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8月10日,海南島東北部文昌縣上僚村,壹顆將星誕生了。張雲逸出身於壹個貧苦農民家庭,祖祖輩輩以給地主打長工為生。張家***育有6個孩子,張雲逸是家中長子,很小就開始跟隨父母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他進小學後,他壹邊刻苦讀書,壹邊利用課余時間做壹些家務勞動。
小學畢業後,由於家貧,張雲逸被迫輟學,沒有繼續深造。後來在四叔的幫助下,張雲逸給壹位名叫趙士槐的青年軍官家當勤雜工,每天從早忙到晚,挑水、煮飯、打掃衛生。1908年,廣州黃埔陸軍小學招生,趙士槐鼓勵張雲逸報考,張雲逸也不負所望,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在黃埔陸軍小學,張雲逸除了接受必須的軍事訓練外,還學習國文、數學、陸軍禮儀等知識。雖然軍校生活艱苦,但相對於張雲逸貧寒的家庭,這裏的生活已經很好了,並且他每次考試都能夠拿到學校的獎金,用來補貼家用。同時張雲逸也接觸到了許多進步書籍,他對書中的內容深表贊同,於是秘密加入了中國同盟會,立誌尋找光明。
成為同盟會成員後,張雲逸追隨孫中山、黃興等人參加了著名的廣州新軍起義、黃花崗起義和辛亥革命。然而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張雲逸又加入到對抗袁世凱的大軍中。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和紛爭又開始了,如此周而復始,革命之路何去何從,張雲逸陷入了沈思。然而當他壹籌莫展之際,中國***產黨成立了,讓他重燃起革命的鬥誌。
1911年4月27日,革命黨人在廣州發動了第10次武裝起義,這就是著名的黃花崗起義。起義隊伍的領導人之壹黃興率敢死隊攻入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展開巷戰。張雲逸也是這支敢死隊隊員,他揮舞著大刀,與清軍血戰。最終起義軍寡不敵眾,在眾多清軍的圍攻下,黃花崗起義以起義軍的失敗告終。
起義失敗後,張雲逸和起義軍隊伍為了逃避清軍的圍剿,和幾位戰友化妝躲在壹處民宅中暫避。第二天早上,張雲逸挎著籃子上街,以買菜為名打探情報。然而當他返回時,發現民宅已經被清軍包圍,清軍將藏身於民宅的戰友們槍殺於宅中。後來收斂屍體,發現有72具,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張雲逸因此逃過壹劫,後來他曾幽默地表示:如果他不是出去買菜,就會成為黃花崗第七十三烈士了。
廣西解放後,張雲逸擔任開國首任廣西省長,成為第壹個主政廣西的人。剛解放後的廣西, 社會 混亂,百廢待興,土匪橫行。為了維護 社會 治安,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張雲逸主政廣西後迅速成立軍事管制委員會,肅清國民黨殘余勢力,鎮壓反革命活動,穩定 社會 秩序。
1955年9月27日,勞苦功高的張雲逸將軍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十位開國大將中,張雲逸的年齡是最大的,比很多大將都要大10歲左右,因此可以算得上是前輩了。其實以張雲逸的軍齡和入黨前的資歷而言,他可以與朱老總、劉伯承、賀龍等開國元帥相提並論。
在燦若星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方陣中,張雲逸大將只是其中的壹位,他戎馬倥傯,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中國革命戰爭、新中國國防建設的許多重要 歷史 事件中,都有他們的身影。從這些開國將軍的身上,我們能學到很多,同時也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