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進京的起因(董卓亂京師)
靈帝死後,胸懷治世理想的曹操再次出仕。正逢邊章、韓遂叛亂,他被征為典軍校尉。在大將軍何進被太監集團設計殺死後,董卓入京掌握了朝政,沒多久就行廢立之事,引起了朝中群臣的不滿。
如今的曹操和青年時相比,成熟穩重了許多,政治上的見解和眼光也高明了不少。雖然董卓很器重他,但他壹眼看出董卓的倒行逆施是禍國殃民之舉,遲早要走上滅亡的結局。
於是曹操再次棄官,逃歸鄉裏。在陳留,他得到壹位大商人的資助,這個人叫衛茲。中國傳統社會的壹個政治傳統就是地方財團通過資助他們認為的英雄人物來參與政治。像劉備能起兵,就是靠蘇雙,張世平這兩個商人的資助。
此時的曹操仍然心懷漢室,他當即在本地招兵買馬,拉起壹支隊伍,最後公開打出旗號,要成立義軍討伐董卓。在亂世中,曹操的英雄之舉得到了天下人的認同,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同舉義旗,成立“關東聯盟軍”(函谷關以東),討伐董卓,匡復漢室。
曹操“首倡義兵”,為的是報效國家,是為了能延續自己的能臣之夢所做的再次努力。
董卓聽說義軍兵至,幾次交鋒後,損兵折將,幹脆在洛陽放了壹把火,把政治中心遷往長安。面對董卓的潰退,曹操大義凜然:“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觽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壹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
但關東聯軍這群人,彼此心懷鬼胎,各自打著小算盤,都想著給自己撈點利益,心懷漢室者,只有曹操和孫堅了。面對曹操的激昂,眾人的反應很冷漠,當時董卓的兵力還是很強大的,出頭的櫞子先爛,沒有人願意和曹操去冒險。曹操只好獨自率軍去追擊董卓,當時唯壹對曹操有感情的人是張邈,邈遣將韂茲分兵隨太祖。
面對如狼似虎的西北軍,曹操當時的實力根本算不上壹盤菜,在汴水,曹操被徐榮打得壹敗塗地,連自己也差點兒陣亡,要不是族弟曹洪舍生忘死,曹操才能死裏逃生。
到滎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
這壹戰,曹操在陳留攢下的家底拼了個精光,僥幸生還的他回到了聯軍的駐地:酸棗。看到諸侯們“日置酒高會,不圖進取”。
曹操痛感報國無門,但又無可奈何,只好悲憤地說道:“諸君聽吾計,使勃海引河內之觽臨孟津,酸棗諸將守成臯,據敖倉,塞轘轅、太谷,全制其險;使袁將軍率南陽之軍軍丹、析,入武關,以震三輔:皆高壘深壁,勿與戰,益為疑兵,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可立定也。今兵以義動,持疑而不進,失天下之望,竊為諸君恥之!”
但自私自利的諸侯們並沒有知恥後勇的思想境界,面對曹操的鞭撻,他們毫無反應。關東聯軍名存實亡!
之後,袁紹與韓馥更是私下裏想再立壹個新皇帝,與董卓政府分庭抗禮,於是袁紹聯絡曹操,問他願不願意壹起擁立幽州牧劉虞為帝。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曹操壹面拒絕了袁紹的提議,壹面發展自身實力。他要以壹己之力,重整乾坤。
此時,司徒王允用反間計,聯合了董卓部將呂布,計誅董卓。但董卓余部隨後組織了反攻,殺了王允,攆走呂布。面對更加混亂的局勢。曹操的報效家國之路,又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