為“彑”;頻頻切交、波來波去、往復予還、節節頻升,就是“入、廾、卩、止”。千,是遷之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荀子勸學》)。
1-2《甲骨文編》千,簡帛文:遷。1.入,傾斜的七。2.人,壹。3.臼,彑,入,廾,卩,止。
千:1.兩相互動,切交而變。2.頻能彼此牽引,持續切交,就能上升。
遷:相分之頻,反復互動,如齒互反而合,彼此予取而傳遞,兩相互動而連、頻頻切交、波來波去、往復予還、節節頻升。
兩頻牽連互動、彼此切交,帶來微觀粒子的新生,也帶來宏觀生命的更新,點燃太陽發光,也點燃人的頭腦發光。“千年如已過的昨日,又如夜間的壹更。”(《詩篇》)
5. 忠、恕
忠,金文寫作“中、心”;恕,金文寫作“女、心”。忠是“中心”,是無形之波匯集所在,是萬物順從引領所在;是萬有引力所在,也是萬物順從所在。頻相分而能彼此牽引所在,就是“重心”,重心是分而能互動、重新合壹之像,這是“忠”(中, 何謂中國 )。女是生命順服包容,卻能賜予引領和徹底改變之道,如水滴而至石穿,這是兩頻相諧的過程,這是“恕”(女, 女是女人嗎 )。忠與恕,壹微壹宏,壹快壹慢,壹短壹長,也如壹更與千年。忠像集中性,恕像偏心和離散度,合為量子隧穿概率的正態分布。光之頻彼此相諧為忠,彼此不同而能互動連接為恕;都在心持續往復的取予轉換中融會貫通,實現諧調和連接。
《金文編》忠,恕。1.中(豎,口,二),心。2.女(豎,二,右弧形,捺),心。
忠:上行下效,貫徹始終於心;生命通過與光之頻相切相交,暗中與光相諧,波持續在往復不斷相切相交的過程中增長;分而不斷頻頻合壹所在,如心頻頻往復、長久波動連接。
恕:如女之心,以柔克剛,徹底化解生命的隔閡;生命不斷體現被引導在心;生命不斷暗中與光相切相交,頻被引導連接,不同的波在持續往復的過程中相切相交連接增長;相分之頻,能持續彼此切交、相互引領連接的體現,如心頻頻往復、長久波動連接。
6. 星、參(三)
“星”為上帝賜給禹的十六象第三。“三”大寫為“參”,古義指“三相參列”,“如參星壹貫”。星,甲骨文寫作“兩個口,生”,表示逐步從分而聚,壹切新生;恒星的核聚變是壹切生命物質元素誕生所在。星的甲骨文也通“品”,寫作“三個口呈小排列”,表示從分而聚、小小逐步積累;這是恒星中最小的氫原子到金屬等大原子誕生的過程,新“品”種誕生,是壹個慢慢細細“品”出來的過程。參,金文寫作“星、卩”。“卩”,是星體頻頻發出的橫波,不僅有可見光,也包括各種射線。恒星在合成各“品”種物質的同時,生成各種光,改變著地球上的生命。三的甲骨文通“氣”( 金錢發展史前傳 ),氣是光的宏觀之像。氣無形無像,無所不在,能吹動旌旗,鼓動人心,也是人所必需,壹刻不停,“人活壹口氣”。眾生不但來自眾星制造的物質,生命也時時被眾星之光改變;所以三也是“全”,“三思而後行”。“三相參列”,就是世間眾相皆源自於星,跟從星象而動,天象貫穿世象。“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易經·系辭傳上·第壹章》)。
《甲骨文編》星(4通品)。1.兩個呈步進的口,生(倒寫的入,豎,壹)。2.兩個水滴形,倒寫的六或終,豎,壹。3.生,五個口組成環形。4.三個口呈小形。
星:1.逐步從分聚合而生,往復不斷、持續演進成光。2.頻頻會合而生;點滴聚合,周而復始,至終演進成光。3.通過周旋而逐步聚合而還;生命往復循環,終化成光。4.細品而得,合成新品;小小積累,從分而合。
參宿七星和參星(參宿壹二三)
《金文編》:參。1.星,卩。2.星,彡。3.晶,兩個旋呈八,波形。
參:1.眾星節節演進,頻頻化波;神完全連接生命,以光進入,阻隔消除於無形,如夜晚星空迷人,也如順服之人,自我完全歸零;完全包融的全過程,即生命往復不斷與光相切相交,生命之頻被波引領,頻通過生命,再化橫波而出的過程。2.三相三列,完全空靈,如群星高遠莫測,如風隨意,如影隨行;積累而至完全包融,光完成變化演進的全程。3.天上眾星,顯明為不停地旋轉,波在其中,相互轉化,晶瑩剔透,奧妙莫測;晶體旋與旋彼此往復,存續波通過其中;光之頻積累完成在內合壹,通過旋往復交替,頻予取連接演進,終化大波。
7. 商、積、卒
商,甲骨文寫作“辛,內”,表示光與生命的互動,形成衍生幻化和內在聯系( 神秘的兵器戈 )。光與生命之間互動、衍生、聯系的能力很好體現在商業上。商朝重視占蔔,占蔔能向眾人專遞光與生命互動的信息、讓國家成長、族民聯結,所以稱“商”。
“積”寫作“刺、貝”,刺就是賜予的光,貝是兩旋往復互動而合之形。卒,甲骨文通“衣”,也寫作“衣,乂或又”。衣( 女是女人嗎 )是兩相互動、有入有出、予取相互轉化、分而合壹的像。如此而能不斷相牽互化,形成妳中有我、我中有妳的合壹,就是“卒”。人之最終,彼此相同,都是“卒”。《說文解字》說:“卒,隸人給事者衣,為卒。卒,衣有題識者。”衣冠不同,讓人認識彼此能力不同為表,彼此相事合壹為裏,彼此為卒。卒是衣之能。“積卒”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賜互動積累、以至分而合壹的像。
