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古詩大全 - 介紹壹下湯武和呂伊

介紹壹下湯武和呂伊

湯武就是成湯。

《易·革·彖辭》中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名言。這裏所說的“湯”,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治王朝的開基者——商湯天乙。他曾經領導商部族和其他諸侯反抗夏王朝最後壹個統治者——桀的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暴力手段,壹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湯武革命”。

成湯,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名天乙。他在夏朝末年壹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於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於周圍的壹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他本居於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蕩不安,他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於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商附近的壹小國葛國,接著不久,經過11次的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家豕韋、顧、昆吾,之後再壹舉滅夏,歷史上稱之為“鳴條之戰”。然後把夏桀放逐到南巢,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棗商朝,定都於亳,死後被謚為成湯。

伊呂是伊尹和呂尚的合稱。

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是古代著名的賢相。

伊尹出生於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國的空桑澗,即今日洛陽嵩縣莘樂溝。他出身於奴隸家庭,其父為奴隸主的家用奴隸廚師,母為采桑養蠶的奴隸。

自幼聰慧,勤學上進,由於父傳,烹調技術很高。他還努力鉆研治國之道。

商部族的首領湯求賢若渴,幾次去求伊摯。空桑澗西南平地上有個小山丘,相傳就是商湯請伊摯的三聘臺。之後,商湯娶有辛氏之女為妻,伊摯以陪嫁奴隸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並很快得到商湯的信任,為其滅夏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商朝建立後,伊摯受封為尹,即宰相,助湯治理國家。

商湯死後,伊尹曾輔佐外丙、仲壬、太甲等。伊尹在政治上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他強調“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他常用夏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來教育國君。他指出:“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他對商朝的創立及鞏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歲,到沃丁執政時死去。死後葬於西亳,離湯冢有7裏地。在今偃師縣城西 10公裏處。

明代在嵩縣城南沙溝龍頭村重修的“元聖祠”是作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祠門的對聯把伊尹與孔子並舉,稱伊尹為元聖,稱孔子為至聖。後來人們稱他為中國第壹位賢相,尊他為元聖。

呂尚

即姜子牙,東海海濱人。據說是炎帝後代,祖先曾輔佐禹治理水土,因功封於呂,所以以呂為氏,而他的姓則是姜。中國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所以“姓”即“女生”,後來在壹個姓中又以男性為主有了氏,到春秋戰國以後,氏越來越多,姓和氏逐漸合二為壹,就是現在所說的姓氏。

呂尚因為在周初做過太師,尊稱“師尚父”,因而得名“呂尚”。但因為《封神演義》的影響,人們還是習慣稱他為姜子牙。

呂尚學問淵博,曾在商紂王手下做事,直到年老才在垂釣巧遇周文王,周文王和他交談,發現他見識非凡,非常興奮地說:「當初我的太公曾經說過壹定會有聖人到周地,周將靠他而興旺。您就是這位聖人嗎 ? 吾家盼望您很久了 !」於是稱他為「太公望」,立姜尚為國師。所以呂尚又被稱為呂望。

後武王繼位,以呂尚為師(尊稱為師尚父)。盟津會諸侯,牧野會戰,終滅商而建立周王朝。

伊尹輔商,呂尚輔周,都是開國元勛,位及人臣,功業卓著,所以後世把他們並稱「伊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