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陶禮明的爭議

陶禮明的爭議

2012年6月11日,中國郵政集團(下稱中郵集團)和郵儲銀行發布公告,稱郵儲銀行行長陶禮明、郵儲銀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因涉嫌個人經濟問題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

財新記者經多個消息源證實,牽出陶禮明涉案的線索源於陳明憲(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案。

在2009年到2010年間,郵儲銀行曾為湖南高速相關建設項目違規發放貸款。在此期間,陶禮明的弟弟向湖南高速索賄1000多萬元。

財新記者從金融主管部門和郵儲銀行內部了解到,陶禮明案涉非法集資、違規高息放貸,通過銀行間市場等實施利益輸送,且存在收受賄賂等情節。該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同案被查,亦印證了這些線索。

郵儲銀行在同業中向來以現金流充裕、大量吸收存款著稱,存款量遠大於貸款量。在2012年信貸緊縮形勢下,相較其他銀行普遍流動性緊張,巨額資源在手的郵儲銀行的高管,就成為市場各方“公關”的對象。

壹位郵儲銀行高管稱,“放貸空間很大,資金運作空間也很大。”郵儲銀行不到20%的存貸比、超低的不良率及可觀的存款余額是其明顯優勢。

但郵儲銀的短板和優勢壹樣突出,缺乏信貸能力,隊伍建設和機制建設,是郵儲銀行的兩大挑戰。

2012年初,郵儲銀行股份公司正式掛牌,註冊資本450億元。“剛掛牌幾個月,財政部的派出董事還未到位,郵儲銀行就出事了。”接近匯金公司人士不無遺憾地向財新記者表示。

壹位銀行同業資深人士說,郵儲銀行成立股份公司後,業務逐漸全面開展,機構風險控制能力的薄弱性會逐漸暴露。 2012年6月,財新記者獨家報道(相關報道見本刊2012年第24期“郵儲行長陶禮明監守自盜”)時任郵儲銀行行長的陶禮明涉嫌違規放貸、收受賄賂行為、非法集資三宗罪。

同期《中國經營報(微博)》報道稱,有來自湖南紀委的線索顯示,陶禮明事發的直接導火索是在2012年3月下旬爆出的湖南高速公路管理局(下稱湖南高速)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原黨組書記、副廳長陳明憲系列案件。

陳明憲因涉嫌在高速公路工程招標等環節嚴重違紀問題,已被立案調查。在調查中,陳明憲供出了壹位中間人,這位中間人為湖南高速下屬某壹個項目的指揮部人士,此人又牽出了陶禮明。

該報道稱,在湖南高速的壹個200億元大項目中,郵儲銀行曾給湖南高速發放壹筆50億元的批發類貸款,相關負責人親屬索要好處1.9億元,湖南高速首筆支付1500萬元,其余改用壟斷經營洞(口)新(寧)高速材料的形式。

財新記者獲悉,這位相關負責人的親屬就是時任郵儲銀行行長陶禮明的弟弟。陶禮明三宗罪之壹即涉嫌違規放貸。

另外,陶禮明的問題還來自於郵儲銀行的資金運用。

郵儲銀行是銀行間市場少有的幾家資金凈拆出行,且貸款能力還在建設中,有大量待運用的資金。 郵儲銀行資金運營部同業處處長陳紅平亦涉案。

2006年、2007年,銀監會先後批準郵儲銀行開辦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和小額貸款業務的試點。

與已經開展信貸業務數十年的其他大型商業銀行相比,壹直到2008年,銀監會才允許郵儲銀行開辦對公業務即批發業務。

郵儲銀行對公自營貸款業務即批發業務分三步發展,最初是從信貸資產轉讓做起,然後過渡到以銀團貸款為主,2009年初郵儲銀行才正式開展批發類直接貸款業務。

按照銀監會的要求,目前郵儲銀行單筆貸款業務仍不能超過2000萬元。郵儲銀行對基礎設施類項目的大額貸款,仍主要是通過銀團貸款介入。“主要是大行牽頭做銀團貸款,郵儲銀行參與。”壹位國開行人士介紹說。 “陶禮明壹向小心謹慎,此次陰溝裏翻船,傳出是因為還有壹個家要養。”接近郵儲銀行的知情人士透露,但進壹步詳情還有待了解。

今年59歲的陶禮明,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其妻現為銀監會壹部正局級巡視員,曾負責現場檢查業務;其嶽父曾任中組部局長,負責金融口的幹部考核和調配,現已退休。

