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料明確記載了秦國開國幾任君主的名字
《史記.秦本記》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秦)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無壹例外都是秦氏,除非出現齊國王室被替換的情況,國氏不改。
《國語·秦後子謂趙孟將死》,春秋時期左丘明老先生原文在此,稱呼趙國祖先為趙孟的同時,稱呼秦王室後子為秦後子。先秦史料是當代人的記錄,豈是漢代亂寫可比的?
2、至於說到秦國趙氏的來由,無非史書說秦始皇趙氏,其實這是極大的胡說。
史記記載秦始皇趙氏,其實那是秦始皇的曾用名,也是特殊情況下的特例。
按王室規矩,國君的兒子稱公子*,孫子成公孫*,而政出生時是秦昭襄王在位,政只能算重孫快跌出王室的邊界了,還是壹個被丟在敵人國家做人質不被待見的,當時鹹陽根本就不知道也沒拿他當王室對待,這樣情況下以地取名趙政,壹個方面以示區別,另壹個方面減少趙國人的敵視,這是權宜之際的小名,如果趙政不回秦國,他愛叫壹輩子都無所謂。
但當他返回秦國,特別是即位秦王後,必須遵從歷代秦王的規矩,改氏為秦,所以秦始皇的正式名字必然也必須是秦政。
即使秦始皇強要趙氏,後續秦王室依然還是秦氏,比如秦子嬰。
查所有史書,除了漢代史書秦始皇這個特例有記載趙政這個曾用名外,先秦那麽多史書整個秦國600多年歷史33代秦王沒有另外壹處寫到秦王趙氏,這就非常說明問題了。
3、至於漢代人寫秦始皇趙氏還有原因
漢人痛恨秦朝,尤其是秦始皇,存在用趙政這個名字加油添醋詆毀秦朝血統的用意,漢代史書稱呼秦始皇除了“趙正”外,還有“嬴正”,甚至還有“呂正”的,按趙粉說法我們是不是還可以考證壹下嬴氏說和呂氏說?漢代史書實在不足采信。
4、趙氏從來和秦王室壹族只有壹毛錢關系
趙氏是嬴姓的庶出,在周王封造父這壹族於趙城,於是有了趙氏,先在周朝當大夫,後來去晉國當大夫,最後在戰國時才升級到諸侯有了趙國。
秦氏其實是嬴姓的嫡出,是嬴姓的宗主,因為周朝開國時候抵抗而被廢,造父受封於趙城時曾經來投奔趙氏,不久秦非子自己也被周王封於秦,周王壹並恢復了嬴姓的主祭"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於是秦壹族正式恢復嬴姓秦氏,等周王東遷後,秦被正式封為諸侯,比趙國早500年就開國了。
所以秦趙有拐彎抹角的關系,有***同八百代前的祖先,都是嬴姓的分支,秦氏曾依附過趙氏,秦氏和趙的關系也僅限於這壹毛錢關系,此外毫無瓜葛,非得相信壹個開國500年的王室去使用壹個大夫的氏簡直會讓天下人笑掉下巴。
————————————————————————
2020年補充,哈哈哈笑死人了,每天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看看趙粉怎麽扯蛋,什麽"趙非子"和"趙公伯",妳以為妳是周王說誰是趙氏就趙氏啊?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記載不算,就要妳裝比說的才算?要主張就拿出史料依據來哪個史料記載了"趙非子"或"趙公伯"這三個字?拿不出就是妳胡扯,我示範壹下什麽叫史料依據——史記怎麽寫秦始皇是三姓家奴的。
在《史記》中秦王的氏,有三個: 第壹個秦氏,《史記·秦本紀》周孝王:“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
第二個趙氏,《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
第三個呂氏,《史記·秦始皇本紀》:“周歷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呂政殘虐。”呂政者,呂不韋幸姬有娠,獻莊襄王而生始皇,故雲呂政。
再替大家解剖壹下趙粉是怎麽胡說八道的"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鹹陽。",第壹周幽王已被犬戎殺死於驪山,秦怎麽代替死去的周幽王定都?第二鹹陽固然是周先民的活動區域,但周從未定都於鹹陽,秦國都城九遷到了秦孝公時才遷都到鹹陽。第三秦趕走犬戎和秦王秦氏有壹毛錢關系嗎?不懂史料概念混亂邏輯錯誤,還敢到處叫囂秦王趙氏,憑什麽?就憑妳們無理取鬧胡說八道嗎?
趙粉們最擅長的就是1無知而妄言,2就是無依據狡辯。
氏尚封地表地位,這就是氏的來由,不管趙氏還是秦氏都是這麽來的,造父封於趙城於是趙氏之,非子封於秦而不許秦氏之,這就是趙粉們無理取鬧的地方。
趙粉們總覺得自己最大, 史料記載不算,自己無依據胡扯才是最正確的,後續評論如果拿不出依據,本人概不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