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是越南社會主義***和國首都。河內直轄市(Ha Noi),越南第二大城市,位於越南北部的紅河三角洲,面積3340平方公裏。
河內是壹座擁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城,約在前3000年河內壹帶開始有人居住。從11世紀起就是越南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歷史文物豐富,名勝古跡遍布,享有“千年文物之地”的美稱。
河內市,城市面積也由1954年的152平方公裏擴展到1000余平方公裏。人口由當時的40余萬增加到約310萬,是越南政治、文化中心。河內市區幾條寬廣筆直的大街,以還劍湖為中心,向四周成輻射狀延伸,街道兩旁生長著四季長青的高大樹木。市區繁華熱鬧的街道有桃街、糖街、同春市場等。
擴展資料:
歷史沿革:
河內在古代為中國故地。公元前111年漢武帝設交趾郡,河內便在其範圍之中。南朝宋時在河內地區設置了宋平郡,治昌國縣。隋朝時改為宋平縣,為交趾郡的治所。621年,唐朝將交州的治所遷往宋平縣(今河內),並修築城池,後來為總管壹方的安南都護府。
9世紀末,南詔壹度占領交州,時任安南都護兼靜海節度使的唐朝大臣高駢為抵禦南詔入侵而修築羅城,交州(河內)遂又稱“大羅”。939年越南脫離中國獨立後,現今河內地區曾為越南李、陳、後黎諸封建王朝的京城,被譽為“千年文物之地”。
1397年,在陳朝權臣胡季犛的操縱下,越南將首都從升龍遷都清化,並將清化稱為“西都”,升龍稱為“東都”。1407-1427年間,越南為中國明朝占領,河內是明朝交趾布政使司(交趾省)的省會,稱交州府,東關縣(今河內)為其府城。後黎朝驅逐明朝以後,河內稱為“東京”。
1945年八月革命以後,胡誌明在河內巴亭廣場發表《獨立宣言》,河內成為越南民主***和國的首都。越南戰爭時期,河內的交通運輸設備因橋梁和鐵路的炸毀而遭到嚴重影響,然而越南人很快將其修復。戰爭結束後,南北越於1976年7月2日完全統壹,河內正式成為了這個統壹的國家的首都。
百度百科-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