左起:心宿二和月亮的位置圖,心宮三星,心宮和積卒宮。
《甲骨文編》商,《金文編》積,《甲骨文編》卒。1.辛,丙(冂,入)。2.朿(ci,十,冖,入),貝。3.衣(三個入),乂或又。
商:光在生命之間不斷往復,光在內連接不同而持續成長。
積:激發生命,持續不斷聚合所有不同而成長,旋在往復不斷的過程中彼此相切相交,不斷諧調演進。
卒:兩相互動,頻頻往復而連;就是有入有出、予取不斷轉化、兩相彼此相賜互化。
獵戶座的七顆星即中國古代的“參宿”,三星是中間呈“壹”字型的三顆星,在夜空非常容易識別。農歷新年時,參星位於天頂明顯位置,“三星高照,新年來到”。“參”是光對生命的影響貫穿之像。“商星”即心宿,包括心和積卒兩個星宮。心宮也是三星,呈“入”形:最右側的心宿壹稱“太子”,中間的心宿二稱“天王”或“大火”、“大辰”、“龍星”,左側的心宿三稱“庶子”。心宮組成箭鏃形,積卒宮組成箭尾形。心宿二“天王”與月亮若即若離,上古以之確定季節,自四千年前的顓頊時期就密切觀測其變化。商為緩緩引領、慢慢改變之像。
參,金文字形如眾星連接引領人的思想,也像壹個長了三個頭的人,以示“三相參列”,三者相輔相成,彼此順從,貫徹壹生。“商”如經商,往復連接成長,就下及卒,積累完成而卒。參星和商星永遠不同時出現,壹明壹暗。就像“參謀”和“商量”,前者眾人參與,後者兩方權衡取舍。光之明暗,兩相互生,頻頻互動,貫徹眾生;是以眾生相與、互動、***聚而生。
參宿最亮的參宿四和心宿最亮的心宿二同為紅超巨星,在天空上相距180°,彼此不見,明暗***生。“三位壹體”,如參與商,是上忠下恕、至高與虛己的統壹。
曾子姓曾名參,參是曾子的名字。人最應明白的莫過於自己的名字,所以孔子以“參”來點醒曾子,告訴他真道三相高深,但三相合壹。真道如眾星引領人於無形,眾星都是光,如“參與商”或明或暗,卻明暗同存;光既舍己潤物,連接眾人,積累而卒,也貫穿壹切,洞察至深。忠者唯壹,恕者化解,也是明暗相生。忠如參星,明在天邊,靈異非常,救人生命,宣告新年,四方歸壹。恕如商星,暗在人心,與月亮若即若離,看顧身體,連接眾心,不辭辛苦,率領眾子,積累不止,下及走卒,箭發而卒。無論明暗,壹以貫之。孔子以“參”點醒曾參,也是循循善誘,潤物無聲,因材施教,洞察至深。
至此,曾子恍然大悟:真道既如光洞悉壹切,人怎能不順從;大能之光尚能舍己,人為何不能舍己。“上忠於神,下恕於人”,真道如壹。能上行下效,忠恕合壹,正是光明磊落,心底無私的表現。所以,曾子世稱“宗聖”,是孔子思想的嫡傳繼承人,孔子臨終前甚至將唯壹的孫子孔伋托孤於他。這段話非常重要,是曾子繼承孔子思想的明證,更是孔子思想綱領的自白。
“愛主妳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壹,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馬太福音》)。和孔子和曾參的對話相比,此話更坦白明確:何為“忠”,何為“恕”,壹目了然,二者貫通之意也說得確鑿無誤。其實,這句話還有壹個爸媽版:“孩子啊,三尺之上有神明,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人心既可載舟,亦可覆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也不傻。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自古如此,妳要記住啊。”地球人基本上都聽過這個版本,裏面的意思還是“忠於天,恕於人”,真道自在人心,彼此相互印證。孔子之所以是孔子,就是為師若父。在這壹點上,爸媽就是孔子,孔子學的也是爸媽。所以,孩子當真正孝敬父母,這也是壹以貫之。十誡第五誡說:“當孝敬父母,使妳的日子在耶和華妳神所賜妳的地上得以長久“(《出埃及記》)。“孝敬父母”,這句話古今中外,再次壹致。壹以貫之。(孝, 聽見的人就要活了 )
道理簡單,做到難。孔子所說的“聖人”,不是他自己,是在公元前後,出生的那壹位“太子”( 孔子等待的聖人是誰 )。他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這句話裏,如何才是”忠”,如何得到“恕“,壹以貫之。
(漢字解析的理論和方法,參見 為什麽說漢字是壹個表義符號系統 )
章節目錄:
(壹) 從壹至三:“貫”
(二) 從首至行:“道”
(三) 從無到有:“舟”
(四)從凡到大:“對、弦、方”
(五) 從***至升:“乂”
(六)從互至弧:“量、度”
(七) 從凡至真:“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