由於這壹家庭背景,陶禮明平日比較低調,很少見諸報端。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陶禮明曾任中行國際金融所副所長。據接觸過他的記者稱,其時陶禮明難言風光,在學術方面並無突出建樹,風格可謂“半學術、半官員”。上世紀90年代末,陶禮明轉任國家郵政儲匯局局長。2007年3月,郵儲銀行成立後,陶禮明擔任行長。

壹位曾經參與郵儲銀行改革、與陶禮明長期打交道的監管部門人士表示,從表面上看,陶禮明不屬於奢侈和張揚的人,他給業內同行的印象是精明而謹慎、溫和而圓滑。

2010年6月,郵儲銀行總行遷入了北京金融大街3號金鼎大廈,陶禮明的辦公室更加豪華敞亮,東望紫禁城。

但接近郵儲銀行人士透露,與銀行同業相比,郵儲銀行薪酬待遇偏低,僅比中郵集團略高。陶禮明的年薪最多五六十萬元,這僅為其他國有大行行長百萬年薪的壹半。

作為全資子公司,郵儲銀行壹直在中郵集團的嚴格約束下,“不少與中郵集團有關系和背景的人都任職郵儲銀行”。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曾在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稱,是否能理順郵儲銀行與其全資股東中郵集團管理機制,是郵儲銀行能否穩健發展的關鍵。

目前,在郵儲銀行31個省級分行行長中,絕大多數仍兼任所在地省級郵政公司黨組成員或黨委委員。

郵儲銀行至今還是單壹、國有的法人治理結構。據審計署此前披露的報告,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相關決策程序缺乏控制是郵儲銀行的主要問題之壹。

作為中郵集團的全資子公司,郵儲銀行董事長壹直由中郵集團總經理兼任。首任董事長劉安東於2011年9月退休後,董事長壹職由中郵集團總經理李國華接任。目前郵儲銀行七個董事會成員中,有五人來自中郵集團,另外二人由財政部派員。

在陶禮明犯案後,郵儲銀行至今尚未宣布新的行長人選。 “郵儲銀行最大的挑戰仍然是其放貸能力和風險控制水平。”壹位投行人士稱。

“郵儲銀行出問題的概率很大,陶禮明的案子並不令人意外。”除個人原因,業內多位人士包括郵儲銀行內部人士也認為,此次陶禮明案發,還是因為郵儲銀行業務拓展太快,但與之相應的內控機制、激勵機制都不健全,信貸文化更處於建設初期。

“這麽快進入市場,人員素質、技能是否跟得上,監管當局壹直比較擔心。”壹位銀監會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認為,“郵儲銀行畢竟進入市場短,沒有經歷過市場沖擊,對市場變化不夠敏銳。”

郵儲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底,成立四年來,郵儲銀行儲蓄存款增長119%,總資產增長120%,達到4萬億元,營業收入年均增幅在60%以上,不良貸款率為0.33%。

對於制度和機構建設還屬於初期的郵儲銀行來說,全面涉足小貸僅兩三年,小貸發放量大、覆蓋面廣,包括商業銀行不願意進入的西藏。

“成績肯定有,但能力是否真到這個程度?”壹位資深金融專家質疑,郵儲銀行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以目前速度發展,業務熟練程度和相關內部制度都可能存在欠缺。

業界未能預料的是,此次案發的焦點,是被認為相對穩健的批發業務。2009年初郵儲銀行正式開展批發業務。截至2011年底,其批發業務余額約2000億元,包括2010年11月央行特批支持鐵道部的400億元批發貸款。

郵儲銀行目前亦仍面臨資本金缺口與來自監管當局的硬約束。截至2011年10月底,郵儲銀行資本充足率為9.56%, 雖已符合銀監會對其9%資本充足率的差異化監管要求,與其他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0.5%的監管要求仍有差距。

自2008年中郵集團曾連續四次向郵儲銀行追加資本金***600億元。除最早2007年郵儲銀行設立初的200億元資本金,大部分來自中郵集團的固定資產投入,其余來自郵儲銀行的自身利潤。

郵儲銀行對於上市尚無時間表。業內人士認為,此次郵儲銀行“壹把手”監守自盜的行為,對其引入戰略投資者及上市時機存在負面影響。

按照證監會對首次公開發行(IPO)的有關要求,IPO的發行人最近三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應沒有發生重要變化。陶禮明案發使郵儲銀行在三年內不再滿足這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