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淮陰侯列傳中“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上未知奇也”的翻譯

淮陰侯列傳中“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上未知奇也”的翻譯

譯文: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當初為平民百姓時,貧窮,沒有出眾的德行,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小吏,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經常寄居在別人家吃閑飯,人們大多厭惡他。曾經多次前往下鄉南昌亭亭長處吃閑飯,接連數月,亭長的妻子嫌惡他,於是壹早把飯煮好,在床上就吃掉了。開飯的時候,韓信去了,卻不給他準備飯食。韓信也明白他們的用意。壹怒之下,最終離去不再回來。

韓信在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漂洗滌絲棉,其中壹位大娘看見韓信餓了,就給韓信吃飯。幾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畢。韓信很高興,對那位大娘說:“我壹定會有重重地報答您的時候。”大娘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養活自己,我是可憐妳這位公子才給妳飯吃,難道是希望妳報答嗎?”

淮陰屠戶中有個年輕人欺侮韓信說:“妳雖然長的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又當眾侮辱他說:“妳能殺死我,就拿劍刺我;如果殺不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於是韓信用眼睛盯著他很久,低下身去,趴在地上,從他的兩腿之間爬了過去。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他膽小。

等到項梁率領抗秦義軍渡過淮河向西進軍的時候,韓信帶了寶劍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壹直默默無聞。項梁失敗後,改歸項羽,項羽任命他做郎中。他好幾次向項羽獻計策,都沒有被采納。劉邦率軍進入蜀地時,韓信脫離楚軍去投奔他,當了壹名接待來客的小官。

有壹次,韓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和他同案的十三個人都挨次被殺了,輪到殺他的時候,他擡起頭來,正好看到滕公,就說:“漢王不打算得天下嗎?為什麽殺掉壯士?”滕公聽他的口氣不凡,見他的狀貌威武,就放了他不殺。同他談話,更加佩服得了不得,便把他推薦給漢王。漢王派他做管理糧餉的治粟都尉,還是不認為他是個奇才。

《淮陰侯列傳》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壹篇傳,出自《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原文: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常數從其下鄉南昌亭長寄食,數月,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時,信往,不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絕去。

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壹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壹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漢王之入蜀,信亡楚歸漢,未得知名,為連敖。坐法當斬,其輩十三人皆已斬,次至信,信乃仰視,適見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滕公奇其言,壯其貌,釋而不斬。與語,大說之。言於上,上拜以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擴展資料

《淮陰侯列傳》這篇傳記載了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壹生的事跡,功高於世,卻落個夷滅宗族的下場,註入了作者無限同情和感慨。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壹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壹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余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余字。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司馬氏世代為太史,整理和論述歷史。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編訂《春秋》以後的史事,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將修史作為自己的神聖使命,可惜壯誌未酬。元封元年,漢武帝進行封禪大典,司馬談身為太史令,卻無緣參與當世盛事,引為終生之憾,憂憤而死,死前將遺誌囑咐兒子司馬遷。

司馬遷子承父誌,繼任太史令。他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

但是,事出意外,天漢三年(前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獄,並處以宮刑,在形體和精神上給了他巨大的創傷。

出獄後任中書令,他忍辱含垢,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壹家之言”的史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作了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百度百科--淮陰侯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