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和歌是漢代北方流行的壹種漢族民間歌曲,其特點是壹唱眾和,即壹人領唱,眾人和唱,有時還加入器樂伴奏。相和歌的內容多為敘事性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風土人情、歷史故事等。相和歌的調式有三種,分別是平調、清調和瑟調,以宮、商、角音為主。
2.相和大曲是相和歌發展的最高形式,是漢魏時期興起的壹種綜合音樂形式,集歌唱、舞蹈、器樂為壹體,形成了大型的歌舞套曲。相和大曲的結構壹般分為艷、曲、趨、亂四部分,其中艷是引子或序曲,多用樂器演奏;曲是正歌部分,由多段歌詞組成的歌唱部分,每段後面都有壹個解作為過門;趨是快速的歌舞樂,節奏緊張;亂是結束部分,也是急促的歌舞樂,但不壹定有歌唱。
3.相和歌與相和大曲的聯系是,相和大曲是由相和歌發展而來的,相和歌是相和大曲的基本素材,相和大曲的歌詞多取自相和歌或樂府詩。相和歌與相和大曲的區別是,相和歌是壹種簡單的民間歌曲,只有歌唱和和唱,有時有簡單的器樂伴奏;相和大曲是壹種復雜的綜合音樂,有歌唱、舞蹈、器樂三種表現形式,有多種樂器和多種調式,有豐富的結構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