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鴻門宴
公元前206年劉邦先入關滅秦,進駐在鹹陽。項羽率軍攻破函谷關,駐在鴻門準備襲擊劉邦。劉邦采納張良的建議,結交項羽的叔父項伯從中給予調解。宴會上,項羽的謀士範增讓項莊舞劍,意圖刺殺劉邦。但項伯拔劍掩護住劉邦,而劉邦的部將樊噲帶劍執盾闖入,這才讓劉邦得以脫險。
2、霸王舉鼎
秦朝末年,項羽和叔父項梁在江南起兵,為了擴大力量,項梁派項羽去聯絡桓楚壹起反秦,但桓楚趾高氣揚地讓項羽舉鼎,項羽先讓桓楚的4名健壯大漢壹起舉鼎,然而大鼎卻絲毫未動。然後,他自己握住鼎足,大鼎被高高舉起,而且三起三落,於是,桓楚滿口答應,合兵從羽起義。
擴展資料
項羽的相關詩詞:《題烏江亭》
壹、出處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壹首七言絕句。
二、原文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三、譯文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難以事先預料。有忍辱負重的胸襟氣度,才稱得上是真正的男兒。
當年的西楚霸王,如果能憑著胸懷壯誌、才能出眾的江東子弟,重整旗鼓,卷土重來,有朝壹日東山再起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四、賞析
《題烏江亭》這首詠史詩,杜牧把這種浪漫的想象和虛寫表達出來,盡管暗含著無奈的抑郁和痛苦,更浸透著濃厚的現實憂患意識和報國願望,表現出深深的愛國之情。
在這首詩中,杜牧告訴後人壹個重要的人生哲理:要想成就大業,絕不可剛愎自用,意氣用事,不可為壹時失敗所挫。要以平常心看待勝敗,“包羞忍恥”,善於總結失敗的教訓,把握好機遇,必能“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