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開創了壹種新詩體——“楚辭體”(“騷體 ”),開創了我國(浪漫主義?)詩歌傳統。
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文人詩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礎上創制的詩體,這就是屈原和楚辭。因楚辭的代表作是《離騷》,故楚辭也被稱為騷體詩。
楚辭的特點:句子長短不壹,形式靈活,多用“兮”字。“騷”還常與《詩經》中的“風”並稱為“風騷”,常用來代稱文學作品,或代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
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第壹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離騷》是其代表作。《離騷》是現存我國古代最長的壹首政治抒情詩,也是壹首浪漫主義的傑作。
擴展資料
文學成就
屈原作品想象最為豐富,詞采十分瑰麗。《離騷》中大量運用神話傳說,把日月風雲,都調集到詩篇中來,使辭采非常絢燦,他還突出地描寫了三次求女的故事,以表達自己執兼比興”。
他善於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惡木穢草,以喻小人,通過比興手法把君王信讒、奸佞當道、愛國誌士報國無門的情景,寫得淋漓盡致。
屈原的作品充滿了積極的浪漫主義精神。其主要表現是他將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融入了藝術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風調激楚,是屈原楚辭風格。
屈原由於受霄小的排擠陷害,使曾經對他十分信任並依靠他變法圖強的楚懷王,對他產生懷疑以至疏遠放逐;楚襄王當政後,更為昏庸,朝政日益腐敗,楚國面臨亡國的危機,而對屈原這樣的愛國誌士迫害有加。
屈原正直的性格,高潔的人格,愛國的行動,反倒都成了罪過。他將自己滿腔憤激的情緒,發而為詩,形成了激楚的情調。這種激楚的情調,在《九章》中表現得十分強烈。
百度百科-屈原