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什麽意思?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什麽意思?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意思是勤勤懇懇,竭盡心力,到死為止,多用來形容人的偉大。

讀音: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把國內的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壹面聯吳伐魏,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兩次北伐,在最後壹次北伐前夕給劉禪寫《後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死而後已”出自《論語·泰伯》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意為為完成壹種責任而奮鬥終生,意為不辭辛苦地貢獻出自己的壹切,到死為止。而另外兩個則是諸葛亮的首創。

“鞠躬盡瘁”意為竭盡所能,貢獻出全部力量;“成敗利鈍”的意思是事情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或結果。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自著名的《後出師表》。與《前出師表》的慷慨激昂、充滿必勝的信念不同,《後出師表》的風格較為悲壯。

在該表中,諸葛亮分析了戰與和、安與危之間的關系,指出了繼續北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也對北伐所產生的結果做出了較為客觀的預測,這便是“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這或許也正是諸葛亮當時的真實心態:不發動北伐是等死,發動北伐其實也勝負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