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草根”(階層)壹詞的起源與涵義

“草根”(階層)壹詞的起源與涵義

什麽是草根。什麽是草根性。草根化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的面前。不禁疑問什麽是草根化?中文wiki沒有專門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並沒有這個詞條的解釋,但總算是找到了比較滿意的解釋。“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壹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壹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grass- roots單列為壹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如果把詞目與釋義互換,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換成這幾個義項,有的換得成,有的換不成。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shunz 發表於2005-01-20 9:37 AM 至少“無權”還是草根的特徵之壹吧。 mayue 發表於2005-01-20 10:19 AM 草根和有權無權,地位高下沒有關系。 它應該有兩個特點:壹,頑強。應該是代表壹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廣泛。遍 布每壹個角落。所以,我們每壹個在自己鍵盤上堅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網絡業應該是壹種草根文化(grass-rooted culture),他所能表述的是壹種非主流、非正統、非專業或曰愛好者,甚至純然出自民間草澤的人所構成的群體,他們使之區別於那種固步自封、惟我獨尊的所謂正統的,主流的聲音,有其獨立存在的理由和獨特優勢。

什麽是草根文化

管制而沒有充分發展,博客提供給媒體精英和潛在媒體精英壹個發揮機會。既然媒體精英進入博客寫作市場,那麽在充分競爭之後,中國博客發展壹定和美國的Blog反專業主義、反精英主義發展完全相反,所以中國的博客之後的發展,壹定是繼續精英化,而不是像在美國祖先壹樣草根化。

其實不用再多說什麽了,那些指望通過BSP的首頁,給自己的blog帶來流量的草根們,恐怕只好先把自己弄成精英再說了。看看新浪推薦的優秀blog吧,余華、張海迪、潘石屹、徐小平……真是夠精英的。如果幸運,說不定妳可以在左下角“最新更新BLOG”那裏露壹小臉H綣?沒Ф嗔耍?憧贍芰?庖恍×車幕?岫濟揮校?拖衲歉靄?擁南詼諞豢諉灰У劍?詼?諉灰У劍?諶?諞Ч?恕?

Dan Gillmor的書《We The Media》,副標題是“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治民享的草根新聞)。我不否認精英的影響力,實際上新浪正是在利用他們的這種影響力,來吸引草根們到它的網站上開始blog,這會很有效果。但互聯網正在把影響力賦予那些以前不具有影響力的人,就像undersound所說的,blog圈是條長長的尾巴,而每個blogger都是這個尾巴上的那麽壹點。這就是《紐約時報》所說的,“Everyone is famous for 15 people”(每個人都可以在15個人中大名鼎鼎。via Hopesome)。這15個人,可能包括妳的戀人、朋友、同事,妳對他們的影響力,可能遠遠超過那些精英們對他們的影響力。安替告訴妳應該看超女,妳可能不會看,但妳的女友告訴妳應該看超女,妳就真的看了。

回到前面說的媒體管制,實際上所有的管制都是壹部分人對另壹部分人的管制,壹部分精英對另壹部分精英話語權的剝奪。所以很多話安替不能在報紙上說,只能在自己的blog上說。不過我不認為寫blog的安替還是精英,只不過他的blog的讀者略多於其他blog而已,像《讀者》那樣擁有幾百萬讀者,暫時還沒戲。就算是人民日報社長,如果他成了blogger,恐怕也沒人會拿他當精英。

從媒體的角度看blog,它的讀者總數正在快速增加。盡管每壹個單獨的blog都很小眾,但它們的讀者再少,也壹定會有最忠實的。整個blog圈的讀者絕對是個可以跟任何媒體相抗衡的數字,這就是長尾的威力。

管制幾個精英很容易,但管制幾百萬blogger,很難。中國的blog圈不可能走向精英媒體的道路,因為再微弱的聲音也有發出來的欲望和可能。門戶網站用精英做招牌,目的還是吸引大量的草根。blog讓草根不再只是充當襯托精英的背景,至少在15個人中,每個blogger都是壹個主角,不管他們能不能被選上BSP的首頁。

什麽是草根文化

九月 23rd, 2005

看到壹篇文章題為:草根的力量!沒明白!於是乎百度了壹下!

豁!!除了我地球人都知道,關於草根文化的文章真多,申勁:草根文化的勝出,呂本富:草根的力量比較大,博客網:草根文化的覺醒,草根文化裏的天津。

不少了,看了這些文章妳應該會差不多明白了!“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壹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壹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grass roots單列為壹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如果把詞目與釋義互換,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換成這幾個義項,有的換得成,有的換不成。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最後總結:我落伍了!文章看少了!

Entry Filed under: 隨心所寫, 推薦閱讀

1 Comment Add your own

1. aNiu’Blog ellip | 九月 23rd, 2005 at 4:21 pm

[…] 只有到了今天,文字才真正脫離了英雄主義的色彩,變成了個人主義的東西。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裏,語言文字推動了它高高在上的地位。從以前的‘博客’到現在的‘播客’,甚至以後的‘維客’,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壹份自己的‘網絡報紙’、‘網絡廣播’或‘網絡電視’。正如超級女生在電視上‘想唱就唱’,人們在網上也可以‘想寫就寫’、‘想說就說’,甚至‘想秀就秀’,網絡成為了草根民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即使‘妖媚’如芙蓉姐姐這樣的普通女孩,只要敢於張揚、勇於表達,也可以壹夜成名。互聯網時代的草根民眾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

草根文化

草根(grassroots)壹說,始於19世紀美國,彼時美國正浸於掏金狂潮,當時盛傳,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蘊藏著黃金。後來"草根"壹說引入社會學領域,"草根"就被賦予了"基層民眾"的內涵。

近來文化研究,學人多有引用"草根"壹說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野草是陽光、水和土壤***同創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無羈,但卻生生息息,綿綿不絕;野草永遠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但野草卻因植根於大地而獲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