諺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且壹般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
諺語跟成語壹樣都是語言整體中的壹部分,可以增加語言的鮮明性和生動性。但諺語和名言是不同的,諺語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實踐經驗,而名言是名人說的話。
諺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根據內容,可以分為三類:
(1)氣象諺語。氣象諺語是認識自然和總結生產經驗的諺語,如“長蟲過道,大雨要到”、“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等。
(2)農業諺語。農業諺語是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如“棗芽發,種棉花”、“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
(3)生活諺語。生活諺語是人們根據衛生保健知識概括而成的諺語,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覺老”等。
(4)社會諺語。社會諺語泛指為人處世、接物待人、持家治國等方面應註意的事,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等。
擴展資料:
諺語包括歇後語,是壹種具有獨特藝術結構形式的民間諺語,它由兩部分組成,前面是假托語,是比喻;後面是目的語,是說明。分為寓意的和諧音兩種。諧音歇後語,例:小蔥拌豆腐-----壹青(清)二白;寓意歇後語,例: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後語主要用來表現生活中的某種情景和人們的某種心理狀態,如“芝麻掉進針眼裏--巧透了”。往往具有幽默諷刺意味,比如“老虎戴數珠--假慈悲”。比喻形象,諷刺尖銳,表現力很強,有人甚至把歇後語比作俗語中的“雜文”。
百度百科——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