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西風殘照的殘是什麽意思

西風殘照的殘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

出自唐代李白《憶秦娥·簫聲咽》,原文為: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譯文:

玉簫的聲音悲涼嗚咽,秦娥從夢中驚醒時,秦家的樓上正掛著壹弦明月。秦家樓上的下弦月,每壹年橋邊青青的柳色,都印染著灞陵橋上的淒愴離別。

遙望樂遊原上冷落淒涼的秋日佳節,通往鹹陽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斷絕。西風輕拂著夕陽的光照,眼前只是漢朝留下的墳墓和宮闕。

擴展資料

思想主題:

此詞描繪了壹個女子思念愛人的痛苦心情,傷今懷古,托興深遠。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

賞析:

詞的上片始終糾葛在個人的悲歡離合之中,下片則出現了較大的跌宕。似乎比擬手法已不能滿足感情的表達了,詞人要撇開先前的主體,直接把自己融入畫面之中。

換頭處突兀以“樂遊原上清秋節”起,畫面是清秋節佳侶如雲的狂歡時景,可是主人公煢煢孑立在西風殘照之中。

此時,個人的憂愁完全被拋開了,或者說融入了歷史的憂愁之中,詞人通過對秦、漢那樣赫赫王朝的遺跡:鹹陽古道、漢代陵墓的掇取,從而進入了歷史的反思。

古道悠悠,音塵杳然,繁華、奢侈、縱欲,壹切都被埋葬了,只剩下陵墓相伴著蕭瑟的西風,如血的殘陽,百年、千年地存在下去。作者不是在憑吊秦皇漢武,他是在反思歷史和現實。這裏交雜著盛與衰、古與今、悲與歡的反思。

詞人固然沒有正面寫唐王朝的茍且繁華,但“樂遊原上清秋節”這就足夠了,這使人自然想象到天寶後期那種古羅馬式的窮奢極欲和狂歡極樂。可沒有人能從中去體會那潛在的破碎感。秦代、漢代過去了,只剩下悠悠的古道和孤獨的陵墓,面對著西風殘照。

這固然是過去的遺跡,然而它又是實實在在的實景,同時,這“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實景又必然使人聯系到王朝的未來。於是,過去、現在、未來的界限被取消了,渾融在壹起,歷史的時序給人們留下的只是壹種表象“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造成壹種悲壯的歷史消亡感,或者說是毀滅感,填塞在人們心頭,這就是歷史反思的結果。因而上片的個人憂愁只能被取代,作為下片的陪襯。

百度百科-憶秦娥·簫聲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